职场潜规则(转载)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4141标签:工商税务代理,高新代理申报

    序言 你不能不懂职场潜规则

    当你翻开此书时,必须先明白这样一个现实: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559万人,2009年应届毕业生将超过600万人,全国各行各业等待安排就业者总数预计会达到2400万人。同时,受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一数字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样庞大的待业人群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势必也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如果你已经有工作,那就先恭喜你,但恭喜你的同时还得提醒你——有工作不等于永远不失业,危机和平庸时刻在你身边!有的人觉得这是危言耸听,自以为只要对未来充满期待,只要自己能力强并能努力工作,就能取得良好的业绩,有了良好的业绩自然就不会和失业与平庸扯到一起。

这一逻辑似乎得到了很多职场人士的认同,但是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在遭遇许多预料之外的挫折后,人们慢慢地对这一观点产生了怀疑,并发现职场中存在着一种无形的规则在主导人们的成败。

    特别是那些国企、事业单位的优秀员工或中层领导,他们对这种无形的规则深有体会。其实,职场就是个小社会。这个方寸之地决不像学校和家庭那么简单,如果你老是在“显规则”下工作,那必然会四处碰壁,举步维艰。

很多新人在踏入职场之初,都对未来充满憧憬,期望能加盟一家好公司,登上中高管理层的宝座,或者获得一份丰厚的薪水。但他们在职场上飘荡多年后,发现自己依然平凡如初。公司换了很多家,自己期望的结果却一直难以实现;瞄准了某个岗位多年,好不容易熬到上司走了,但公司却把职位留给了另外一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自己的优势在逐渐消磨,职场前景日趋暗淡,曾经的平凡慢慢变成了平庸。

而有些人能力平平,却在职场上一帆风顺,步步高升!是什么左右了他们的成败?难道真是能力和工作热情吗?答案是否定的,真正的根源就是隐藏在职场深处的无形规则——职场潜规则。

    职场是一个利益的群体,存在利益争夺的地方必然存在“潜规则”。职场上的权力都集中在管理层手中,有些人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表面上他们强调公司的整体利益,但现实中他们却在谋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和个人情感来处理员工关系,自然就形成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局面。这也是按照“显规则”做事的人频频碰壁,而按“潜规则”做事的人却平步青云的原因所在。

“潜规则”是职场的雷区,当你不经意地踩到后,每次都要经过一番反思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才能一步步走向成熟。所以说,“潜规则”是许多职场人士宝贵的经验总结。

    本书作者总结了多年的职场经验,以及众多职场人士的体会,从各方面分门别类地把“职场潜规则”生动地阐述出来,供职场人士参考,帮他们越过职场的雷区,走向成功。同时,我们对参与本书编写的成员:张志军、杨国辉、贺子锦、韩媛媛、王振伟、闫博、李忠良、赵静、李绍玲、李光亮、孙占领、呼建朝、王章文、张艾莉、杜延起、张萍、刘芳、刘俊义、翟龙顺、张志勇表示感谢!


 

                               第一章 刷新你的职场人生

    1.成功并非只是少数人的游戏

    显规则:职场中只有20%的人能成功,80%的人注定在平庸中度过,成功只是有能耐的人在特定条件下的产物,而与普通人无关。

    潜规则: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阻碍我们成功的,往往是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上的顽石,只要找到自己要做的事并朝这个方向努力,成功就变得水到渠成。

    步入职场时,许多人都是胸怀抱负,想在职场中大展宏图,登上经理的宝座,甚至开创自己的企业。但工作一段时间后,随着对职场的认识,一连串的打击迎面而来:企业人才济济,经验和能力远在自己之上的同事不乏其人;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根本就是纸上谈兵,一切得重新开始;想晋升,一看周围竞争对手们你争我斗,都在瞄准那个位置,一旦失去了可能要干等好几年;想跳出去创业,却发现连条门路和创业的资金也没有„„一下就使自己跌进了冰窖,从此心灰意冷,认为成功比登天还难。

    的确,理想与现实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职场的成功法则是一个金字塔结构,成功的只有顶端的少数,大部分人处在职场的最底端,成了别人指挥和压制的对象;看起来成功真的像登山那么艰难,这一思想也正是导致职场人士成败的根源,许多人处在山底下的时候就被吓住了,而少数人却一路攀登,在蒸蒸日上的同时欣赏了高处的美景。

    一位韩国学生于1965年前往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有一个习惯:利用喝下午茶的时间,喜欢跑去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去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在这些成功人士中,有许多社会上的顶尖人物:诺贝尔奖获得者,大牌学术权威和一些著名企业家。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都把自己的成功看得很自然,似乎顺理成章。时间久了,他发现自己在国内时,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故意把自己创业的艰辛夸大了,借此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学心理学的他,认为很有必要去研究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惊喜异常,认为这是个非常有价值的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却没有一个人敢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担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果然,这本书后来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它鼓舞了许多人,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三更灯火五更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头悬梁,锥刺股”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实成功很简单: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并长久地坚持下去,一切自然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也正是受这点启发,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从这里你就能看出成败的秘密所在:成功像高峰一样,许多人只看到成功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而没有明白质变是由量变转化而来的道理,如果想一步登天确实让人望而却步,但如果一步步地往上攀登和跳跃,成功就成了必然到达的目的地。如果看破了这一点,成功就变成自然而然的容易事。在职场中,阻碍你成功的,让你不敢采取行动的,往往是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而不是事情本来有多么的困难。如果你认为一件事情值得去做,虽然看起来有一些障碍,但只要付诸努力,等你成功时回过头来看看你所经历的困难,不过是一些障眼法而已。

    从前有一庄户人家,其花园中有一块大石头。到花园游玩的人,一不小心就会碰到那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于是儿子就问:“父亲,那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回答说:“那块石头从你祖宗时代起,就一直‘生’在那儿,它那么大,要能挖早就挖走了,与其费这个力,不如走路小心一点。”

又是几十年过去了,这块大石头留到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父亲。有一天,儿媳妇气愤地对丈夫说:“花园那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挖走好了。”他却学着当年父亲的话说:“算了吧!那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挖走的话我父亲就把它挖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听了非常不是滋味,因为那块石头让她跌倒了好多次。有一天清早,媳妇带着几个人和一担水,将整担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她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块石头撬出来搬走。几个人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没想到一会儿,他们就已经把石头撬松并挖了起来。看看大小,这颗石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人们被它巨大的外表给蒙骗了,其时石头埋在土里很浅。

    职场中也一样,不要认为周围的同事有多强,许多不过是他装饰出来的表象,其实你在许多方面比他们还强;不要担心当上公司的高层有多么难,只要你拥有了经验和业绩后,这些都会成为你的掌中之物;也不要担心创业有多难,只要你熟悉了一个行业,积累了一些人脉和资金,创业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其实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胆怯和拖延才是让你停步不前的原因所在,才是你感觉成功遥不可及的根源。职场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你还在饶有兴趣地工作着,你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2.停止空谈的梦想,立即尝试行动

    显规则:人只有拥有梦想才能成功,一个没有想过成为将军的人永远只能做个被人指挥的士兵!

    潜规则:大多数富有梦想的人都是以凄凉的结局而告终,空谈的梦想有时会成为束缚人手脚、让人难以割舍的赘肉。

    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激励了无数处在职场底端苦苦挣扎的职场人士,许多励志大师也常用这句经典话去四处煽情,确实,人需要有梦想,这样在职场拼搏中才有激情和方向。但是并不是有了许多梦想就能成功,相反,因为梦想而成功的人非常少,大多数看似胸怀大志的人,现实中却一直在走下坡路,最后一事无成,甚至郁郁而终。职场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大谈他们的梦想,每一个梦想听起来都很美好,但在现实中,我们却很少见到他们真正坚韧不拔、全力以赴地去实现梦想;他们往往热衷于谈论梦想,把它当作一句口头禅,一种对日复一日、枯燥贫乏生活的安慰。有些人甚至带着梦想活了一辈子,却从来没有真正地去尝试实现梦想。

    在深圳一家大型玩具企业里有一位资历相当老的员工,在公司一待就是12年,由当初一个毛头小子转眼变成了一个年近不惑之年的中年男子。他是一个聪明的人,也是一个不甘于平凡的人;他一直想做部门经理,在与许多人明争暗斗后,经理位置空下来了,却常常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多年来他一直在主管位置上雷打不动。他也想过许多发财途径,想去搞外贸,想去开加工厂,想去开酒吧,10年来却一项事业都没能开展。他老是把自己的失意归罪于生不逢时,而从不思考自己采取行动来改变自身的命运;现在他常常把跳槽挂在嘴上,谈论跳槽后能得到多高的职位和薪水;在一阵阵牢骚中,却从没有见他有任何的实际行动。他习惯于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什么想法经过他思考后似乎变成了一个巨大而完美的创业计划,但一旦要实施起来,却让人感觉无从下手。

    这种事例在职场中随处可见,许多人老怀着各种各样的梦想,试图去改变自己的人生,最后却成了“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笑柄。那到底是什么阻止了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我想大家听到的理由多如牛毛。比如说想去开个公司,但没有足够的钱;想努力做些业绩,却没有机会;想去跳个槽,但觉得条件还不够成熟等等。这也是许多人的弱点,对于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事业,他们习惯于将它束之高阁,而把每天的时光和精力花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上,最后让梦想胎死腹中。而他们对于梦想的落败,很少把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往往都是习惯性地寻找某个外在的理由,为自己开脱一下,舒口气,然后继续过自己平庸的日子,让梦想躺在身体里的某个角落呼呼大睡。

    其实,空谈的梦想就像迷药一样,听起来很完美,似乎一下把自己提升到一个高度,好像真的一段时间后就能脱胎换骨,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其实,一个不付诸行动的梦想往往易让人活在一个精神世界里,自己把自己看得很高,一些平淡的工作他们已没有兴趣,整天活在自己的梦想里作茧自缚;而且由于看不起身边的平凡工作,最后连个平凡人士也不如。

    在北京有一位很有意思的人士,他20世纪90年代毕业于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在那个大学生如天之骄子的年代,他并没有去参加工作,而是去研究自己的一个梦想——城市规划,梦想通过空洞虚无的理论来规划城镇建设,解决各式各样的社会难题;他也不断地在规划自己的人生,梦想在35岁前出版自己的巨著,40岁前娶妻生子,45岁前创立自己的基金,60岁前写回忆录„„一生似乎规划得非常漂亮。然而到现在年近四旬,却一分钱也没有赚过,整天靠朋友接济,那本巨著至今还没见个影子。最后他成了被人们嘲笑的人。

    所以说,有梦想不一定能成功,它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梦想能否真的将你带向成功,关键要看两点:一是你所设想的梦想是否可能实现,一个空洞的、虚无缥缈的梦想给人只有误导和迷惑;二是美好的梦想你有没有将它付诸行动,没有行动支撑的梦想是空谈,是白日梦;甚至像迷药一样迷惑你的一生。而要让梦想转化成现实,那就需要你的勇气和行动;很多有梦想的人之所以失败,就是他所梦想的和自己每天做的并不一致,脑海里憧憬着梦想,但每天手头上都是做些与之毫无关系的事情,最后让梦想胎死腹中。

 

    3.尝试新环境,发挥自我价值

    显规则:许多人认为当前的工作就是他们所能做的工作,当前的薪水就是他们所能得到的报酬,所以,人们往往习惯于一个既定的环境,而很少尝试换一个环境改变自己。

    潜规则:不同的环境能发挥你不同的价值,在现有环境中,你可能会显得比较平凡,但如果换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环境,你潜能的发挥就能体现出你真正的价值。

    许多职场人士都会面临一个困惑:自己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在一个既定的工作环境中,你的价值取决于你的工作、职位和薪水。付出了多少就该得到多少的回报,这是商品的价值规律,似乎也是职场的法则。很多人认为现有的工作和报酬状况就是他们的价值,他们常常把所得到的回报与自己的工作状况以及周围的同事相比,只要在公平范围之内,他们就乐意地接受,把在公司中升职加薪当作他们的追求目标;所以,人们常常把目光锁定在一个既定环境中职位和薪水的争夺,而很少思考自己的优势所在,自己的潜能是否有效发挥,自然也就无志于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这也是许多职场人士在一个公司中十年如一日地工作的根源所在。我认识一位同事,经济管理专业毕业,2000年本科毕业后就加入现在这家公司,在当年高学历人才稀少的时代,他具有很大的优势。那年公司虽然大,但正处于起步阶段,公司的各种标准体系还是一片空白,所以他把大量的精力耗在了公司品质体系的建设上,他帮助公司建立了ISO体系、COC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和利器管理体系等等,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由于他为人过于要强,得罪了公司不少高层,所以多年来一直处在主管位置,月薪至今没超过5000元。他一直认为公司亏欠他太多,一直想要回自己所应该得到的待遇,但越是争取,却越受人打压和排挤,导致许多新进来的同事都与他平起平坐,有的甚至成了他的上司,苦不堪言。

    这种事例在职场中并不鲜见,很多人已经习惯于一个工作环境,他们往往把时间和精力耗在平淡的工作中,白天上个班,晚上逛下街,过起朝九晚五的日子;有时公司给他升个职、加点薪就激动不已,认为自己比周围的同事优越一些,沉醉在自我满足之中。然而如果有一天,当他走出既定的圈子,去与同行或者同学相比,或许就会发现自己已与他们有天壤之别,有的人或许已经是公司高层,拿着巨额年薪,甚至自己当起了老板,像鹰一样在高空飞翔;而他或许已变成了一只在小树林里跳跃的麻雀。那是什么造就了这种结局呢?那就是处在不同的环境,能展现一个人不同的价值。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如果在肥沃的土地中,它或许能长成参天大树,而如果在贫瘠的土壤中,他可能永远长不大。

    有一天,某禅师为了点化他的门徒,给了他一块很特别的石头,让他去菜市场卖。临走时,师父吩咐说:“你只是试着卖掉它,多去问一些人,看看它能在菜市场上卖多少钱。”

    徒弟去了。在菜市场,许多人围着石头想:这块石头可以当作家里的摆设品,也可以把它当作称菜用的秤砣。于是有的人出了价,但只不过几个铜钱。徒弟垂头丧气地回来说:“它最多只能卖几个硬币。”

    师父听了笑着说:“现在你去黄金市场,试着卖一卖,看看能值多少钱。”从黄金市场回来后,徒弟兴奋异常:“这块石头好值钱,有人乐意出到5两银子!”

师父听了又微微一笑:“现在你去珠宝商那儿,看看它又能值多少钱。”到了珠宝商那里,徒弟简直不敢相信,有的人竟然乐意出5两黄金,他不愿卖,人们就继续抬高价格——他们出到10两、20两,甚至有的说:“你要多少就多少,只要你卖!”他简直感觉这些人疯了,他自己觉得黄金市场的价已经足够了。

    回来后,师父拿回石头对徒弟说:“我并不打算卖掉它,我只是要让你明白,如果你是生活在菜市场,那么你只有那个市场的理解力,你就永远不会认识更高的价值。”

    处在不同的环境,就会有不同的眼界,你也能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如果你处在一个不适合你的环境中,你只能表现出平凡的一面,正如古人所说:骐骥,千里马也,驱以扑鼠,还不如跛猫。只有找对了环境,你才能发掘出你的真正价值。一头驴子和一匹马到某磨坊去应聘推磨工作。结果,驴被选中,马遭淘汰。一年以后,这匹马被伯乐相中,成了远近闻名的千里马。磨坊的主人闻讯以后,后悔不迭地跑去对千里马说:“你如此能干,当初我居然没有聘用你,我真是有眼无珠呀!”“幸亏当初没被你聘用。”千里马说,“不然,我现在就不会成为千里马,而是变成一头推磨驴了!”

    其实你目前的职业或许并非你真正理想的职业,你所待的公司也不是真正能发挥你价值的公司,那么,你应该找到你的优势和对工作的兴趣点,发挥你的潜能。例如,你做人力资源工作,却很有口才,你或许应该去尝试一下市场开发、培训方面的工作;如果你经验丰富、能力比较强,你应该及时跳槽到一些业绩、待遇好的公司,而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现处公司每年几百元钱的加薪上。很多职场成功人士就是在跳槽与职业转换中不断地挖掘出自己真正的价值;要知道,生命源于运动,而不是在一个地方永久地静止。

 

    4.今天的选择决定了你的未来

    显规则: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往往只顾现在,很少考虑未来;他们认为今天的选择只是当前的事,而与未来没有多大的关联。

    潜规则:人生是一个过程,今天的选择已经决定了未来的职业发展路线,自然也就决定了你的未来。

    人的一生可能会面临无数次的选择,可真正决定你职场命运的往往就那么几次,而对于这几次关键的选择,如果把握失当,可能会对你的未来产生莫大的影响。人生是一个过程,今天的选择已经决定了明天要走的路线,既然路线已经定了,那么未来一段时间内你的轨迹和成就基本上也限定了,当你意识到你已经选错路的时候,你已经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已经牺牲了许多优势和机会,这好比考试写语文作文一样,写了一大半了才发现跑了题,这时候想把整个作文的架构调整过来,那是不可能的。这也正是人们所说的那样: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开始之前做好正确的选择,也就自然走上了成功的大道。

    有三个人,分别为美国人、法国人和犹太人,同时被关进一家监狱里,要在里面服刑5年。出于人道主义,监狱长让他们每人提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就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喜欢浪漫,于是要了一个美丽女子作伴。而犹太人要的却是一部能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五年转眼过去了,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他手里抱着一个小男孩,身后那位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那位犹太人,只见他紧紧地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谢谢你的那部电话!这五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翻了好几番,为了表达谢意,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的确如此,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了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也是我们以前的选择所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选择也将决定我们以后的生活。职场生涯也一样,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同学聚会时会让很多人感到惭愧和伤感,大学时代的专业、起点基本上是一样的,内心的感觉也是彼此平等的,可是工作几年后再聚首,有的已成了政府官员,有的成了科学家,有的成了企业家,而有的却还在别人手下打工,过着平庸的生活。看似天壤之别的差距,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于毕业后各自的追求与选择不同,你选择了什么样的职业,几年后你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记得我导师曾给我讲过他的一段经历:

    几年前清华大学的一次校庆,他的清华同学一半多回来参加了校庆。几十年不见,虽大家都有点两鬓霜白,但不少已是当今社会的佼佼者,有的成了市长,有的成了院士,有的成了大企业家,唯有一个在湖南工作的同学惭容满面,郁郁寡欢。在吃完聚首会餐后,有人提议每人捐一万元给母校,那位在湖南工作的老同学跳出来反对说:“凭什么要我把一年的工资捐献出去?”原来他还在湖南的一个乡政府工作,工资至今还是800元一个月。当年毕业时,许多同学选择出国或去企业,而他选择了回家乡的乡政府工作,在一个狭小的发展空间里度过了自己的青春。

    现实就是那么残酷,等到了结局的时候才反思自己的选择错误,那一切为时已晚。所以,对于刚步入职场的人士来说,作出正确的职业选择至关重要。在当今艰难的就业形势下,许多人找到什么工作就把它当作自己的职业,而没有考虑它是否适合自己。要知道,一旦选择了某份工作,你将很难改变你的职业。比如你当初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几年后你基本上就只能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别的工作你没有经验,也不可能放下心态从基层做起。所以说,当你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你的兴趣和优势来选择你的工作。就算为形势所迫,选择了一份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也要选择时机换一份切合自己的工作。

  

    5.经验重于薪水,薪水重于职位

显规则:许多人常常把关注点放在升职和加薪上,而对于工作的好坏以及能否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往往并不放在心上。

潜规则:对于刚入职场的人士来说,经验是第一要务,忽视经验的培养而去追求升职或加薪,那是舍本逐末。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工作是为了什么?我想很多人会回答:当然是为了高薪和升职。的确,高薪是人们工作的目的,升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成就感。正是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人们在求职或工作时,往往把薪水和职位放在第一位;如果是高薪或者高职位,不管这份工作对自己的职场人生有没有帮助,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去争取;而如果待遇低,就算能学到很多东西,人们也会对它嗤之以鼻。其实这样正好是本末倒置,如果忽视经验,把关注点放在升职和加薪上,那你往往会误入歧途,职场之路越走越艰难;而如果你把关注点放在经验的培养上,你的职场之路就会越来越顺,升职和加薪都会水到渠成;这就好比建房子,地基打牢固了,房子就会建得很高、很顺。

    有一次,浙江一位房地产老板跑到清华去聘请一位管理学博士做顾问,月薪一万元。对于刚毕业的博士来说,在没有工作经验的条件下,这个待遇已经是非常诱人的了,于是那位博士欣然前往。加入公司后,博士表现得非常积极,不断地给老板提建议,但老板只是笑一笑,很少采纳博士的建议。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博士没有实际经验,比较理论化。

    老板经常带着博士出入各种社交场合,跟合作伙伴、政府官员会面时,老板得意地向他们介绍说:“这是我的助理,清华大学的管理学博士生„„”起初,博士还很有一种自豪感,但慢慢地他发现,老板并不要他做什么事,博士写的策划书,老板也是放在一边。终于博士明白了:老板高薪聘请他过来,并不是看重他什么能力,只不过是把他用来当做活广告,帮老板装点门面而已。对博士而言,像在吃青春饭一样,平生所学并没有一点实践的空间,于是博士最后毅然辞职。

这位博士的运气还算不错了,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由于没有经验,工作一时很难找。为了得到一份工作,很多人不惜放弃自己的专业,去做电话营销员、保险业务员和公司的培训员这类不用什么文化,谁都能做的工作。结果几年下来,薪水很低,经验几乎还等于零,再跳槽出去,工作越加难找。现在的企业越来越偏向实用主义,企业招聘时,明确地在广告上注明:要求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要求有做过某某工作的经历„„所以你只有具备工作经验,才具备工作能力,只有具备工作能力,你才有向老板要求升职加薪的筹码。

    我以前在一家大型玩具企业负责培训工作的时候,手下招聘过一名应届女大学生。她为人很狂傲,心态放得很高,根本不服从工作安排,也不愿接受培训。于是按她的要求,我把工人培训直接划给她去负责,结果她每天就是给工人培训“公司简介”、“质量方针”、“薪酬福利”和“规章制度”等简单内容,每天像喇叭一样地工作。两年后,公司裁员,她首当其冲,直接被裁掉了,于是又只好重新回到市场上找工作,几个月后哭着打电话给我说:外面根本没有适合她的工作,品质做不了,物流做不了,生产做不了,工程做不了,就连培训,别人都嫌她做得太简单,结果她只能找了份工资不到2000元的电话营销工作。

    所以说,对于刚步入职场的人士来说,经验比薪水重要,只有具有了应该具备的经验,你才能要到你想要的薪水;没有哪个老板有心情去培养一个毫无经验的员工,更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把高薪付给一个没有经验,不能为他带来回报的员工。而薪水与职位相比,又是薪水更为重要。在当今的私营企业里,除了老板有权外,说俗点,职位一文不值,在老板面前,你永远是个打工者。他如果看你不顺眼,今天你还是个经理,明天他就让你卷铺盖走人。而你的下属也只认老板是他的真正老板,你不过和他一样,也是个为老板卖命的打工者,所以说,职位还不如高薪来得实惠。

   

    6.独辟蹊径才是成功之道

    显规则:人的雄心壮志常常受同事影响而消磨,一个再有追求的人,也可能因长时间与同事相处,被同化而随波逐流。

    潜规则:人的成功必须独辟蹊径,因为周围大部分人注定是失败的,如果你的行为方式变得和他们一样,那你也很难成功。不少职场人士迈入职场之初,往往很有追求,梦想通过创造业绩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人会变得越来越迷茫,慢慢地失去了自己的目标,变得随波逐流,过起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这除了工作中发现现实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以致逐渐动摇自己的意志以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长期跟平庸的同事混在一起,慢慢地被他们的作风所同化。比如说一个人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做事很有干劲,却老被同事排挤和嘲笑。看到整天清闲的同事职位和待遇都很优越,而自己却成了老黄牛,感觉很不公平,积极性大为挫伤。晚上想看些书籍,却被同事拉去逛街或打牌„„不用多久自然就被周围的同事所同化,让你前后判若两人。而一旦失去自己的目标后,整个人就会生活在一片迷茫中,再一想到生活的艰辛,买房、创业的无望,人就会陷入一片惶恐与抑郁中„„

    雪地行军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它极易使人患上雪盲症,使人迷失行进的方向。但让人们感到奇怪的是:如果只是因为雪的反光太刺眼,为什么戴上墨镜之后,雪盲症依然无法避免呢?最近,美国陆军的研究部门找到了答案:导致雪盲症的元凶并非雪地刺眼的反光,而是它的空无一物。科学家解释说:其实,人的眼睛总是从一个落点到另一个落点,在不知疲倦地探索世界。一旦连续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个落点,它就会因紧张而失明。

为了对付雪盲症,美国陆军采用的办法是:派先遣部队摇落常青灌木上的雪。如此一来,一望无垠的白雪中便出现了一丛丛、一簇簇的绿色景物,搜索的目光便有了落点。

    目标是人的灵魂,是职场行走中的一盏明灯。如果丧失了目标,那么工作就会变得很无聊、空虚,找不到生命的落点,就会患上人生前进的雪盲症。没有了志向和追求,整天在一片迷茫中,感觉无所事事,自然就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个人的价值,再加上生活的巨大压力和与成功同事的巨大反差,最后可能会郁郁而终。

    如果你想摆脱这种结局,你就应该找回自己的追求和目标,独辟蹊径地走自己的路。外界怎么样不要去与之比较,不要像夹走在人群中一样,看见旁边的人慢吞吞地走,你也随之放慢自己的步伐。要知道你要比拼的是跑在前面的强者,你要实现的是自己的人生目标,你有你要做的事和走的路。试想想,如果大家都在朝自己的目标行动,成功的机会会轮到你吗?

    我有一位同学,他很有头脑,读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别的同学在宿舍里睡懒觉或打游戏,而他却跑到外面去找兼职工作,早出晚归,月收入5000元以上;后来股票大涨,别的同学只是嘴上谈论的时候,他把积蓄都投入到股票中去,结果到毕业时,别的同学都在焦急中寻找工作,而他却已拥有几十万元的资金,联合一个合作伙伴开起了自己的公司。

    在职场中打拼就得这样,要有清晰的追求和目标,并且不受外物所扰地走自己的路。同在一个公司工作,当同事游手好闲时,你拼命从工作中学习经验,甚至多做些职责以外的事,增加自己的技能;当同事晚上把业余时间花在打牌、逛街或者睡觉上时,你可以去探索一些发财、创业的路,并朝之一步步地前进;几年后,当别的同事还在原地踏步的时候,你可能已经走上了自己想走的路,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

 

    7.开创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显规则:大多数职场人士认为目前的工作就是他的职业,工作以外的时间就是私人的生活时间,而不会考虑利用这些时间去开拓自己的事业。

    潜规则:工作只是在帮别人赚钱,而对于你的事业没有多大的帮助;就算你为企业耗尽心血,但对于你的事业来说,依然停留在原点。

    正如陈胜、吴广起义时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样,不知有多少穷人也曾喊过“我要做百万富翁”的豪言壮语,但也犹如陈胜、吴广的失败一样,这些穷人绝大多数没能成为富翁,甚至比以前更穷。为什么会这样?成功难道真的这么难吗?其实你只要观察一下他们的工作历程就能找到答案。大部分职场人士习惯于为别人打工的生活,白天忙碌或者虚度一天,晚上混个加班或者回家处理家务、看电视、逛街,一夜过后,就又开始了第二天的上班;每天都是过着循环的、机械般的工作生活,每个月的价值就是公司发的那份工资,几年下来,或许能爬到一个经理位置上,但对于自己的创业来说,可能依然停留在原点。

    我以前在一家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时,碰到了两个同事,一个在公司里工作了15年,却依然处在文员的职位上,每天和同事们向一个比自己年轻十几岁的部门经理汇报工作,常常被上司批评得落泪;另一个是维修部的同事,在公司里也工作了13年,现在还是一个月工资不超过2000元的技术员,在他年轻、刚加入公司的时候,在公司门口路边种了一棵榕树,在他的护理下,当年的小榕树如今已长成了参天大树,而他却还像以前那样,只是人已经老了。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刚步入职场时,大家的起点差不多,没有资金,也没有事业;但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有的职场人士已经做起了老板,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而有的人却还在帮别人打工;一旦错过了青年时代创业的良机,一生也就注定了平庸。没有自己的事业,也就没有自己的人生根基;要知道在职场上打工,你再会赚钱,赚再多的钱,那也是在帮别人赚钱,对你自己没有太多的贡献;有时候为别人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到头来还是一个零。人都有野心,都想成为富豪,但只有少数人能做到,原因就在于这些成功人士懂得:在工作之余,开拓出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有一个和尚和一个道士,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他们每天都要跑到山涧里去挑水,由于路途比较远,他们常常能在路上遇见,久而久之就成了好朋友。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3年。有好几天,和尚没有遇到道士来挑水,感觉很奇怪,以为道士在偷懒,没想到一个月过去了也没有见到道士的影子。和尚终于忍不住了,心想:“我那位老朋友可能生病了吧,这么多天不挑水,怎么生活啊!?”于是他跑到对面的道观上去找那位道士。

    但令他吃惊的是,那位道士身体健康得很,正在悠闲地练太极拳。和尚奇怪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下山挑水了,难道你不用喝水吗?”道士笑着道:“来来来,我带你去看。”他带着和尚走到道观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3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再也不用下山挑水,这样我就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我们在公司领的薪水再多,那都是挑水。而把握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未来年纪大了,体力拼不过年轻人的时候,还会有水喝,而且喝得很悠闲。这就是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有些聪明的职场人士并不会把业余时间花在生活上,而是用在寻找创业的途径上,例如有些营销人士白天在给公司拿单,晚上却在筹划做个中间商;或者做起了电子商务;他们的工作不过是在还没有创业实力的时候,积累点资金、资源和经验,默默地开发出一条创业之路,几年后,别的同事可能还没什么改变,还在公司里领取那份微薄的薪水,而他却已经脱胎换骨,有了一番自己的事业。

 

    8.关注工作以外的成功

    规则:有些人常把工作摆在第一位,为了晋升和加薪,不惜一切代价地奉献自己的精力与汗水,工作成了他生活的主体。

    潜规则:在工作以外,还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关注,如果它们失败了,会左右我们工作的成功,或者给我们留下深深的遗憾!

    在这繁忙的都市里,有着许多为工作而打拼的人,他们总习惯于把工作当成生活的重心,为了满足社会的价值,以及从中获取那一丝回报,不惜出卖自己的时间与身体,舍不得多花时间投资健康,错过了享受生活的美妙,错过了培养孩子成长的机会,错过了关爱自己的亲友与爱人,等到回过头来反思的时候,才后悔莫及。曾经看过一个“这一生你错过了什么”的故事,让我感触颇深:

    有一对恋人经过一番相爱,终于走到了一起。但婚后的丈夫一直忙忙碌碌,很少关爱妻子。于是妻子在25岁时问丈夫:这一生你错过了什么?丈夫沮丧地回答她:我错过一个新的工作机会。35岁时,丈夫懊悔地告诉她:我错过了一桩生意。

    45岁时,丈夫伤心地说:我错过了与母亲见最后一面。

    55岁时,丈夫失望地回答:我错过了退休的好时机。

    65岁时,丈夫匆匆地回答:我错过了看牙医的时间。

    一如既往地,妻子总是报以微笑,而微笑中却总带着一丝落寞。

    75岁那年,妻子不再问丈夫了,因为此时丈夫正跪坐在病危的妻子面前,想起妻子每隔10年,总要问他相同一个问题,这次他反过来问妻子:这一生你错过了什么?

    而妻子微笑中带着解脱地回答:“这一生,我没有错过你!”此时,丈夫早已泪流满面,原以为两个人可以永远在一起,所以,终日忙着工作与烦琐的事,却从不曾用心体贴朝夕相处的另一半,丈夫紧抱着妻子悔恨地说:“这辈子,我错过你50年来的深情„„”

    人好像总是有忙不完的事情,有时候除了在公司卖力外,回家后还得把业余时间挤出来把未完成的工作忙完,或者把工作中遇到的事情像发泄一样地向家人唠叨不停,甚至有时把在公司中受到的气撒在自己的家人身上。似乎他养活了一家人,别人都成了他的生活负担一样,更不用说去关爱自己的亲人,其实亲人一直是你背后的默默支持者,他们的那份真情才是你的精神支柱,才是你生活的价值。无论工作令你有多烦恼和困苦,都不能够将气恼转移到家人的身上,这不仅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更是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的愚蠢表现。在关注工作与成就的同时,也关注自己的心情与家人,这会让你的心更平衡,工作也显得更有意义。

    有一位父亲常常在公司忙到很晚才回家。有一天他下班回家后,觉得很累并有点烦,发现5岁的儿子坐在门口等他,一见到他就问道:“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什么问题?”“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这样问?”父亲有点不高兴。“我只是想知道,可以告诉我吗,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道。“如果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可以告诉你,我一小时赚20块钱。”“哦,”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块钱吗?”父亲开始生气了:“如果你借钱想去买那些无聊玩具的话,你赶紧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去,并躺在床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地工作赚钱,没时间跟你纠缠。”小孩低着头回到自己的房间,轻轻地关上门。过了一会儿,父亲平静下来了。开始反思到自己的不对:刚才对儿子太凶了,或许儿子真的想买什么有用的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于是,父亲轻轻地推开儿子的房门:“你睡了吗,儿子?”“还没有,爸。”小孩回答。“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实在对不起,这是你要的10块钱。”“爸,谢谢你!”小孩子欢快地接过钱,并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些零碎的钞票来,慢慢地数着。“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呢?”父亲生气地问。“因为这之前还不够,但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说,“爸,现在我有20块钱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你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顿晚餐。”父亲听了目瞪口呆„„

    现实中,人们常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工作以外的事,他们往往习以为常,以致变得漠不关心,一定要等到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其实,工作以外还有许多值得你去珍惜的事情,比如说你的健康,妻子情感的抚爱,孩子的成长,了解生活百态,去感受大自然的美„„这些事情都是你一生中很珍贵的,如果你没处理好,会给你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副作用。例如,身体出现慢性疾病,可能会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苦恼;家庭失和,后院一起火你根本无心去打拼事业;不去体验生活和大自然的美,等老了,就算你赚到了一座金山,也无法让时光倒流,去体验年轻时的快乐„„相反,如果工作以外的事处理得很成功,让你整天沐浴在一片阳光之中,有助于你满怀激情地去工作。


    第一章刷新你的职场人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在当今社会,有人的地方就有职场。然而在茫茫职场中,少数人成了崭露头角的佼佼者,而大部分职场人士却在茫然中随波逐流„„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你如何去刷新你的职场人生。

    潜规则


    当今职场的竞争日趋严酷,各种条件优秀的竞争者层出不穷。而你要想立于不败之地,甚至脱颖而出,那你就必须打造独特的优势,让自己拥有克敌制胜的撒手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势,但需要你去开发和挖掘。


    潜规则

    1.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

    显规则:人往往工作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很少关注外界的变化,自然也看不到自己与成功人士的差距,每天还自我感觉良好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潜规则:在当今充满竞争、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日趋加快的职场中,丧失危机感将是最大的危机,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职场淘汰的对象。

    如果把一只青蛙扔进沸水中,青蛙会马上跳出来;但是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入凉水中逐渐加热,青蛙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跳出的能力,直至被热水烫死。在安逸和忧患面前,或许更多人选择的是安逸。虽然只是眼前的快乐,但也能带来一时的满足。这些人不愿对潜在的危险劳神,心里想着:也未必有那么多危险,即使危险来了,也还有机会应付。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如果你事先一点都没准备,那就完了。真正的强者嗅觉非常的灵敏,时刻对危机保持一种警觉,并时刻准备着迎战。

    有一天,一头猪跑到马厩里,去看望它的好朋友老马,两个好友相会非常开心,兴奋之余,猪准备留在那里过夜。天黑了,该睡觉了,猪找了一个草堆钻了进去,躺得舒舒服服的;并催促着马也早点睡觉。但是,过了很久,马还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猪感到很奇怪,问马为什么还不睡,马回答说,自己这样站着就算已经开始睡觉了。猪听了很困惑,就说:“站着怎么能睡呢,这样是一点也不安逸的。”马回答说:“安逸,这是你的习惯。作为马,我们习惯的就是奔驰。所以,即使是在睡觉的时候,我们也随时准备奔驰。”

    在现实中,能保持一种危机感,并在压力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非常少。许多职场人士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里,在公司里无忧无虑地工作着,整天一副嘻嘻哈哈、漫无目的的样子,每天重复地做着手里简单的工作,拿着那份固定的工资,过着机械般的生活。他们只是每天把分内的事做完,把上班当做一个差事,上完班便开始享受自己的私人生活,逛街、看电视、打游戏、睡觉„„却很少考虑如果将来公司倒闭或自己被解雇了该怎么办;也不去考虑自己该去多学点什么知识,提高一下自己的能力。而是整天和一班旧同事过着那种大家庭式的工作生活。一旦丧失了危机感和进取之心,那其职业生涯也基本上是在走下坡路,注定一事无成,甚至为职场所淘汰。

    其实,如果你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去观察一下周围的强者,或者自己昔日的同学、朋友,当你停滞不前的时候,别人已经超越你很远,当你还在公司处于低层,拿着那一点点薪水的时候,别人已经崭露头角。因为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当你在原地踏步的时候,别人已经跑出了很远。真正的成功人士是那种有压力感的人,他们很清楚当前的竞争形势,也知道自己的实力与肩上的重任。所以他们在工作中,时刻会有一种危机感,而不断催自己奋进,利用每一个机会来改变自己,以便超越对手,保持自己的优势。

    一种满足于现状的心态,只能够使自己停留在最初的阶段,不仅不会有大的发展,而且还可能遭到被淘汰的命运。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当今世上,它依然是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忧患往往是让人感到不愉快的一面,而安乐常常让人感到快乐和满足;但只有懂得忧患的人,他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只会贪图安乐的人,他的安乐也会逐渐失去。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写到:一串葡萄,从上往下越来越熟,有些人总喜欢先吃最甜的,因为这样他吃到的每一颗,都是最好吃的。然而事实上,如果从下往上吃,会越来越苦,而从上往下吃,就会越来越甜。

    大家可以做一个游戏:不借助任何东西,让一根火柴在手里烧完。当你划着一根火柴,火苗会从火柴头开始沿着火柴杆慢慢地燃了上来,你的手指只有不断地向后退却,最后再无路可退,火苗烧痛了手指。而如果当火柴烧到一半时,换上另一只手捏住了那烧得焦黑,隐隐之中还有猩红余火的火柴头。火焰以此为支点,继续往上烧,一根火柴就可以在你手中完全燃烧完。

    如果把火柴燃着的一端比作忧患,把未燃着的一端比作安乐的话,那么从这个游戏中就可以体会出:安乐不是绝对的,一味地固守安乐,终会被安乐“灼”伤,招至灾难。有时,人有必要适时地去选择忧患,因为上帝总偏爱把人生成功的机会,放在忧患的一端。

    一个人若丧失了危机意识,丧失了压力感,也就丧失了进取的动力;一旦你失去了拼搏的激情,你也很难创建业绩,很难提升自己的能力。当前的职场竞争形势非常激烈,每年都有数百万的高才生进入职场,随着2008年新《劳动法》的实施,企业也开始大规模地精简工作人员,这样的结果自然就是优胜劣汰,能力强、条件好的员工能在职场中生存下来,而没有一技之长,整天在公司里混日子的员工必然要被淘汰;所以千万别被眼前舒适的工作环境所麻痹,日复一日地做着一些简单的工作,否则你的身价将会逐步贬值,你的职业生涯也将暗淡无光。

 

    2.最易忽视的是自己的优势

    显规则:许多人不知道自己具有什么优势,认为自己平淡无奇,甚至一无是处,所以老是羡慕别人条件那么的优秀,而自己一直被自卑的心态所主导。

    潜规则: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优势,只是优势常常以各种形态存在,有的潜藏在深处,有的甚至以看似弱点的形式出现,需要你去发掘。

    2006年,美国管理学大师盖洛普推出他的全球畅销书《现在,发现你的优势》,对职场人士的思想来了一次大清洗,让许多人明白了他们的平庸之谜——没有发现和利用自己的优势。一个企业需要有它的优势,有它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企业才能做大做强。而一个人同样必须具有竞争力,要想脱颖而出,那就必须具有独特而有效的优势;否则你就和其他职场人士一样平淡无奇,要想超越对手,走向成功,自然也就变得遥遥无期。许多人或许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在关注自己优势的时候,常常会碰到一个困惑:许多人对自己审视一遍后,却看不到自己具有任何过人之处,而看别人却觉得对方充满了闪光点。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们往往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自身的优势,有时甚至把优势看成自己的缺陷,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有一天,小蜗牛疑惑地问妈妈:我们为什么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

    妈妈笑着回答说:因为我们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可又爬不快。所以需要这个壳来保护我们呀!

    小蜗牛又问道:毛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

    妈妈笑着说:因为毛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又反问道: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

    妈妈只好回答道: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呀。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我们,大地也不保护我们,那谁来保护我们啊?

    蜗牛妈妈安慰小蜗牛道:所以我们有壳啊!人往往眼里只盯着别人身上的优势,充满着羡慕,也试图跟别人在这些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自然是以己之短,比彼之长,结果把自己否定得一无是处,于是抱怨着造物主的不公平。例如,我们有很多人喜欢羡慕别人有过人的口才、头脑聪明、很会搞关系、知识渊博„„也眼睁睁看着别人凭借着这些优势蒸蒸日上。在备受打击之下,许多人便开始抱怨自己有这个那个缺陷,其实这往往正是自己的潜在优势,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优势。优势就像玉石一样,在开发成玉之前,很少有人认出这块石头是块玉,往往会把它当成废物一样扔掉。所以对于你所认为的缺陷,你应该好好地反思,这是否真的是你的劣势?是否能转化成你的优势?在此,我给大家讲述一个大家所非常熟悉的人物,从他身上看看能得到什么启发:

    金庸先生的名著——《射雕英雄传》里的传奇人物郭靖天生智力不高、反应慢,练起武来非常笨,江南七怪教他武功时,教一招往往教几百次也教不会,7年下来武功进步非常慢,几度让江南七怪绝望得想放弃,郭靖也几次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太笨,根本不是习武的料,也由于自己的笨,很难与人交往。但是正是因为郭靖的笨,他练武时非常地执著,最后练成了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和左右互搏等上乘武功,终究成了一代大侠,而比之聪明几倍的杨康却成了跳梁小丑;同时也正是郭靖的笨赢得了黄蓉的欢心,而比之聪明的欧阳克只有望洋兴叹。

    职场人士也一样,不要老是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进行比较,在某些方面你可能确实不具备那些优势,也难以比得上别人,如果老在这个领域里与别人对比,可能会产生“人比人烂,货比货扔”的消极心态,你应该要去寻找你自己的优势。优势并不一定是那些很显眼的东西,有时身上的缺点正是自己的优点,比如说有些人很厚道,常被一些人误解为傻,可就是这样厚道的人,人们才对他放心,才乐于与之交往,结果一旦升职加薪,升谁大家都有异议,而唯独升他,大家没有任何异议;而相比之下,显得非常聪明、非常精明的人,常被同事们所厌弃和排挤。所以说,造物主在每个人身上安排的优势各不一样,有时你的优势可能会以一些假象呈现,需要你去发掘;对于身上的一些所谓的缺陷,一定要对它进行审视,说不定它就是你要寻找的优势。

 

    3.你的“价值”取决于你的“使用价值”

    显规则:许多职场人士自认为学历高、能力强,而要求得到公司的重用;而一旦没有找到合适的感觉,他就会有怀才不遇的感觉,甚至马上跳槽。

    潜规则:你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你的学历,而是取决于你能给公司带来多大的利益;这就好比一款产品的价值不在于它的外观,而在于它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功能。

    职场中,许多人往往习惯于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学历高、能力强,就认为自己是个人才,是匹千里马,苦于没有遇见伯乐,而被放在一个平庸的岗位上,大材小用。于是他们常常在一些场合宣泄自己的不满,甚至还把跳槽挂在嘴边。或许你确实比较有能力,但是要让公司重用你,你必须找机会展现你的过人之处;要知道,在此之前你和其他的同事没有两样;你要让老板注意你,你就必须像金子一样发光,把你的“使用价值”展现出来,这样才能脱颖而出,卓尔不群。

    商业巨子卡罗.道恩斯曾经是一个普通的银行职员,为了摆脱困境,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他跳槽到杜兰特公司,也就是后来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起初他也只是担任一个普通的职员,在公司里工作了6个月后,感觉屈才的道恩斯给杜兰特写了封信,在信中他直接问道:“我可否在更重要的职位上从事更重要的工作?”杜兰特的反应是:即时任命道恩斯负责监督新厂机器的安装工作,但不保证升迁或加薪。他给道恩斯一张施工图,说:“你要依图施工,看你做得如何?”面对一张陌生的施工图纸,没有类似经历的道恩斯,找来相关人员,经过一番协作,最后还提前完成了任务。当他跑去准备给杜兰特汇报工作时,却发现紧邻杜兰特的一间办公室的门上写着“卡罗.道恩斯总经理”。原来杜兰特有意给他一些看不懂的图纸,以便考察他的处事能力,结果发现道恩斯具有非凡的领导能力,于是,道恩斯成功了。

    在中国这个社会里,企业越来越青睐于员工的工作能力,而不是他们的文凭。因为能力才是创造价值的根本,文凭不过是一种装饰,尤其是近十年来,大学的持续大规模扩招,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文凭的水分也越来越大。再加上大部分大学对学生采取封闭式培养模式,与社会及企业都脱节了。大学生老觉得自己学了一身理论,正好在企业里大展身手,可到企业后发现所学根本无用武之地,于是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其实在学校所学的都是虚的,唯有打破自己,把工作经验这一空白填充起来,你才具备真正的使用价值,才会为众多企业所青睐。

    有一位博士毕业后,自以为学业有成,比较有身份和地位;没想到他拿着博士学位证书去找工作,却四面碰壁,找了几个月依然处于待业状态。慢慢地,他也发现了一个秘密:面试者拿着他的证书看了看,然后礼貌地摇摇头。他也感觉到,如果自己的能力还没展现出来,没有哪个企业愿意出高价雇他。于是他放下了姿态,拿着本科文凭去找工作;没想到很快就上岗了。不久老板发现他的能力远非本科生可比,于是他适时地亮出了自己的硕士证,老板就给了他硕士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的能力比普通硕士还要高一等,这时候他才亮出了自己的博士证。

    文凭只代表一些表面性的东西,企业需要的是能做事的人,而不是高不成低不就的花瓶。不要认为你文凭高,就价值大,就是个人才;其实决定你价值的是你的使用价值,也就是你的经验和能力,你只有给企业带来了贡献,你才具有价值,才可能为企业所重用。许多职场人士就是放不下自己的高姿态,以为自己学历高,比别人更具有优势,导致轻视自己的工作。其实,现在企业中,大家所做的事之间差异很小,学历优势很难体现出来,如果不从自己的工作能力上着手,不提高自己的“使用价值”,反而还竞争不过低学历工作者。

 

     4.让自己的工作难以替代

    显规则:人往往每天只顾机械式的重复做着自己的工作,而很少去考虑自己的工作是否过于平庸,是否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是否还可以把它做得更好。

    潜规则:工作有好坏之分,有的工作很显要,很容易出业绩;有的工作很平淡,但是只要你把它做到极限,你也一样能让自己脱颖而出,不可替代。

    当今职场的竞争非常残酷,条件优秀者层出不穷;在公司里,大家都瞄准着显耀的职位,造成群雄逐鹿之势;而另一方面,企业的过度竞争导致许多企业大规模裁员,或者有计划地淘汰员工;在这种境遇下,你如果不想出局,那你就要设法让你的工作不可替代,因为一旦你的工作随时可以被别人取代,那就显得你没有一点核心竞争力,自然也没有半点优势,又如何去与别人竞争呢?要知道,你身边能胜任你工作的不乏其人。

    当年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校长威廉.摩根博士在接受该学校一个机械管理学院院长一职时,有一位校董事长对他讲述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这个学院很需要你,你既然来了,就要马上动手解决问题。就算是一个陌生人,也能发现问题。全力以赴地去解决问题吧。你应随时回顾一下你后面。如果大家不跟着你走,你就谈不上领导他们。你应该记住:你并不是一个不可取代的人。在你忘乎所以之前,你应该坐在树底下好好想一想,你的幸运是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促成的。如果这还不能使你保持谦虚的话,那么,你应该知道,有12个人可以胜任你的工作,其中有一两个可以比你做得更好。”

    在职场中,你会面临许多压力和挑战,如果要保住你的位置,甚至想取得进一步发展,你就必须清楚周围的形势和自己的实力,做到知己知彼。你要清楚地知道,身边还有许多可以随时替代你的人,而你必须做得比他们更优秀,这样才能显示出你的优势,使你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员工。或许有人会问:公司中显要的职位就这么几个,大部分处在普通岗位的员工又如何让自己不可或缺呢?的确,当前工作分工越来越细,大部分工作都是一些低端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但这些工作同样可以让你显得不可替代,秘诀就一个:让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好。

    在一家电子公司里,近一段时间来,公司的业绩一直不景气,裁员在所难免。在本科、硕士成堆的技术部里,专科毕业的高洁无疑是首当其冲。不过裁员名单要两周后才能下来。此后的日子里,高洁依然笑容甜甜地,让同事们感到几分歉疚。上班一大早,见有人在复印一本厚厚的技术资料。“还是让我来吧。”高洁接过资料,走到复印机前,低头一份份地复印着„„一整天里,高洁仍像往常一样,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打印资料、翻译文件、收发传真、转接电话„„

    慢慢地,同事们似乎忘记了高洁的遭遇,又开始一如既往地找高洁,有的说:“快帮我查份资料。”有的说:“我出去一下,请帮我招呼一下。”有的说:“帮我发份传真。”高洁连声答应,并把事情一一办好。转眼两周过去了,裁员名单也在一片焦急等待中下来了,让大家感到奇怪的是:上面并没有高洁的名字。就在当天,高洁收到了一封信,里面总经理写了一句话:像你这样的员工,我们公司永不嫌多。

    在职场中,不管你处在什么职位上,只要你努力地把这份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好,就算别人学历比你高,条件比你优越,但胜利的肯定是你,最忌的是不甘处在当前的岗位上而自暴自弃;否则不但升职、加薪无望,你还可能随时被别人取代。一旦你的工作难以替代,就是你身上的一道护身符,另外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你升职、加薪的重要砝码;有一些表现比较优秀的员工,一旦公司给的待遇达不到他的要求,常常会以退为进,假装辞职,公司一急自然就会提高价码。

 

    5.强者才是你的正确参照物

    显规则:人们喜欢把身边的人当作自己的参照物,如果比周围的人优秀一些,油然间就会产生一种优越和满足感,如果周围的人超过了自己,就会产生一种妒忌感;而不相熟的人士之成败似乎完全与自己无关。

    潜规则:把周围人当作你的参照物,会让你的视野变得非常狭隘,就像井底之蛙一样,永远难以像苍鹰一样在天空中翱翔。要知道,强者才是你的正确参照物,时刻与他们相比,你才会持续进步。

    职场中,许多人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就是喜欢把周围的人当成自己的参照物。例如,在一个部门里,如果自己在里面最出色,则常常自我感觉良好,将自己凌驾于同事的头上。而一旦同事中有人比自己出色,则充满妒忌和敌意,非置对方于死地不可。例如,看见办公室某位同事工作出色,或者升了职、加了薪;马上就坐不住了,将对方看成仇人一样,开始想方设法诋毁他,设计陷害他,直到将他推入深井才后快。最后的结果是办公室里的政治氛围很浓、很压抑,互相压制,结果谁也升不上去。这也是许多企业在部门缺经理时,宁愿去外面重新招一个的原因之一,因为如果从内部升职的话,会把整个部门关系搞坏,因为谁上去,都会成为众矢之的。

    关注乌龟的人会知道,乌龟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爬在别的乌龟的背上;有个生物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一群小乌龟放在一个并不高的罐子里,结果没有一只乌龟能爬出来,原因是乌龟都喜欢爬在对方的背上,谁也不愿意垫在底下;结果乱成一锅粥,谁也爬不出去。

    职场人士也有相似的行为:喜欢踩在别人的脖子上,结果互相较劲和争斗,导致谁也升不上去。其实正是这种心态,误导了许多人。就像行走在人生大道上的人群,如果老是以周围的人为参照物,他们慢你也跟着放慢脚步,他们加快脚步,你也跟着加快脚步,老想着跟他们同一个步调,其实就算跟上了他们的步调,你也注定成功不了。因为你周围的人基本上都是平淡的人,老是跟他们比,你就会把自己陷入一个狭小的境界里而看不见远方,看不到自己与优秀人士的差距。

    在深圳一家知名企业里,有一位主管工作了很多年,依然在这个职位上原地踏步;他梦想着自己能升上去,而每次升职的时候,机会都给了别人;因为每次上司升别的同事的时候,他就要跳出来阻挠,似乎非要升他才是合理的;结果一批批人都升上去了,与他同时入厂的,有的已经升到了高级经理,而他还停留在一个主管位上。前段时间,部门一位同事升了主管,与他平级,他又跳出来四处阻挠,宣泄他的不满。结果不但于事无补,还给他树立了许多敌人。

    其实,你的真正参照物是强者,只有跟强者相比,你才能感觉到你的差距。许多职场人士就是错在了这里,没给自己选对参照物。老把视线放在周围人的身上,而其他优秀的人怎么样,他一概不管。例如,社会上这么多创业成功人士,或者在职场上干得非常出色的同事,好像都与他无关;但如果周围某个同事或朋友取得了成功,甚至超越了自己,便开始妒忌起来了。结果不但对自己没有任何帮助,还破坏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子。

 

    6.敢于打破一切常规

    显规则:工作就是在岗位职责、公司规章制度的约束下,以及上司的指导下的简单劳动,而不要有太多思考和创新。

    潜规则:生命源于创新,如果没有创新,不敢打破常规,那你将难有出头之日,充其量不过是被别人操纵的一台机器。

    世间万物的成长,都必须经历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也就没有进步。因为事物如果长期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就会将自己局限在一个既定的狭小空间里,丧失了成长的动力,也缺乏成长的空间。而唯有敢于突破现状,挣脱束缚,才能进入一个全新境界去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海边的沙滩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小动物——寄居蟹,每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到处都是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寄居蟹,它身上的壳是借来的,每当它成长到一定程度,旧的狭小之壳已经无法让它舒适地待着,于是,它必须找一个更大的壳。然而在换壳的时候,它必须暴露那最柔弱的身躯,但它懂得:必须放弃一些熟悉的、习惯的东西,才能换来将来的安定。这样的冒险是值得的。

    人也一样,不少人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发现自己在事业上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反而因为每天身陷于平淡重复的工作中而蹉跎岁月。唯有不断创新,你才能不断保持激情与活力,才能不断发挥出你的创造力,将自己一步步推上新的台阶。而要做到创新,你就必须放弃一些熟悉、习惯了的东西,当外界条件变了的时候,如果你还用老一套方式去完成工作,那无异于刻舟求剑。

    一座破庙里住着两只蜘蛛,一只在佛龛上,一只在屋檐下。一天,破庙的屋顶塌掉了,幸运的是,两只蜘蛛都没有受伤,只是蜘蛛网给打破了,它们只好在自己的地盘上重新编织起蜘蛛网。没过几天,佛龛上的蜘蛛发现自己的网总是被搞破。一阵小风刮起,一只小鸟飞过,都会让它忙着修上半天。忍无可忍的它跑去问屋檐下的蜘蛛:“我们的丝没有区别,工作的地方也没有改变。为什么我的网总是会破,而你的却没事呢?”屋檐下的蜘蛛笑着说:“难道你没有发现我们头上的屋檐已经没有了吗?”

    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工作久了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一方面会严重受到公司规章制度的束缚,什么事都遵循公司规定的条条框框,每天按照程序化的工作方式来完成工作;或者许多事情,上司一般都交代怎么去解决,于是一切按上司交代的去做,错了也是上司的责任,与己无关;另一方面,在工作中形成的一些工作经验也会扼杀你的创新意识,碰到同样一件事,以前是怎么处理的,现在也用老套方法,也不管这方法是否还适用。

    一旦你被一些传统知识、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束缚了,你也就失去创造力了,充其量不过是一台机器,让别人操纵。当今职场人才济济,只会按照常规办事的人是没有竞争力的,难以创造出业绩,也随时可以被人替代。所以,如果你想在职场中有所作为,不断成长,你就必须勇于创新,不断更新你的知识和工作方法,让自己一直保持活力与竞争力。

 

    7.善于沟通才懂得工作显规则:很多人看不到沟通的作用,认为沟通只是一种简单的交流,而真正重要的是做出良好的业绩,这样才具有价值。

    潜规则:要做好工作,首先就要学会沟通,善于沟通就能让工作事半功倍,而不善于沟通,则会导致事倍功半,举步维艰。

    人们常常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而很少去关注自己沟通能力的培养。沟通其实是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人的一项特殊的技能。要知道,工作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如果不懂沟通,很难让别人全力配合你的工作。如果与同事沟通不到位,可能会引起许多误会而遭同事排挤;如果不善于与上司沟通,上司了解不到你的工作和为人,你可能永远难有重用的机会;如果你听不懂上司的弦外之音,不能贯彻上司的意图,你可能会遭上司的责骂,甚至被打入冷宫。

    以前我遇到一位同事,为人比较毛躁,事情还没弄明白就去做事,常常吃大亏。有一次老板让他去办个营业执照,由于个别工作人员工作不够负责,填写材料时,工作人员让他填完后回去盖章。等我那位同事老远跑回去盖完章后,那位工作人员又指出一个错误,让他回去改,再重新回来。如此反复折腾了半个多月也办不下来,因为每次改材料都要老板签字盖章,老板都烦了,极度怀疑我那位同事的能力。结果改派一个人前往,一次就办好了。

    工作离不开沟通,因为大家都是一个利益群体。你在与别人打交道的时候,你必须明白对方在想什么,也要让对方明白你要求他做些什么,这样才能找到共同点,彼此才能愉快而默契地配合着工作。如果你抓不到这个重点,很少有人会为你卖命。古往今来能成事的人,只要他善于沟通,就算其他能力一般,也能将事业做得一帆风顺。例如,汉朝皇帝刘邦称帝后,一次在大殿上得意地总结他的成功经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安邦定国,立万世不拔之基业,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雄兵,攻必克战必胜,我不如韩信。然此三人均能为我所用。那他又是如何笼络他们的呢?靠的就是沟通,懂得对方需要什么,并及时恰当地给予满足。

    我导师曾给我讲过他的一段经历:

    某市一市委书记刚上任时,许多人不服他,于是他特意设立一个时间段让下属们给他汇报工作。许多下属去的时候往往愁容满面,而出来的时候却眉开眼笑。原来那位市委书记很会读懂下属的心。他先秘密地把下属们内心的难题调查清楚,谈的时候不用下属开口,就说出下属的心思。例如:某某,你好好工作,我找个机会把你对象调到市里来,让你们好好团聚;或者:某某,你在本市工作了多年,做了不少贡献,等有机会我推荐你到某某岗位。就这样,不到两个月,他成了该市最受欢迎的领导。

    沟通的秘诀就是你要读懂对方的心,说让对方舒服的话,做让对方感觉舒服的事。只要能懂对方的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办成。而如果不懂对方的心,再努力也是白费。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

职场人士也常常抱怨上司如何难打交道,同事如何难相处,下属如何难管理,问题的关键就是不善于沟通。不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硬来,而是要了解对方的心。

 

    8.风雨过后才有彩虹

    显规则:人们常常羡慕别人有过人之处,羡慕别人因过人之处而得到了显著的回报,也常常哀叹自己缺乏这方面的优势,因而平庸一生。

    潜规则:人在拥有某项过人之处前,必须要经过很多磨炼。经受不起磨炼的,自然就与成功无缘。因此,与其去羡慕别人,不如自己辛苦努力。

    生活中,人们常常羡慕杂技演员的高难度表演,羡慕歌星影星的风光。在职场中,人们也常羡慕经理们的权力和丰厚的待遇,羡慕能力强的员工因工作的出色而频频加薪、升职;相比之下,自己好像一无是处,跟他们有着天壤之别。由此,在内心极度自卑的主导下,人变得一点自信与激情也没有,甘心在别人的领导下默默工作。其实他们有今天的成就,主要源于他们为之付出过艰辛的努力。

    有一只蚂蚁,它厌倦了自己每天重复简单的劳动。一心想变成蝴蝶,能在百花丛中飞来舞去。有一天,这只蚂蚁同往常一样外出觅食,走到一块山花烂漫的草地,它看见几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于是很羡慕地说:“好美呀,好快乐呀。我要是像蝴蝶一样有一对翅膀该多好呀!”它痴迷地望着飞舞中的蝴蝶,竟忘记了自己的工作。

    一只蜜蜂飞到它身边,看见它痴情的样子,就问:“喂!朋友,你在想什么呀?”蚂蚁听到喊声,回过神来说:“我多想有一对翅膀,也像蝴蝶那样在花丛里飞舞呀!”蜜蜂说:“如要像蝴蝶那样在百花园里得到飞舞的欢乐,那首先得忍受与蛹决裂的痛苦。”

    人也一样,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出色的人,想拥有过人的表现,你必须经过一番痛苦的磨炼,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的能力是在不断磨炼中提升的,人的事业是在不断拼搏中获取的。例如,许多人羡慕营销人员丰厚的工资和提成,但你知道优秀的营销师是怎样锻炼出来的吗?刚开始时,工资低,又拿不到订单,每天风餐露宿,不畏日晒雨淋,不畏消费者的辱骂和白眼;有时为了训练自己的胆量和口才,营销人员常常大声在街上朗读销售的技巧。经过这些之后,才慢慢能拿到订单,慢慢地积累自己的客户资源,最后获得丰厚的提成。其实,每一份工作只要你用心去做,用心去挖掘,你自然就会越来越出色。但遗憾的是,不少人只是表面化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看起来似乎知道怎么做,但离做得很出色、做得能让同事们刮目相看,能引起上司甚至老板的注意,好像距离还非常遥远。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知了是不会飞的。一天,它看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十分羡慕。它就拜大雁为师,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爽快地答应了。

但学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儿。知了怕吃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跑东窜西,学得很不认真。大雁给它讲怎样飞,它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大雁让它多试着飞一飞,它只飞了几次,就自满地嚷道:知了!知了!不久,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很想跟大雁一起展翅高飞,可是,它扑腾着翅膀,怎么也飞不高。

     这时候,知了望着大雁在万里长空飞翔,十分懊悔自己当初太自满,没有努力练习。可是,已经晚了,它只好叹息道:迟了!迟了!

许多人今天的成果是由于自己过去辛勤努力换来的。不经历风雨的磨炼,是见不到彩虹的。一个人只有经过一番投入,才能把一项工作做好做精;一项工作只有做精了,你才能体现你的过人之处。切莫感觉好像知道做了,从而对工作开始产生厌烦,最后可能什么也做不好,只好像知了一样,望着大雁的高飞,叹息道:迟了,迟了!


 

                               第二章 打造你的优势

    1.困境其实是一种恩赐

    显规则:人人都喜欢顺境。在职场中一遇到麻烦,有的人就开始抱怨,而很少思考如何通过挫折来磨炼自己。

    潜规则:困境在所难免,它并非是你成功的绊脚石,而是你成功的助推器;因为困境能让你了解方方面面,让你早日成熟。

    谁都希望能一帆风顺,然而职场像江湖一样,也是个风起云涌的地方。一个人不管是平庸还是能力非凡,在职场中都要受到各种挫折与压力。如果是个平庸的人,会面临工资低、受别人的指挥和歧视,整天被烦琐的杂事缠身。如果是一个能力非凡的人,受到的挫折会更多,例如上司的压制、同事的排挤与陷害。如果经受不住困境的折磨,可能整天会抱怨不断,甚至自暴自弃。而如果一个人能正确地面对困境,他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事业也会越来越顺。因为困境会让你产生一种危机感,催人奋起,当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后,你的应变能力会很强,同时也在一步步地向成功迈进。

    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是在一家公司负责培训工作。一加入公司我就面临挑战:我就一个下属,而且非常的桀骜不驯,根本指挥不动,所以整个集团的培训任务就都压在我身上。大事要我做,基层的事也要我做,等于一个集团的培训就我一个人在操作,对于没有接触过培训的我来说,几乎要崩溃了,几次辞职都没有成功。几个月后我找了个机会调到了品质系统部,这时我才静下心来审视自己,发现我已经很精于管理培训工作,不但练就了胆量与口才,还练就了一项独特的本领:同时处理几项工作。就像《射雕英雄传》里的周伯通会左右互搏一样,这些本领让我在品质系统部的工作中得以一帆风顺。

    每个人在工作过程中,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就像崔永元所说的那样:人就像个饺子,一定要捏一下,挤一下,再放到滚水里煮一下才能成熟。的确,每一个挫折都是你职场道路上的一个据点,拔掉它,你就往成功走近了一步。所以说,任何一个挫折,都是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每个人都会面临各自的困境,成功者会把它当作一次磨炼自己、警醒自己的机会;而失败者只要遇到一些不顺的事,就会习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他,进而祈求老天赐给他更多的力量,帮助其渡过难关。

    享有“森林之王”美称的狮子,有一天来到了天神面前说:“对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我深表谢意。是你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个森林。”

天神听了,淡淡地一笑:“这可能不是今天你来找我的目的吧!你是不是碰到了什么麻烦事?”

    狮子惊奇地说:“天神果真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很强,但是每天一到鸡鸣之时,我总是会被鸡鸣声给吓醒。天神!你可不可以再赐给我一个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给吓醒?”

    天神笑了笑说:“你去找大象吧,在它那里你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狮子兴冲冲地跑到草原上去找大象,还没跑到大象跟前,就听到大象直跺脚发出的“砰砰”响声。

    狮子不解地问大象:“你为什么发这么大的脾气?”

    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是钻进我的耳朵里,害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找大象要答案,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它并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做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如此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其实,老天是最公平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一样,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不要一味地抱怨,而应该学会如何把困境变成一次提升自我的契机,当你成功地战胜一个个困难的时候,你的能力和事业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而别人在挫折面前低头、停滞不前,这样你就超越了他们,成了他们所羡慕的成功者!

 

    2.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显规则:在处于困境的时候,人们常把升职和加薪的希望寄托在上司身上,拼命为其卖命,希望通过上司的飞黄腾达来带动自己的成长。

    潜规则:人都是趋利性的,都是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为自己的利益而奔忙。上司有上司的利益追逐,他很少为下属去争取什么利益。所以说,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在当前竞争惨烈的职场中,对于处于底层的下属来说,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的确并非易事。面对重重困境,许多人常把希望寄托在上司身上,希望对方能将自己带离困境,由此拼命讨好上司,为其奔走效命,大献殷勤。然而职场并非官场,在职场中,每个上司都会只顾自己的利益。要知道上司也不过是个打工仔,在老板面前他什么也不是,常常也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说,把自己的前途押宝在上司身上,并非明智之举。

    某人突遇一场暴雨,只好在屋檐下躲避,突然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惊喜地说:“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一听,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说:“现在我也在雨中了,可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是因为有伞;你被雨淋,是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己找伞去!”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第二天,这人又遭受了劫难,便跑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却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丝毫不差。这人吃惊地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的确,求人不如求己。当自己陷于困境或者处于底层的时候,不要把希望都赌在别人身上,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摆脱困境。在职场中,大家都是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很少有人能大力帮助你脱离困境,步步高升。再说,如果你老是把职业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你永远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中,难以成熟,难以独当一面。其实你也具有非凡的潜能,只要努力去开发,一切问题你都可以自己解决。要相信你的能力,相信通过你自己的努力,能改变你的一切。

     一头老驴,掉到了一个废弃的井里,井很深,老驴根本爬不上来。主人见它是头老驴,也懒得去救它了,让它在井里自生自灭。每天不断有人往井里面倒垃圾。那头驴一开始也放弃了求生的欲望,天天抱怨自己倒霉,掉到了枯井里,无依无靠,就算死也不让它死得舒服点,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扔在它旁边。可是有一天,老驴决定改变自己的态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从垃圾中找到一些残食来维持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没。终于有一天,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你的想法会影响你的选择,而你的选择会左右你的成败,职场中遭遇一点小小挫折是很正常的事,升职加薪的压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切莫因一点挫折就丧失了自信,就想着去依赖别人;好好想想如何去改变一下自己,好好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你的职场人生。只要你愿意改变自己的思维﹑观念及工作方式,就可以脱离寄人篱下、受人操纵和压制的苦恼,像一只苍鹰一样,享受海阔天空、自由自在地翱翔的生活。

 

    3.能否成材取决于你的材质

    显规则:人们往往习惯于妒忌别人的成功,哀叹上天不给他机会,让他改变自己,似乎一切不平衡在于机遇的不公。

    潜规则:针对成功,你的特质比机遇更重要。你能否成功,取决于你是否是一块成材的料,要成功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材质。

    生活中,人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叹:别人面临一次次的机遇,一帆风顺地走向成功;而自己却每天被一些挫折缠绕,苦不堪言。似乎别人的成功都是靠机遇创造的,而将自己的失败归罪于杂事缠绕。其实,每个人面对的环境都差不多,人的成败关键取决于人的材质:是什么样的材质,就决定了你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如果你去研究一下成功者的特质的话,你会发现他们与常人大不一样,与之相比,你就会发现为什么他会成功,你会失败。

    一个儿子因生活困苦,向父亲抱怨事事都那么艰难,一些困难刚解决,另一些困难却又出现了;导致自己厌倦抗争和奋斗,开始自暴自弃。作为厨师的父亲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把他带进厨房。父亲先往三个锅里倒入一些水,分别放在旺火上把水烧开。然后他往一个锅里放入鸡蛋,另一个锅里放些胡萝卜,最后一个锅里放入碾成粉末状的咖啡豆。接着他继续煮着,也不说什么。

    儿子满脸疑惑,不知父亲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十分钟之后,父亲把火关了,把鸡蛋、胡萝卜分别捞出来,放入两个碗中,然后又把咖啡倒入一个杯子里。之后父亲对儿子说:“你看到了什么?”“鸡蛋、胡萝卜和咖啡。”儿子淡淡地回答。父亲便让儿子拿一只鸡蛋并打破它。将壳剥掉后,他看到的是个煮熟的硬鸡蛋。用手摸摸胡萝卜,注意到它已经变软了。父亲又让儿子品尝香浓的咖啡。儿子还是疑惑不解,问道:“父亲,你想向我说明些什么?”

    父亲这时才解释说,这三样东西处在相同的环境中——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鸡蛋原本是易碎的,靠那薄薄的外壳来保护着它液体的内脏,但是经沸水一煮,它的内脏却变硬了。胡萝卜入锅之前似乎非常结实,硬硬的;但经沸水一煮,却变软、变弱了。而被碾成粉状的咖啡豆则更独特,经沸水一煮,它们反倒化成了水。“你觉得哪个像你呢?”父亲问儿子,“当身处逆境的时候,你该如何反应?你是鸡蛋,胡萝卜,还是咖啡豆?”

    职场也是这么奇妙:各种各样的人踏入职场中展开角逐,经过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他们的选择和结局各不一样,有的成了经理,有的甚至自己做了老板,而有的却还在别人手下做马仔。有些人平时看似很有抱负,不甘平凡,但遭遇痛苦和逆境后便开始畏缩,失去了进取心;而有的人看似很平凡,但他却朝一个方向不折不挠地努力,结果他却成功了,让大家跌破眼镜。所以说,看一个人能否成材,不是看他表面上怎么样,而要看他是否具备成功者的材质。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自己的同学当中,最后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并不是学习成绩良好,大家很看好的人,而往往是成绩一般,但头脑灵活、有冲劲的人。职场人士面对的环境大抵相同,决定相互间成败的往往就是自己本身的一些特质,例如敏锐的洞察力、坚韧的毅力和果敢等等。

    有两个大学同学,管理专业毕业后,一起跑到宁波去打工。开始时,两人都显得雄心勃勃,想去做市场销售,以便日后一同创业;于是他俩就应聘到一家旅游鞋厂去当营销代表。对于刚脱离学校,来到一个陌生城市的大学生来说,营销业务的确不是那么容易做: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又没有营销经验,业务很难开展;而且工资主要靠拿提成,每个月的收入自然非常低微,还要遭受许多白眼;不到半年,其中一个同学就退出了,跳槽做了一家公司的招聘专员;而另一个同学经过一年的磨炼,市场越做越熟,第二年月薪就能拿到6000多元,两年后就跑回西安自己做中间商,开发自己的市场,有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相同的处境,却有不同的收获和结局。人往往都有一些志向,在实践之前常常踌躇满志,但一步入现实,面对重重困难,人们会有不同的反应,是什么样的材质,就选择怎么样的道路,最后自然就有相应的结局。这就像稻谷进了剥谷机一样,是稻米的分到稻米一边,是谷壳的分到谷壳一边,清清楚楚。人们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各自材质不同,各人看到的层面不同,耐力不同,自然结局就各不一样。在职场这个富有挑战性的战场上,妒忌别人的成功是没有用的,而面对困难自暴自弃更不可取;如果你要成功、要成材,首先要练就你的材质,让自己的视觉更敏锐点,意志更坚强点,行动更果敢点。这样你才能摆脱困境,走向成功。

 

    4.失败的经验比成功更珍贵

    显规则:人们往往习惯于总结别人的成功经验,希望能模仿成功人士的路线而走向成功,结果收效甚微。因为成功都有特定的时境,难以重演。

    潜规则:失败的经验往往比成功更珍贵。通过对失败的反思,能让你总结出自己的弱点,不断地警醒自己,弥补自身的缺陷,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

    人们都羡慕成功者,也希望自己能像他们那样成功。所以很多人习惯于总结别人的成功经验,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然后自己去模仿。大家也可以发现,生活中,一旦谁突然间成功了,马上身后就有许多效仿者:例如有的人炒股票发了大财,结果大家都去炒股票;谁摸彩票中了500万元,结果大家都去摸彩票„„在深圳,有的人在20世纪80—90年代通过做外贸拿订单,然后找厂家生产,中间赚差价成功了。然而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深圳街头奔跑,想玩这种空手道。其实很多成功是有特定时境的,别人成功了,你模仿他时却往往要失败。而如果你总结失败的经验,不断地警醒自己,修正自己的路线,你反而能一步步走向成功;从一定程度上说,失败的经验比成功更为珍贵。

    一家著名公司招聘高端人才,经过两轮淘汰,最后还剩下10个应聘者,角逐5个岗位。因此,最后一轮总裁亲自面试。令总裁奇怪的是,面试现场出现了11个求职者。总裁问:“谁不是应聘的?”最后一排坐着的一个男子站起身:“先生,是我。我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我很想参加一下面试。”在场的人哈哈大笑,包括一个站在门口闲看的老头子。总裁也取笑地问:“你第一关都淘汰了,来这儿还有什么意义呢?”男子却说:“我掌握了很多财富,可以说,我本人即是财富。”大家又一次开心地笑了,觉得此人要么脑子有问题,要么就是太狂妄。总裁饶有兴趣地问:“那你有什么财富呢?”男子说:“我只有一个本科学历,一个中级职称,但我有10年的工作经验,曾在17家公司任过职„„”总裁打断他说:“你的学历、职称都不算高,10年工作经验倒是不错,但先后跳槽17家公司,太让人吃惊了,我不欣赏这点。”

    男子挺起身说:“先生,我并没有跳槽,而是那17家公司都先后倒闭了。”在场的人又一次开心地笑了,其中一个考生嘲笑说:“你还真是个倒霉蛋!”男子也笑了:“相反,我认为这正是我的财富!我并不倒霉,我才30岁。”这时,站在门口的老头子走了进来,给总裁倒了杯茶。男子接着说道:“我很了解那17家公司,我曾与同事们努力挽救它们,虽然失败了,但我从它们的失败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人们往往只是追求成功的经验,而我,更有经验避免错误与失败!”

    男子转身离开座位:“我知道,成功的经历大抵相似,难以模仿;而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别人的成功经历很难成为我们的财富,但别人的失败过程却是!我今天来只是想告诉大家:衡量一个人才不应只从他拥有多少光环上看,失败人士同样难能可贵!”男子就要出门了,忽然又回过头:“这10年经历的17家公司,练就了我对人、对事、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举个小例子吧——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这位倒茶的老人„„”

    全场10个考生一片哗然,惊愕地盯着倒茶的老头。那老头高兴地笑了:“很好!你第一个被录取了!”

    的确如此,成功的经历很难模仿,而失败的经验能锻炼一个人对人、对事、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能让自己变成一个敏锐而稳重的人、一个懂得避免失败的人,自然也就成了一个不断走向成功的人。成功的道路坎坷不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在没有练就自己的内在能力之前,与其老是去模仿别人的成功经历,不如多总结些失败的经验,找到自己的弱点进行弥补。成功之路就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前面有太多的未知数,成功靠的不是走别人的路线,而是自己处事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当你具备了这些能力,你就能应变各种挑战,奔向成功。同样在职场中,许多人的失败也正是不知道总结自己的失败经验,心里想着的只有成功,结果不断碰壁,苦不堪言。

    我以前遇到一位女同事,她能力很强,很聪明,但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就是为人太自私,太有心计。有表现的机会,或者有利可图的时候,她会第一时间出现,占据别人的位置和利益,而一旦出了事情,她会想方设法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去。部门空缺个主管位,她紧紧地盯着,一直想升上去。结果有一天,她发现经理在面试一个应聘者,她发现后冲进经理的办公室,拍着经理的办公桌,直呼其名地责问经理:为什么不升她,而去外面招人?弄得场面很尴尬。她的结局也很明显,升职是不可能的事,与同事间的关系又非常紧张,于是有一天,她不得不选择辞职。临走前向大家道歉说:她走了歪路,但到最后才自己反思到。

    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缺陷和漏洞,也会影响自己的成败;然而人们有时过于看重成功,而忽视了对失败经验的总结,结果在同一个问题上一错再错。一个人在职场中,要走得顺利,首先就要学会总结自己以及别人失败的经验;不断地修正自己的错误。如果眼睛只盯着成功,或者急于模仿别人的成功,往往会走上歪路,与成功正好南辕北辙。

 

    5.给自己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显规则:一个人如果在公司里待久了,就算公司不怎么理想,他依然会习惯于这个环境;而很少会考虑能否给自己换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潜规则:如果在一个公司里不能展现你的真实能力,或者发展到一定程度,没有了上升的空间,你应该试图换个公司,给自己创造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家餐厅,东西既贵又难吃,桌上还爬着蟑螂,你会因为它很近很方便,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光临吗?或许你会回答:这是什么烂问题,谁那么笨,花钱买罪受?可同样的情况换个场合,自己或许就会做类似的蠢事。不少职场人士都在抱怨他们的公司待遇低、工作累;明知在里面待不会有好结果,抱怨已经比满意还多,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还是要在公司里混下去,舍不得辞职。说穿了,只是为了不甘,为了习惯,这不也和光顾餐厅一样?如果你真想在职场中有一番作为,当目前公司环境已经限制你成长的时候,你应该果敢地换一个新环境。

    一天,寄居蟹在深海中与龙虾相遇,看见龙虾正把自己的硬壳脱掉,只露出娇嫩的身躯。寄居蟹非常紧张地说:“龙虾老弟,你怎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也脱掉呢?你难道就不怕有大鱼一口把你吃掉吗?你现在这个样子,撞到岩石也会受伤的!”

    龙虾却安然地回答:“多谢你的关心!但你不晓得,我们龙虾每次成长,都必须先脱掉旧壳,这样才能生长出更坚固的外壳;现在面对的危险,只不过是为了将来发展得更好而做的准备。”

    寄居蟹听后,回想了一下自己:我们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没有想过如何让自己成长得更强壮,整天只活在别人的护荫之下,难怪永远都没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一个人不敢改变自己的环境,说到底还不是摆脱不了一些在公司中形成的习惯,摆脱不了一些瓶瓶罐罐,或者是缺乏一种魄力。一个人在一个公司里工作时间长后,他会喜欢里面的环境,习惯那种懒散的工作方式;对自己多年的投入舍不得割舍;而且在一个公司待久了,他很担心出去能否找到胜任的工作,甚至跳槽越跳越糟。人正是摆脱不了这些包袱的束缚,迫使自己在抱怨中又不得不在公司中继续往下混。

    有一个人在一家公司里一待就是9年,他能力不错,但为人自傲,心胸比较狭隘;生性好斗;不管对方是什么职位,只要对方做的事让他感觉不舒服,他就会记仇,然后在工作中报复;自然几年下来,身边几乎没有朋友,都是“敌人”。如此一来,升职、加薪常常被人作梗;所以工作时就有他的分,但一旦到升职、加薪的时候,一切又与他无关;9年来他只升过一级,到现在还是名主管。他常抱怨公司欠他太多,常抱怨说要跳槽出去;但每次都只不过是在过嘴瘾;辞职在嘴上挂了几年,可没有一次行动过。有一次,他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买的房子就在公司旁边,每天早上一起来就来到了公司,不用去挤公交车。

一  个人如果不突破旧有环境的束缚,他难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很难取得重大突破,当他将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只会是作茧自缚。而且当一个人上升的势头和发展的动力丧失后,职场的前景会非常暗淡,甚至还有走下坡路和被淘汰的危险。所以说,如果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或者摆脱当前的困境,请不要划地自限,勇于接受挑战,充实自我,努力为自己更换一个新的环境或发展空间;你一定会发展得比想象中更好。

 

    6.成功就在下一个路口等你

    显规则:人们往往是在做出一次努力后,就想马上从中得到收获;如果得不到就会很失望;如果反复几次失败就会完全丧失自己的信心。

    潜规则:不是每次努力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但每次努力都为自己的成功做了一次铺垫;这次失败了,并不能说你没有成功,而是成功在下一个路口等你。许多人都有一个疑惑,看见别人的事业一帆风顺,而自己的努力却一次次地打水漂;似乎自己天生就是与成功无缘,于是绝望中,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宿命,感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表面上看,似乎成功真的在于机缘,在于天命。其实,成功并非真的与你无缘,而是成功有时候在下一个路口等你。

    一位资产过亿元的成功企业家在深圳举行了一次精彩演讲,在自由提问时,一位打工者问道:“我曾经多次进行过创业,可是没有一次成功,最近跳槽想换个好工作,参加了好几个大型招聘会,也没有获得一次签约机会。请问我什么时候才能成功,怎样才能成功?”这位企业家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述了一段自己登山的经历。

    这位企业家有一次攀登了海拔8848米高的珠穆朗玛峰。由于登山经验不足,加上高原反应很强烈,没有控制好呼吸,氧气消耗得很快。当他爬到8300米左右的高度时,突然发现有些胸闷,原来氧气已经不多了。这时,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一边往下撤,一边向半山腰的营地求救,生命应该没有危险,但登顶的机会就只能留到下一次了;另一种选择是,先登上顶峰再说,放手一搏。不肯轻易认输的他选择了后者。

    当他爬到8400米的位置上时,发现路边扔了很多废氧气瓶,他逐个捡起来掂量。在8430米左右的一个路口,他捡到了一个盛有半瓶氧气的氧气瓶。靠着这半瓶氧气,他登上了顶峰,并安全撤回了营地。

    的确,有的人为了成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关键时候因为一个致命难题将自己带入困境,最后不得不放弃。其实,当你感到绝望的时候,你已经徘徊在了成功的门外,再坚持一下,你就跨入了成功的大门。就像烧水一样,烧到99摄氏度水依然不会开,如果再坚持烧1摄氏度的话,水自然就开了。成功本来就是一个努力不断累积的过程,并不是每次努力都能看到收获,但如果你坚持努力下去,你一定能成功。这好比你向湖水中扔了一颗石子,石子会立刻沉入水底,只是在湖面上激起一圈圈细小的波纹,然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如果你持续不断地向湖中扔石子,时间长了,石子就会在湖底堆集起来,直到露出湖面。不要抱怨自己失败太多,挫折太多,如果你看了下面这个人的成功之路,一定会颇有感慨:

    深圳有一家大型培训公司的老总,原本是初中毕业。20世纪90年代来深圳打工,做过车间的普通工人,做过推销,因忍受不了贫穷,他想到了创业。刚开始,他在街上卖过报纸、冰棍,都很失败,与朋友合作开饭店,也以亏本而告终;最后身无分文,连房子都租不起,只好每天睡在深圳的荔枝公园,每天徘徊在一些饭店门口,等别人吃完饭后,他便走进去对服务员说:“我刚才那群朋友呢?怎么我还没到他们就吃完了?”然后叫服务员把桌上的饭菜打包,回到荔枝公园边吃边流泪,久而久之,饭店服务员都认识他了,他一去人家就把一些剩饭剩菜打包给他。沦落到这地步了,他依然没有放弃努力。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深圳的培训很赚钱,于是开始了他的励志培训之路,起初免费给一些企业做培训,后来名气出来了便组建了自己的培训公司,在2007年,这家公司上了市,他身价已是几十亿元。

    世间,许多成功的人物都经历过许多不如意的事情,但一直不灰心,勇于拼搏,最后才终于修得“正果”。受挫时,不要轻言失败,更不要轻易放弃。很多时候,只要再坚持一会,成功就在下一个路口等你。再回到我们的职场中,有些人给公司做了几次贡献,但公司并没有给他相应的升职或加薪,于是他便开始抱怨,四处宣泄自己的不满,引起上司和同事大为反感,成功自然无望。如果你耐心地等待一下,再努力一下,你所要的公司就会给你。或许正在你抱怨的时候,公司正在考虑奖励你,可是你一抱怨,一切都完了。要记住:成大事者不能计较一时的成败和得失,而应该放眼全局。

 

    7.做珍珠而不要做沙子

    显规则:刚入职场的人往往对未来期望很高,认为自己能力非凡,能在工作中大展身手;然而进入职场之后,常常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大有怀才不遇之感。

    潜规则:职场中人海茫茫,人在其中如同一粒黄沙,很难让人把你辨认出来;如果你想脱颖而出,你就得把你的才能显示出来,像颗珍珠一样闪闪发光。

很多人进入职场之初,往往很有激情,把自己看得很高,自命不凡。但慢慢地会发现,现实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没有人赏识自己,每天的工作重复而又简单,根本出不了什么业绩,升职和加薪更是遥遥无期——因为一个部门上层的职位非常有限,很多同事都在紧紧地盯着,薪水一年才小加一次。有些人因此认为前途渺茫,自己怀才不遇,甚至还会自暴自弃,到处发泄自己的不满。

    有一个年轻人,自以为自己是全才,毕业后却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对社会感到非常的失望。绝望之余,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了结自己。就在他准备投海自杀的时候,正好有一位培训师从附近经过,看见了他,并且把他救下。培训师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

    培训师听完,便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一眼,然后顺手扔在了地上,对年轻人说:“你说你很有才能,那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培训师没有说话,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闪亮的珍珠,也是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当然可以!”“那你现在应该明白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得到别人的承认,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才行。”年轻人蹙眉低首,陷入深思。

    这个故事很清楚地再现了许多职场人士所面临的尴尬境地。在你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之前,当你的业绩没有被上层看见之前,你就和别的同事一样,只不过是沙滩上的一颗沙子,没有谁能把你辨认出来。当前职场中很难遇见伯乐,也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现代版故事。在你的能力发挥出来,让上司看见之前,不要去抱怨上司的“有眼不识泰山”,不要抱怨自己怀才不遇、牢骚满腹。你必须知道自己是普通的沙粒,而不是价值连城的珍珠。你要卓尔不群,那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才行。所以忍受不了打击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所以平时少一些抱怨,多一分努力,当你做出了显耀的业绩之时,老板自然也就看到了你这颗珍珠,并给你珍珠般的待遇。

    有一人对朋友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朋友建议道:“我双手赞成你的决定!!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那人问:“为什么?”朋友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还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里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那人听了觉得非常有道理。在报复心理的驱动下,他开始努力地工作,事遂人愿,通过一年的努力,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朋友说:“现在时机到了,要跳赶快行动哦!”那人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公司给你的待遇,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才会把你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并给予你丰厚的待遇。所以说,与其整天抱怨公司不善于挖掘和重用人才,还不如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去努力;用业绩来展现自己的价值给老板看。

 

    8.低头也是一种能力

    显规则:人往往会高估自己,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高一筹,尤其是取得一些成绩后,更是飘飘然凌驾于别人之上。

    潜规则:人要正视自己,摸清自己的深浅,知道天外有天,与人交往要学会在一些场合低下自己的头,这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有位心理学家在培训的时候,做过一项调查:让在座的100多名学员做一次自我衡量:你的智商是否在这100多名学员中名列前二十名;结果80%的学员选择了“是”。许多人都习惯于高估自己,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比别人优越;常常怀着一种优越感,把自己的心态放得很高。等到碰到挫折后,才懂得反省自己,才知道天外有天。

    古时候一个自认为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弟子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配跟我交谈?后来老禅师亲自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是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您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吗还要到我这里来求教?这便是“空杯心态”的起源。

    一个人如果老是自我感觉良好,活在一个“夜郎自大”的精神世界里,他除了会故步自封,能力得不到提升外,还会严重伤害自己的人际关系。有些职场人士常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超越别人,于是就把心态凌驾于别人之上;以一种俯视的姿态看待同事;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同事,当做出点成绩时,整天到处吹嘘,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能耐;当担任了一点职务,或者晋升了一级时,表现得盛气凌人,对下面的人指手画脚;有时候甚至感觉自己的能力超越了上司,要独当一面,上司都指挥不动,常常与上司争长论短,甚至要求自立门户。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就算他能力再强,一旦成了自大狂,连对别人尊重的意识都没有,他注定要失败。人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轻重,知道该低头时就得把头低下。

    被誉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昂首挺胸地迈着大步,进门撞在了门框上,迎接他的前辈见此情景,笑笑说:“很疼吗?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的最大收获。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得低头。”

    无独有偶,有人问过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说:“三尺!”那人不以为然:“我们每个人都身高五尺,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不是戳破苍穹?”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

    的确,低头是一种能力。不论你的资历、能力如何,在社会里,你只是沧海一粟,非常渺小。如果你高昂着头对待周围的人,说明你是以他们为参照物,所以才表现得那么自大;而如果你懂得低下头,以谦虚的心态对待一切,那说明你已经知道天外有天。当你想在职场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时,你更要低调地保持低姿态,把自己看轻些,把别人看重些。只有看到别人的优秀,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发现自己的提升空间。只有敢于低头并不断否定自己,你才会一步步提升自己,才会赢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一次善意的低头,其实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低头亦是一种能力,它并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一种嬗变经营。如果把我们的职场生涯比作爬山,有的人在山脚刚刚起步,有的正向山腰跋涉,有的已信步顶峰。但此时,不管你处在什么位置,请记住:要把自己放在山的最低处,即使“会当凌绝顶”,也要会低头,因为,在你所经历的漫长人生旅途中,总难免有碰头的时候。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境,越处于底层时,困难就越大;许多人在困境中被套住了,被挡在了成功的门外;而只有少数人士能从困境中奋起,脱颖而出,走向成功。



                                  第三章 从困境中奋起

    1.成功者在于管理自己,而非别人

    显规则:人们往往习惯于管理别人,喜欢别人按自己的意愿去工作,喜欢挑剔别人身上的缺点,而对于自己,却很少去关注。潜规则:成功的人往往善于管理自己,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缺陷和陋习,如果去持续完善自己,你才能越来越完美。

    工作中,我们常常挑剔下属或同事有这个那个缺点,而很少关注自身。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些好的想法,却习惯于用在别人身上,对方不依照你的要求去做,就大发雷霆,恨铁不成钢。不知道有没有谁会审视自己,其实如果你关注一下自身,你会发现自身的缺陷比别人还多,而如果你老是把精力放在别人身上,老帮别人挑毛病,帮别人修正缺点,那只会让对方越来越完善,甚至有一天还超越了你。要知道将自己的精力老用在管理别人身上,并没有多大的益处,成功者在于管理好自己,其实当你做得很优秀﹑很成功的时候,不用去要求别人,别人也会主动以你为榜样。

    如果评选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企业家,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无疑是最热门的人选之一。冯仑对柳传志有句经典的评价:“伟大在于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有人曾经询问过柳传志身边的工作人员:“局外之人总会被柳总的个人魅力吸引、感佩,在你看来,柳总的最大优点是什么?”对方回答说:“自律、自持。”这四个字是对柳传志最为精当的评说。有一个真实的故事,2007年上半年,温州商界邀请柳传志前往“交流”。当时,暴雨侵袭温州,柳传志搭乘的飞机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员建议第二天早晨再乘机飞往温州,柳传志不同意,担心第二天飞机再延误无法准时参加会议,连夜坐车赶路,终于在第二天早上六点左右赶到了温州。当柳传志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时,温州的那些知名企业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就是柳传志,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别人”。“说到的事情必须做到,除非不可抗力”,柳传志首先这样约束自己,然后再去影响他人。时至今日,“说到做到”可谓联想企业文化的精髓要义。

    的确如此,先要求自己才能去要求别人,如果自己都做不到,让别人遵照你的意愿去做,那只会遭到别人的抗拒和嘲笑;如果只是挑剔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陷,那也是以五十步笑百步。我们常常花了太多的时间去关注别人,却很少静下心来审视自己;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那些只会挑别人毛病的人,就好像不拔自己田里的草,却跑到别人田里除草一样,很可恶。如果我们老是去要求别人,改变别人,就算别人按我们的意愿改变了,但对我们自己来说,并没有带来任何改变。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缺陷,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弥补,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常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而不看清自己。

    我们老是觉得别人怎么不好,却很少发现原来自己在很多方面也和对方一样。在要求别人完善缺点之前,我们应该要先检讨自己是否也有相同的缺陷?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各种缺陷,如果老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就容易忽视自己;与其老是关注别人,甚至因为别人的缺陷而触动自己的情绪,还不如好好审视自己,不断地修正自己,提高自己的修为!如果我们认清了自己,工作中很多问题我们可能就不会去抱怨,自己犯的错误可能也不会那么多。

 

    2.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升职

    显规则:人们常常关注智商的高低,认为智商高代表人聪明,就容易成功;相比之下,情商似乎无关紧要。

    潜规则:智商只能决定事业的开端,情商才能伴随你职场人生的全过程,在成功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情商。

    人们都很在意自己的智商,因为智商代表聪明,如果一个人智商低,往往会很自卑;很多人把智商当作成功的关键因素,认为智商高就容易成功,智商低只能被别人奴役。然而事实上,智商只能决定一件事的开头,而真正决定事情成败的往往是情商。智商高的人的确能得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能有很多方法,看事情看得比较透彻;但是智商高的人往往止于思考,而不热衷于行动;往往自视过高而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也往往导致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碰到过一个女同事,人非常的聪明,也非常善于伪装。在一个大型的公司里,人际关系非常复杂,你争我斗,她很会看出人与人关系间的漏洞,很会钻这些空子。今天拉拢这个,明天暗地里打击那个,有很多人不知不觉地倒在她手中。她也很善于给自己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领导来了马上就贴了上去,处理一些重要事务时,本来不关她的事,她也会设局把别人挤掉。按道理来说,她应该是容易升职的人,但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情商不高,在关键时刻沉不住气。有一次,她上司与别的经理斗的时候处于下风,形势很不妙,就在这时候,她倒戈相向,想联合别人干掉自己的上司;结果上司没倒,她被打入了冷宫。没多久,部门的负责人向外招聘一主管,一直窥觑这个位置的她坐不住了,直接冲到部门负责人那里去责问;结果她上司和部门负责人联手把她辞掉。

    人往往就输在一时沉不住气,输在自己情商不高,导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内心的欲望,最终导致自己的计划全盘落空。如果说智商决定录用的话,那么情商才决定你的升职,决定你的成败。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智商相差不大,绝大多数人都在120以上,都不是笨人;而情商的差距非常大,有的人能沉得住气,而有的人很容易暴露自己的情感。情商低的人往往容不得不愉快的事,而这些都是破坏你人际关系,破坏你前景的根源。一个人要成功,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升自己的情商。

    有一个小男孩脾气很坏,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发脾气的时候,就在后院的围篱上钉一根钉子。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20根钉子。但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在减少。因为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心乱发脾气了,他很高兴地把这事告诉他父亲。父亲听后跟他说:从现在开始,每当你碰到事情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牵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人的成功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要得到别人的青睐和支持,你就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利益与情感,你就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不愉快的言语和行为,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你要避免这些伤害对你成功的影响,你就要从控制你的情绪和言行开始。

 

    3.工作最忌三分钟热度

    显规则:有些人工作时,往往以利益为导向,只顾开头好看,而不管工作的具体结果如何。

    潜规则:工作要有始有终,而最忌三分钟热度;如果只顾吹嘘而没有取得工作的实效,会适得其反。

    有些人在工作中总结出一条规则:工作只有上司看见了才有效,只有看起来很漂亮才能吸引上司的关注。这条规则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些人在使用的时候,往往会违背该规则的本意,而进行投机取巧。所以,有些员工面对工作,似乎非常有激情,在上司面前吹嘘要如何如何完成,要如何做到最好;但事情往往只开了个头,让上司知道这件事之后,接下去工作就不会有什么进展了。这好比表演一样,在上司面前往往很投入,而一旦上司去关注别的事之后,这项工作就变得有头无尾了。如果上司是一个马大哈一样的人物,这样做可能真的能博得上司的欢心;但如果上司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一追问工作的进度,那就完蛋了。

    有位员工就是这种类型,他在某公司里待了好几年,为人很聪明,但就是不务实,做事习惯于三分钟热度,每天一上班就在宣扬自己的工作计划,好像有很多要事要做一样,而对于工作则没有半点激情。他习惯于投机取巧,想方设法去应付工作,去虚报自己的业绩。自然,长期以来,他都得不到公司领导的认可,总是升不了职。他常常哀叹着对我说:当初跟他入厂的人中,有些已经升到了高级经理,当年他手下的马仔都已经月薪两万,有的还自己做老板了。他常常独自黯然,常常抱怨公司负他太多„„

    工作中,光知道夸耀自己,在上司面前弄虚作假是没有用的;要得到上司的认可,就必须要做出点实际工作来。一件工作,光让上司听起来很精彩,但一直看不到效果,那是没有用的,反而让上司觉得你“半斤鸭子四两嘴——只会说,不会做”。大多数上司欣赏工作沉稳的人,一件事情有始有终,这样他才放心让你独当一面。

    我有位同学,平时为人处事心细认真,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会妥当地把它们完成。也正是这一做事风格,让他以后大为受益。有一次,他导师安排他到一政府机构去实习,政府里一些领导交代他的事情,他都会做到对方的心坎上,完完整整的,无可挑剔。所以他还没毕业,就被该政府机构的领导内定了,从此走上了仕途。

    工作必须是实打实的,这样上司才会感觉你是一个做实事的人,才会放心把工作和担子交给你。有些人为了在上司和同事面前表现自己的能耐,喜欢把一些简单的工作复杂化,一件本来稍费点力就能完成的工作,却喜欢把它弄得很大很难,最后不了了之,这样的员工是得不到上司欣赏的。

 

    4.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显规则:一些人一旦做出了业绩便不可一世,到处宣扬,唯恐别人不知道,认为自己能力非凡,飘飘然将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

    潜规则:对待工作,我们要以十二分的热情去完成它;而对于取得的成绩,要低调处理,不要刻意去宣扬,否则会引起同事的敌意。

    有些人误以为业绩是升职和加薪的关键评价指标,于是如何创造业绩和如何宣扬自己的业绩成了一些人工作的重点。一旦有表现的机会,他们会拼命把工作抢过来,以便完成后可以到处宣扬自己的功劳。然而这样做不但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引发同事的抵触和上司的反感,觉得你功利心太强,太过于作秀。不少职场人士就是吃了这种亏,他们自认为自己能力很强,业绩很突出,却一直得不到奖励和提升,于是开始牢骚满腹。其实,问题并不是出在公司,而是出在他们本身。

    某君十分信奉“业绩是成功的筹码”的信条,而且还坚信业绩只有上司看得见才有效。于是在做完一件工作后,大部分时间花在出各种报告上,报告做得很精美,还喜欢做成彩色的,然后汇报给上司以及公司各部门的高层,到处宣扬自己的功劳,等待公司的奖励和升迁。然而几年过去了,他依然在原来的位置上停留不动,上司交代给他的工作也越来越少,并责备他:“有时间发这么多邮件,还不如多做点实事,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做了事!”

    过于吹捧自己的业绩与能力,只会让别人感到反感;而如果真的希望得到同事的青睐和上司的器重,你应该学会“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而不是“低调做事,高调做人”。业绩是一种很敏感的东西,大家都知道它代表什么,但你应该知道,你业绩的出色反映了别的同事的无能,你的升职与加薪会牺牲别的同事的升迁机会,会威胁到上司的地位。所以在高调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要低调处理你的业绩,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是职场中一种平和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同时也是职场“根基稳健”的第一步。而如果你在敏感场合张扬你的业绩与能力,这可能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

    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被卖给了一个新的老板。老板上任的那天,首先召集各部门管理人员,问他们公司走下坡路的原因,以及如何把公司整顿起来。别的人都不敢吭声,而唯独一位年轻人拿出一本自己编写的策划书,总结了公司失败的八条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条措施。没想到老板看了一脸的不高兴,把年轻人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这些问题你以为只有你知道,别的人就不知道了?这么多老同事都不开口,就你懂?”年轻人受了一肚子委屈。然而晚上加班时,老板又单独将那位年轻人叫到办公室开导说:“以后公司的兴旺就靠你了,我今天在会上批评你,那是为了救你,否则在你以后工作中,会有很多人向你出刀。”

    所谓“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平时的办公室看似风平浪静,其实是暗潮汹涌。谁都在期盼升职、追逐利益,同时谁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出色,正如一句很俗的话所说:人人都希望自己吃肉,别人喝粥。职场间,大家相互盯得很紧,一旦你表现得比较出色,你就把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成了众矢之的。所以成熟的职场人士都知道“韬光养晦”,在取得业绩之后,很善于低调处之,并及时去消除同事的抵触情绪。

 

    5.不要苛求百分百的公平

    显规则:大家都希望能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做事,一切升职和奖励都以业绩和能力为基础;希望上司在对待下属时,能一碗水端平。

    潜规则:工作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公平,因为公司不存在这种机制;奖罚权主要集中在上层手里,他们往往是以自己的情感和喜好来对待下属的。

    有些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牢骚?这在于公司有太多不尽如人意和不公平的地方。别的公司同类职位待遇可观,而本公司却低得可怜;几年过去了,自己还坐在原位置上一动不动;好不容易等到了机会,一个能力和业绩都次于你的人升上去了;自己做的工作和收入根本不成比例,而且自己的成绩常被上司据为己有„„正所谓人不患穷,只患不均。面对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一些沉不住气的人就要跳出来到处宣泄自己的不满;然而越是宣泄,问题不但解决不了,反而让自己的境遇越来越差。

    某君在公司受到排挤,春天就愤愤地说:“老子到广东发展去,不受这窝囊气!”但第二天醒来,他又照常上班。夏天来了,职称没评上,他又火冒三丈,逢人就说:“还是广东好,靠本事吃饭!”秋天来了,分房子没他的分,他憋了一肚子火,冲到领导办公室里闹了一通。结果年终升迁,压根儿就没他的分,正在他又想去领导办公室闹一通时,一份通知传到他手里:他已经被解雇了。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些不快的事,但有些人能沉得住气,因为他知道,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把牢骚发出去会使自己情况越发糟糕。而且有些不公平现象是公共的,比如说公司工资待遇低下、公司的激励制度不完善、公司工作环境及用工制度不理想等。与其自己去说,让自己成为出头鸟,还不如让别人去说,总有人会跳出来反映情况。另外,有些看似不公平的现象,其实里面都有内情,如果你不明就里地把它抖搂出来,会给你带来莫大的危害。

    周萍刚进公司做计划部主管时,除了工资,就没享受过另类待遇。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行政主管肖丽的手机费竟实报实销,这让她很不服气!想那肖丽天天坐在公司里,从没听她用手机联系工作,凭什么就能报通讯费?不行,她也要向老板争取!于是周萍借汇报工作之机向老板提出申请,老板听了沉吟道:“是吗?我了解一下再说。”

    这一了解就是两个月,按说老板不回复也就算了,而且周萍每月才100多块钱的话费,争来争去也没啥意思。可是偏偏她就和肖丽较上劲了,见老板没动静,她又生气又愤恨,终于忍不住和同事抱怨,却被人家一语道破天机:“你知道肖丽的手机费是怎么回事?那是老板小秘的电话,只不过借了一下肖丽的名字,免得当半个家的老板娘查问。就你傻,竟然想用这事和老板论高低,不是找死吗?”

    周萍吓出一身冷汗,暗暗自责不懂高低深浅!怪不得老板见了自己总皱眉头!从此她再也不敢提手机费的事,看肖丽的时候也不眼红了。

    一味追求公平往往不会有好结果,“追求真理”的正义使者也容易讨人嫌。有时候,你所知道的表象,不一定能成为申诉的证据或理由,对此你不必愤愤不平,等你深入了解公司的运作文化,慢慢熟悉老板的行事风格,也就能够见怪不怪了。要知道很多不公平后面都有背景,老板并不笨,一切他都看在眼里。他所做的事情都有他的考虑和理由,如果你去揭开他那些不光彩的事,那倒霉的必然是你。

 

    6.最大的错误在于轻言放弃

    显规则:有些人心理素质比较差,在事物刚出现不好的转变时,往往就沉不住气,自己放弃,最后落得全盘失败。

    潜规则:当你感到绝望的时候,或许你已经走到了成功的门外,再坚持一点点,你就走向了成功。

    超过90%的人不能成功,为什么?因为90%以上的人不能坚持到底。许多人在绝望中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却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在成功的门外。职场拼搏如同马拉松比赛,最后的胜利者通常是坚持到底的那个人,而不是一开始就跑得飞快的人。一个暂时居于弱势地位的人,只要拥有一颗坚韧的心,往往都能创造出奇迹!翻开所有成功人士的履历,无不饱含艰辛,但他们从不气馁,不管上天如何捉弄他们,不管他们被逼到什么样的境地,他们依旧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最后终于冲破重重阻挠,登上凡人无法超越的巅峰。成功之路艰难险阻,懦弱的人望而却步,而坚韧的人,却为了自己的目标风雨无阻,他们才是上天心目中的成功者人选。

    春秋时代吴楚两国的故事,其实就是两个人物意志力的战争:伍子胥和楚平王。伍子胥出身楚国将门之家,却被奸臣陷害惨遭灭门,几经惊心动魄的天涯亡命,最后逃到蛮荒未开的吴国栖身。伍子胥强烈的复仇意志,却像是令人不寒而栗的黑色火焰:一个失去所有凭借的流亡者,誓言要消灭春秋时代最强大的楚国。他结交奇才异士,暗杀吴王僚,协助阖庐继任吴王,并延揽天才军事家──《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秣马厉兵9年,终于大破楚军,长驱直入楚国首都,将杀害他父兄的楚平王的尸骨从坟墓中挖出来鞭尸。伍子胥带领一个边陲小国,几乎把楚国消灭,也差点改写了中国的历史。复仇的意志力,真可谓无坚不摧!

    许多人被拒在成功门外,并不是成功遥不可及,而是他们不能坚信自己,主动放弃。有的人虽然有一个宏伟蓝图,但是一遇到挫折就开始动摇自己的信念,不断给自己打退堂鼓。世间最大的遗憾就是已经走到成功的门外,却气馁了,最后功亏一篑,郁郁终生。而成功者却能坚定自己的目标,乐于与艰难困苦搏斗,最后他们成了无可非议的成功者。

    沃特.迪斯尼原本在一家美术社工作,是一个平凡的动画设计师。后来他与一名合伙人开了一家动画公司,但以失败告终。迪斯尼那时身无分文,一贫如洗。然而就在这困苦交加之际,他却决定到加利福尼亚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他卖掉了所有的家当,凑钱买了一张去往加利福尼亚的单程火车票。他出发时,身上所有的家当只有50美元、一个简陋的行李箱、一套过时的西装和一些绘画材料。到达加州之后,迪斯尼开了一家新公司,他遭遇了好几次挫折,几近精神崩溃,但他仍然坚持到底„„他卖掉汽车,疯狂地到处借款,遭人嘲笑,被人拒绝,但他从不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历尽千辛万苦,他终于创建了迪斯尼乐园。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沃特的迪斯尼乐园成为世界无数儿童梦想的乐园;他本人,也成了一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成功的道路布满荆棘,一重重的困难把一批批人挡在成功的门外,唯有执著的人才能彻底取得成功。不屈不挠的精神会使你创造出惊人的成就,只要你坚持不懈,其实任何目标都能实现。一个员工,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必然会面临多种多样的危机与挑战,你必须拥有一颗坚韧的心,冲破艰难险阻,走向辉煌。

 

    7.不要给自己任何借口

    显规则:人都有惰性,对于公司中的一些工作安排,能推托的就推托,面对自己的失误或者失败,常常编出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推卸责任。

    潜规则:借口是你成功的最大敌人,推托工作让你少了锻炼和立功的机会;推脱责任有损你的形象,让你永远挺不起脊梁。

    职场中,许多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借口太多,上司交代任务时,以各种借口推托,或者将任务转移到同事身上去;一旦工作中出了什么问题,又开始给自己编造一些借口去逃避责任;面对自己的失败,又去寻找一些借口,把一切归罪于外界环境,从而寻求心灵上的慰藉。殊不知,越是给自己各种借口,反而让自己受害越多。因为,正是你的借口掩盖了问题的真相,虽然一时可能搪塞过去了,却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而让它越积越大,越积越深。同时,也正是你的借口,束缚了你的手脚,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界环境,而不去直面自己的弱点,自然无法从失败中奋起。也正是你的借口,丧失了许多发展自己的好机会,丧失了上司和同事对你的信任。

    在哈佛大学,曾发生过一个故事:一向为大家所爱戴的教务长伯立格先生,有一次责问一个学生为什么没有把交代的功课做好。那名学生淡淡地回答说:“我觉得有点不舒服。”教务长听后不高兴地说:“格林同学,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世界上大部分事情,都是由觉得不舒服的人做出来的。”

    许多人在工作的时候,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裹足不前。例如,让你去做点专业以外的事,还没去做,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让你去做点职责以外的工作,就认为自己吃亏而急于推却;一看到别人出人头地,事业蒸蒸日上,你却一点奋起的斗志都没有,而是在自我安慰说:他们能力就是强,或者说他们的运气就是好,而从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有时候人就是因为太关注自己的利益,什么时候都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才会有那么多推卸工作与责任的借口,也正是这些借口让他们远离成功。

    踢波是职场中常听见的一句“术语”,意思是把工作和责任踢到别人身上去。我有一个女同事这一招用得非常溜。她为人很精明,一些基层的工作她是从来不做的,例如写文件、复印资料和处理公共事务等。在做一项工作前,她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做这项工作有没有什么好处,二是可不可以让别人来做。所以她除了做些能出风头的工作外,别的时间基本上是在跟同事或其他部门“打架”,把工作推到别人身上去。对待责任,她也精明到了家,一旦出了什么问题,首先是把责任嫁祸给别人,自己无事一身轻。她的结局大家不言自明:她成了公司里人际关系最差,最不受欢迎的人。

    借口是一个人成功的最大绊脚石,当时看似作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让自己时刻不吃亏,但从长远来看,却吃了大亏,让借口将你的能力、业绩化成泡影,让你的成功遥遥无期。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先把自己必须完成的许多责任计划好,然后在做的时候,从工作的间隙发掘乐趣;而另外一种人却习惯于贪图安逸,然后深陷于各种麻烦中疲于推责。我们的每一天当中,从没有绝对安逸的一天在等待着我们,而只有在我们战胜了困难之后,才能真正享受每一天的安逸。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富有奋斗精神的人,而不是一味寻找借口、等待机会的人。“没有机会”的推诿之辞,只会导致你逐渐走向失败。所以说,要想在职场中有所成就,你必须丢掉借口,凡事积极主动、全力以赴。

 

    8.不要暴露自己的欲望

    显规则:人需要到处宣扬他的志向和抱负。

    潜规则:过早地暴露你的欲望,不但对你的成功于事无补,反而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人人都渴望成功:能成为时代的幸运者,能过上体面的上层社会生活。于是看到别人成功,或者为了在同事面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便常常向人夸耀自己的志向:想去做经理,想去创业。其实,在你成功之前,这些虚无的梦想和志向并不会让你在同事面前加分,有时候反而成了别人的笑柄。另外,你过早地暴露自己的野心,很可能会受到同事的排挤和上司的打压;因为你的野心有可能会伤害到别人的利益。

    某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一位培训主管一心想创业,老在办公室里跟同事谈论他的创业蓝图,一会说要去开个培训公司,说培训公司很赚钱,很容易经营;一会又说他想去做外贸,拿些大单给加工型企业,赚取丰厚的差价,可一直不见他有什么行动。他似乎整天有很多想法,但只是一种空谈。半年后,一事无成的他又说要把招聘业务弄过来,因为招聘业务的油水比较多,结果招聘主管得知后跟他关系变得很僵;然而他并没有吸取教训,事后又放话说他在公司大材小用,凭他的能力在外面足以做经理。结果经理听到后找了个机会立即把他给辞退了。

    每个人都有欲望,但并不是说有了欲望就能成功。欲望有的时候能激发你的激情与潜力,促使你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有的欲望会给你带来许多阻力和麻烦,引发别人对你的偏见和攻击;而有的欲望甚至会带你误入歧途,因为一些不切实际的欲望或者不健康的欲望会让你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而让你深陷麻烦之中。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是一个能主动隔绝欲望的人。有一次,令尹子佩请楚庄王赴宴,他爽快地答应了。子佩在京台将宴会准备就绪,可就是不见楚庄王驾临。第二天子佩拜见楚庄王,询问没有赴宴的原因。楚庄王对他说:“我听说你在京台摆下盛宴。京台这地方,向南可以看见料山,脚下正对着方皇之水,左面是长江,右边是淮河,到了那里,人会快活得忘记了死的痛苦。像我这样德行浅薄的人,难以承受如此的快乐。我怕自己会沉迷于此,流连忘返,耽误治理国家大事,所以改变初衷,决定不来赴宴了。”

    楚庄王不去京台赴宴,是为了克制自己享乐的欲望。由于楚庄王能注意与欲望保持一定距离,所以他才能在登基后,“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成为一个治国有方的君王。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强烈的欲望,有欲望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地引导自己的欲望,还没实现的欲望不要到处宣扬,伤害别人利益的欲望要正确控制,不切实际或者不健康的欲望要及时放弃。总之不要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如果你不能主宰自己的欲望,就最好远离那些令你迷惑的对象。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个人只有能驾驭自己情绪的时候,他才显得成熟;同样,一个人只有成功驾驭自己的时候,才能走向成功。要知道,如果老是试图去改变和驾驭别人,对自己的成功并无帮助。



                                  第四章 成功驾驭你自己

    1.成功者需要有一个成熟的形象

    显规则:很多人认为形象就是穿上一套体面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美观一点,所以大多数人只在自己的仪表上做文章。

    潜规则:形象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是别人对你的印象。形象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外表,而是要你的言行举止都显得很成熟。

    形象对一个人的求职以及在职场中发展的影响非常大。表面上看,形象是指一个人的仪表。的确,仪表能给人以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的好坏能左右一个人的成败。例如,在求职的时候,衣着不得体会让求职难以成功;在工作中,仪表不好的人容易受到别人的排挤,或者是被轻视或怀疑。例如,大家碰到一个穿的衣服比较脏乱的人,大家会认为他生活很贫穷;一个穿得性感古怪的人,大家会觉得她很轻浮;一个留着长发、胡须拉碴的人,大家会对他保持警惕。

    某公司一个负责招工的文员非常时髦,常常浓妆艳抹,一天换一套古怪的衣服,有时还穿着低胸吊带装来上班。虽然吸引了很多男同事的注意,但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多麻烦。她的名声不太好,另外还被经理批评了好多次,说她不注意公司的环境,影响别人办公。所以在公司里工作了几年,上司也没有提拔她。

    的确,一个人的仪表能让别人看出你的性格和底细,一个仪表不当的人对自己的损害非常大:例如,衣着古怪,穿得比上司还靓,容易引起上司的不快;一个衣着邋遢的人,会让上司对你的能力产生不信任感;一个在办公室里对镜化妆,或者脱鞋的人会让大家觉得你很轻浮。所以说,一个得体的仪表很重要,这样别人才能对你产生一种敬畏感,才会信任你的能力。但仪表还只是形象的一部分;言行举止则是形象的另一部分。一个衣着得体,但没什么能力的人,会被大家当作花瓶;一个有能力而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摆着一副高傲、不可一世样子的人,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和攻击;一个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不惜跟别人争得头破血流的人,会让大家怀疑你的人品。

    有一个硕士毕业后去了深圳一家企业从事管理工作,作为该公司里唯一一个硕士,他非常自傲,加上自己能力还行,更是不可一世。每天在路上行走时,在别人的关注和议论中,他把头抬得很高;由于上司是个专科生,他根本没有把上司放在眼里,甚至当面指责上司决策的不当,弄得上司很难下台。最后是什么样子呢?上司把他晾在一边,同事也看不惯他,与他很疏远,他便成了一个孤家寡人,整天像个花瓶一样被摆着,没多久因为受不了这种压抑而辞职了。

    形象是别人对你的印象,它包括你的仪表,还有你内心的修养。仪表只决定于人的第一印象,等别人了解你后,别人对你的仪表已不太看重,这时候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你的能力、内在修养和对人的态度,这些共同构成了你的人格魅力。所以说成功者要拥有一个成熟的形象,就是要求你在注意自己仪表的同时,提高你内在的修养,改善你对人的态度,时刻注重礼节。

 

    2.信誉是你最珍贵的资产

    显规则:人们常把利益放在第一位,有时为了争夺一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和信誉。

    潜规则:信誉是你的个人品牌,一旦失去了个人信誉,你就失去了自己的一切。

    人都是有趋利性的,有的人获利很多却一帆风顺,而有的人路却越走越窄,其中的奥妙就在于追求利益的时候要把握一个度。有的人见利眼开,平时看不出什么异常,但一碰到利益的时候,眼睛就放光,不顾自己的形象,也不顾自己平时的言行与承诺。我们也经常碰到一些人,一起去谋点利益,说好到时候按比例分成,可钱到手后,对方就独吞了。是的,有很多人见利眼开,老想损害别人的利益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但结果利益却越来越少。其中的关键就是失去了自己的信誉,别人不信任你,又怎么会跟你合作,不跟你合作你又哪里还有利益来源?

    古时候,有个年轻人叫李固,他在集市上开了家酒馆,名为“实惠酒家”。开始的时候,东西卖得还真实惠,碗大,酒香,价钱又便宜。所以每天生意兴隆,客人爆满,不到天黑,酒就卖完了。李固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慢慢地,为了多赚钱,他就动了歪脑子,把大碗变成小碗,但还是大碗的价钱,并且欺骗客人说在酒里加了名贵的中草药。

    客人相信李固的话,客人不但没少,反而比以前更多了。李固自然赚了不少钱,尝到甜头后,李固又往酒里加水,而且越加越多,几天后,客人越来越少了。

    一天,酒店里来了一位白胡子老头,问李固道:“你这店里怎么变得这么冷清啊?!”李固彷徨不知怎么回答。于是老头说:“拿笔来,我告诉你一个秘方。”李固赶紧拿来纸笔,老头只写了两个字:诚信。经过酒店这一番转变,李固也深刻体会到“诚信”两字的分量,于是他马上把酒店改为“只赚一文钱”。从此诚信经营,坚持一碗酒只赚一文钱。慢慢地,客人又火爆如初。

    信誉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维系你与他人关系的纽带。所谓“做官凭印,做人凭信”,一个人失去信誉之后,等待他的,唯有失败!信誉需要长期努力才能树起,却可能在一两次失信后就毁之殆尽。所以,切莫因一时利益而因小失大!信誉是人的一种长远投资,成功的人有时宁愿牺牲眼前的一些小利益,也要维护自己的信誉,因为只要有信誉在,别人就乐意跟你合作,那你就有了更多的赚钱渠道和机会;有时就算你处于困境之中,别人依然会很信任地与你合作,跟你共渡难关。我记得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

    美国有一位鞋业制造商非常注重自己的信誉,有一次,他公司设计的皮鞋在市场上不畅销,许多进货的批发商大量积压这款皮鞋;结果批发商们纷纷找到这位制造商诉苦。没想到这位制造商二话没说,就让批发商们把鞋退回来,批发商们很为难,他们也不想让制造商一个人承担这么大的损失,但制造商就是咬牙这么做了。一场风波刚平,一场风波又起,半年后,他的鞋厂又遭遇了火灾,所有原料和生产设备付之一炬,一下让他一贫如洗,而且外面还欠了很多外债。制造商陷入了绝境。正当他绝望的时候,批发商们纷纷来找他,借钱给他,让他东山再起。就这样,靠着批发商们的帮助,他又建立起了他的鞋厂,而且越做越强。

    信誉就是有这么大的魔力,它能左右一个人的成败。生活中如此,职场中也是如此,一个拥有良好信誉的人,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很受同事和下属的欢迎与拥护,也很受上司的重用;而那些为了一点小利不惜失信的人,不惜与同事生死相搏的人,往往备受同事的轻视和排挤,更不用说在职场中升职和成功了。

 

    3.以谦逊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

    显规则:一些自认为能力不错的人,混到一个职位或者做出一些业绩之后,心态就会变化,以一种优越感凌驾于别人之上,除了上级外,谁也不放在眼里。

    潜规则:一个越能做大事的人,越能控制住自己的心态,越有成就便越以谦逊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这样才能收众人之心为己用。

    人都有一种虚荣心,也正是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人对人的心态也在不断变化,当一个人职位很低、很平凡的时候,他会以仰视的心态看待成功者;当他取得一点成就的时候,就找到了自信,开始与人平视;当他取得过人的成就之后,就开始飘飘然了,以成功者的心态俯视别人。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人前后判若两人,处于底层的时候,对人非常友善和尊敬;而一旦受到上司的赏识或者升了职,就大不一样了;除了还尊重一下上司外,对别人大呼小叫,好像自己成了领导一样。

    有一位女员工,原本初中毕业,在公司人力资源部当文员;因为为人比较机灵,比较有手段,于是深得部门经理的赏识,将她提拔为助理。这时她就开始有点狂妄起来了,基层的员工来找她签字办手续的时候,显得很蛮横。后来,经理又把她推荐给部门董事,成了董事助理,这更让她不可一世,飞扬跋扈,公司主管级职员去找她办些手续时,都要让别人折腾几趟。有一天,一个部门经理去找她要份材料,她竟然让对方站在旁边等上半个小时;那位经理火了,直接骂了句:“老板的架子都没你大!”这一下传遍了整个公司,本来不好的名声雪上加霜,董事见她犯了众怒,只好将她换掉。

    有些人有一点点本事就飘飘然,忘乎所以,忘记了自己的地位和处境,结果,自找苦吃。我以前在一家公司也遇到过这样的人。那时部门有三个文员,有一个长得比较漂亮,很受部门经理的欢迎,经理许诺会找机会提升她为助理,与她关系也非常亲密。有了经理的撑腰,她便飞起来了,对同级的文员大呼小叫,分派她们的工作,结果很受同事的敌视,她出的报告把工作人员名字列上去的时候,把经理放在第一位,她放第二位,主管们放在第三位,一下就骑到主管们头上去了;结果没多久就被大家封杀了。一个控制不住自己心态、自视过高的人注定要失败;而一些成功人士,尤其是能成大事的人,很善于把握自己的心态,很会去尊重下面的人,才会赢得拥护,赢得员工的心。

    珠海有一家玩具公司,老板身价几十个亿,他公司的待遇并不高,但员工们却非常愿意为他卖命,为什么?因为那位老板非常善于笼络人心,公司主管级以上的,他会逐个请他们到家里去吃便饭;哪位同事过生日,哪怕是车间工人,他都会安排在公司里用广播播放音乐为他庆祝生日,并送上一份小礼物;哪位员工遇到困难,他都要前去看望,并给予帮助;夏天时,他会亲自开车为每个车间的工人送水果„„在员工的眼里,他不像个大老板,而像个亲人和朋友。

    对人的心态是左右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放低自己的心态,给予别人尊重,不用钱也能收到比钱更好的笼络人心的效果;而如果因为自己一时得势,便开始追求没有任何价值的虚荣,飘飘然看不起别人,那你注定遭到别人的抵制,大失人心,甚至让自己走向失败。

   

    4.真诚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显规则:在利益的驱动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很微妙,有些人也显得很精明,通过一些手段和障眼法来骗取别人的信任,为自己谋取利益。

    潜规则:虚假的温情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真正能打开人心扉的是人的真诚;手段只能迷惑人一时,但别人察觉后会适得其反,真诚才能维持你心灵的美丽。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利益越来越被人摆在第一位,也改变了人的心灵和思维。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职场中,为了升职和加薪,为了业绩和各种利益的争夺,大家明争暗斗;在这种压抑的环境里,很难发现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有时候,你推心置腹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告诉你认为值得信任的同事,没想到他马上把你说的话拿来做文章,透露给你的上司或对手,作为攻击你的一把利器。当年袁世凯对谭嗣同说的那句千古名言“杀荣禄如杀一狗耳”,在职场上随处可见。利益的争夺已把大家训练得越来越精明,在职场中行走,如履薄冰。

    当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也比较单纯,那时候我下面只有一个下属,对她自然也很照顾,经常安排她出差,让她赚点外快,也经常给她一些学习的机会。由于我跟一些部门的经理关系良好,有的经理时常会邀请我帮他们做点事,有一次我很忙,就安排下属代我去,结果那天出差,人家热情款待了她。没想到第二天,她就偷偷向我们部门负责人告发我私自安排她去做些职责以外的工作。从那时起,我才重新审视她,发现她打我的小报告远不止这些,我每次上班迟到她都有记录,打个私人电话她都会报告部门负责人,让人见了心寒。

    或许很多人认为在当今职场上真诚地对待别人,会显得自己是个傻瓜;就像整个社会都丧失诚信的时候,我们还要不要坚持自己的诚信待人?答案是肯定的。真诚待人虽然会让你暂时吃点亏,但只要你坚持,必定是最后的大赢家;而如果你显得很精明,通过一些手段和障眼法去骗取别人的信任,借别人之手去谋取利益,等识破后,你的名声注定大损,也没有人会再信任你。

    有一位女职员,非常有手段,经常去生产线上拿些小礼品送给别人,常常买些小瓜子给大家吃,整天表现得很热情、很乐于助人的样子。就这样通过一些小恩小惠骗取了很多人的信任。所以她说的话,别人也会比较信任。但后来出现一种怪现象,别人都跟她关系好,而同事之间的关系却非常紧张,尤其是主管之间争斗得非常厉害。后来才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那位女职员经常在主管之间挑拨离间,因为大家都很信任她,结果主管们闭着眼睛打混战,而那位女职员则坐收渔人之利,等着哪位主管下台,她好升职。结果真相大白后,那位女同事也在脸红中匆匆离职。

    虚情假意毕竟隐瞒不了多久,等本性暴露出来后,所有的经营都落空,而且会陷入在公司中无立足之地的尴尬境地。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能经受得起时间考验的,能真正打开别人心扉的唯有真诚。只要你真诚地对待别人,不管部门里同事间的关系如何,大家都会以你为朋友。一个空缺的职位,别人想升上去,大家都会有意见,而唯独你去坐这个位置,大家都会推举和拥护。

 

    5.追求完美等于追求失败

    显规则:有些人或许是出于性格问题,喜欢追求完美,对自己和下属的工作要求做到极致。

    潜规则:完美不是件好事,追求完美会消耗你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耽误很多要事,也会给别人以压力,破坏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完美是一种境界。不少人很向往完美,认为凡事做到完美才有成就,才能超越别人,卓尔不群,稍微有点缺陷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缺憾。我认识一个人,他给公司出的报告连格式﹑色彩都非常讲究,一份报告做得花花绿绿的,下属给他的文件,他也要求对方改了又改。但他最后常常因为耽误一些要事而被上层责骂,而且下属也因觉得在他下面工作太烦太累而辞职。其实完美并不是一件好事,正如一位作家所说:一个追求完美的女人注定不幸福。同样一个追求完美的职场人士也注定难以成功。因为你的追求完美会给别人带来太多的麻烦和压力,也会导致很多重要的事因没有时间或者难以实施而胎死腹中。

    在日本一家动物园里,有位饲养员特别爱干净,对动物也非常具有爱心,每天都把小动物住的小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可结果呢,那些小动物一点也不领她的情,在舒适干净的环境里,动物们开始慢慢变得萎靡不振,有的厌食消瘦,有的生病拒食,有的甚至死了。这让饲养员大惑不解!是什么原因呢?后来通过研究才发现,那些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有的喜欢闻混浊的骚气,有的看到自己的粪便反而感到安全等等。而一旦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会让动物感觉很不习惯。

世界往往因为残缺才美,在工作中也一样,试想一下,如果你工作做得太完美,那会显出别的同事的无能,让别人黯然失色。同时太完美也让上司感觉没有能力指导你,认为你是个重大的威胁。同时如果你老追求别人性格的完美,你就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别人,别人也会因为你的挑剔和古怪而与你疏远,认为你不合群。

其实,做人最大的乐趣在于通过奋斗去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有缺点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完美;而当一个人什么都不缺的时候,他的生存空间就被剥夺了。如果我们每天早上醒过来,感到自己今天缺点儿什么,感到自己还需要更加完美,感到自己还有追求,那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

    一位农夫每天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只水桶去河边挑水。而两只水桶中,有一只有一道裂缝,因此每次把水挑到家时,这只水桶总是把水漏得只剩下半桶,而另一只桶却总是满满的。如此过了两年,每天农夫只能从河里担回家一桶半水。完整无缺的桶很为自己的完美得意忘形,而有裂缝的桶自然为自己的缺陷和不能胜任工作而羞愧万分。经过两年的失败之后,有一天在河边,有裂缝的桶终于鼓起勇气向主人开了口:“我觉得很惭愧,因为我这边有裂缝,一路上漏水,只能担半桶水到家。”

    农夫笑着回答说:“可是你注意到了吗?在你那一侧的路沿上开满了花,而另外的一侧却一朵花也没有!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你有裂缝,于是在你的那一侧的路沿撒了花籽。我们每天担水回家的路上,你就给它们浇水。两年了,我经常从这路边采摘鲜花来装扮我的餐桌。如果不是因为你的所谓的缺陷,我怎么会有美丽的鲜花装扮我的家呢?”

    工作中也一样,看似完美的人往往难以驾驭,而正是身上有缺陷的人,才是为公司做贡献的中坚力量。认识到自己缺陷的人,会把心态放得很低,脚踏实地地工作,以努力工作来回报公司。我们每个人都好比那只有裂缝的桶,各自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倘若我们怀着一颗包容的心,懂得发现对方的长处,并且能够扬长避短,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和丰富多彩。

 

    6.优秀是一种习惯

    显规则:人们认为优秀是一种天赋,只有具备某些性格特质和能力条件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人。

    潜规则:优秀其实是一种习惯,只要你朝一个好的方向努力,每天坚持,你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工作环境和自律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习惯能改变一个人,可以让一个人从平凡到优秀,也可以让一个人从优秀到平凡。大家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本你是个很有激情、做事很积极的人,但面对枯燥而无前途的工作,你会逐渐变得消极、懒惰起来;早上躺在床上懒得起来,上班懒懒散散,工作潦草应付;下午一下班就急着回家消遣,从此过起了朝九晚五的生活,让懒惰成了习惯。

    我有一个同学,几年不见我发现他颓废了很多。他在一家企业里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公司小,人力资源这一块根本没什么事做,工资又低,搞得他一点激情也没有。上班大部分时间就是浏览网页,下班后就去网吧打游戏,整天生活松松散散。自然几年下来工作经验没什么长进,也没攒到什么钱,又迷上打网络游戏,生活很颓废。几年后同学聚会,面对一个个事业有成的老同学,他非常地尴尬,后来没多久便得了抑郁症;他也想不通自己曾经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为什么现在变得这么懒散,没有了雄心和抱负。

    其实,一切都是习惯造成的,在一个不太健康的环境中,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自律,有可能从优秀变得落后;而如果能认清环境与自我,找到自己的目标,朝一个良好的方向持续努力,又能从人生低谷中走向优秀。当你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或者认清了自己身上的缺陷,或者刻意让自己向优秀同事学习,这样持续强化自己的行为,并养成一种习惯后,自然就成了一个优秀的人。你可以观察身边的一些优秀同事,比如说他们工作很细心,工作很有计划,生活很有规律,这些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刻意要求自己养成的一种习惯。

    有位做保险营销的年轻朋友,待人很热情,但有一种毛手毛脚、不注意小节的坏习惯,也因此留下不少遗憾。一次约客户签完保单,忘了带相关资料不说,临走时又把笔帽丢在了人家客厅的茶几上。客户对他这种丢三落四、毛毛糙糙的作风很不放心,结果签单的事也泡汤了。他对此事很懊悔,自责因小失大。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有句名言: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于是,这位员工开始下工夫,走访了周围许多有经验的营销人员,把“准备”两字分类细化。外出见客户的准备项目就分客户信息准备、展业资料准备、技术准备、心理准备4大类20多项,每次出发前都一一核对完之后再出门。有人问他,不怕麻烦吗?他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我下决心要养成好的习惯。

    有志者都希望自己足够地优秀,做出一番事业。但优秀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优秀是一种习惯,只有假以时日地磨炼才会真正形成。如果仅仅追求结果的优秀,而忽视过程的优秀、细节的优秀,就像芸芸众生一夜间想变为奥运冠军,那只能是一种空想。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就算刚开始不习惯这么做,也要会“装”,要持续不间断地“装”,装久了就成了真的了,就成了习惯了,比如说准时到会,如果你每次都能按时到会,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习惯。

 

    7.日事日毕

    显规则:工作拖拉是许多职场人士的通病,一份工作原本今天就可以完成,却习惯于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最后不了了之。

    潜规则:当天的事必须当天完成,如果习惯于往后拖延,工作会越积越多,如果耽误了上司的要事,可能会给自己留下污点。

    瑞典有句格言说:“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有个人的太太最希望他能送朵鲜花给她,但是他觉得太浪费,总推说下次再买。结果太太意外死亡后,丈夫用鲜花布满了她的灵堂。这不是太愚蠢了吗?这种现象也常发生在我们这些职场人士身上,一件事,本来可以今天完成,却喜欢推到明天,明天再推到后天„„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这以后就开始染上了工作恐惧症,每天愁眉苦脸,压力重重,上班就像下地狱一样。说到这,有一个笑话与此很类似:

    有一个女人特别懒,每天起来都不肯梳头,3年过去了,头发又脏又长,像个鸡窝似的。一个好心人实在看不过去,就跟她说愿意帮她梳头发。有人帮忙,懒女人当然乐意了,于是坐在镜子前,等待着对方的梳理。由于懒女人的长头发粘在了一起,所以一梳子梳下去,懒女人痛得直咬牙,抱怨说:“幸亏以前没梳头发,要不每天都得痛死!”

    笑话固然好笑,但在职场中,我们有时候却不经意地成了那个“懒女人”。我们习惯把工作一拖再拖,等任务堆积如山的时候,就会每天都被众事缠身,苦不堪言。一旦养成了拖拉的习惯,对我们职业生涯的负面影响太大了。没有哪个老板喜欢工作拖拉的下属,如果他分配某个任务给我们,却一等几天都没结果,他对我们的看法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因为我们的拖拉而耽误了他的事情,打乱了他的工作计划,那我们就更遭殃了,可能直接影响到我们在公司日后的发展空间。

    有一位管理学硕士毕业后担任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助理,鉴于他文凭很高,深受总经理的重用。一次,总经理让硕士起草一份项目计划书,硕士满口答应。一周后,总经理询问他进展得怎么样,他爽快地回答:进展得很顺利。又过了一周,总经理问起这件事,硕士说:快写完了。又过了一周,总经理再次问起这件事,硕士说:已完成了草稿,正在修改。结果有一天,总经理正准备与客户谈生意,需要这份项目计划书,这时却发现硕士的项目计划书才开了一个头。

    在新世纪的今天,商业的节奏,正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快速运转着。为了生存,几乎所有的老板都变成了“急性子”,他们恨不能一分钟掰成两分钟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千万不要自作聪明,随意改变工作期限,把今天就该完成的工作拖到明天,期望工作的完成期限按照我们的计划而后延。我们应该谨记工作期限,尽可能让手中的工作消化在今天;当天的事当天完成,那么留待明天的,只有一些新任务。如此一来,我们不但能从工作中获得一种喜悦,无事一身轻,不必整天挂念着心中的一堆事,而且也能让老板看到我们干练的一面,使自己从同事们中区别出来,成为老板重用的对象。

 

    8.格局决定结局

    显规则:有些人认为目光一直锁定在利益上,自己的收益一定最大,所以,他们常常把自己局限于一些小利的搜寻与争夺中。

    潜规则:有些人忙着去争夺利益,忙着去爬升,经过一番挫折后才发现自己的方向是错的,而方向的正确在于你是否拥有一个宽阔的视野。

    首先我想与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老是把视线放在最有利的事物上,他做出的选择是否是明智的选择?我想会有很多人给予肯定的答案;因为许多人在工作过程中,都是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很多人认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就是每次都做出最有利的选择。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许多人在受到重大挫折时,才发现自己的成功之梯靠在了一面错误的墙上。而为什么靠错了墙?症结就在于你忙于追求利益的时候,没有抬头放大你的视野,没有看清楚方向。

    一位年轻人,有一次在路上捡到100块钱,欣喜若狂,从此走路眼睛总是离不开地面,希望还能碰到这样的好机会。在以后的四五十年时间里,他捡到一铁皮箱纽扣,5000多张各种票证,3000多元钞票。为了找寻这些东西,他老是弯腰躬背,结果连背也驼了,看上去十分可怜。而且在这几十年里,他失去很多原本属于他的快乐、亲情、友情,也失去了工作。他发现自己为捡这些东西所付的代价太惊人了,于是又陷入没完没了的自责之中,郁郁寡欢。

    临终之时,他才有所感悟。他告诉别人:假如生活能重新开始,他会毫不犹豫地高昂起头,让目光投向最远的地方。可惜太晚了,他的有生之年已被自身的目光短浅、狭隘和平庸所捉弄。贪图蝇头小利,到头来换得的是一辈子的穷苦和无尽的懊恼。

    在我们的工作中,也有不少视野狭窄的人:为升职,拼命地巴结上司一辈子,鞍前马后,任劳任怨,到头来仍是原地踏步;为加薪,与对手明争暗斗,斗得一败涂地,伤痕累累,最后就算斗败了对手,却给别人做了嫁衣裳;为一个不如意、一句逆耳的话耿耿于怀,一生纠结于心„„如此等等,想想都觉得累。所以一个人要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就必须给自己一个更大的视野。但是视野还只是一个人“格局”的一部分,它能让你看得远,看对方向;但方向对了,能不能成功,还要看你的胸怀,视野和胸怀共同构成了你的“格局”。一个胸怀不够宽广的人,常常因一些琐碎的事和一些小小的挫折而影响自己的大局。

    某寺庙里住着一位年老的大师,但他身边有一个总爱抱怨的弟子。为了点化他,于是有一天,大师派这个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弟子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下去。“味道怎么样?”大师问。“好苦!”弟子龇牙咧嘴地吐了口唾沫。大师又吩咐弟子把剩下的盐都倒进附近的湖里。然后对弟子说:“再尝尝湖水。”弟子捧了一口湖水尝了尝。大师问道:“什么味道?”“很新鲜。”弟子答道。“你尝到咸味了吗?”大师问。“没有。”弟子答道。这时,大师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的痛苦却取决于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中。”所以,当你处于痛苦时,你只要开阔你的胸怀„„不要做一只杯子,而要做一个湖泊。

    工作中,我们也常常会为一些烦琐之事,或者一些芝麻大小的得失而耿耿于怀,甚至将自己折磨得痛苦不堪。有时因为同事借了几块钱没还而烦恼,因为同事一句玩笑话而大为恼火,因为上司重用别的同事而牢骚满腹„„司马迁有句古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一个人不把眼光放长远,不给自己一个宽广的胸怀,整天像一只在树林里跳跃的麻雀一样,必然会为工作中的琐事缠身,也必然会迷失自己的大方向,从而与成功无缘。

    一个人在成功前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养成自己的个人风格,这样你才具备个人魅力,才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才能在处理工作与人际关系时显得游刃有余。一个人的个人风格除了形象外,还包括其内在素养和行为方式。


   

                                  第五章 养成个人风格

    1.人脉是无形的存折

    显规则:许多人喜欢凭实力吃饭,认为自己有多大的能耐,就端多大的饭碗;而对于人际关系的积累却并不愿意去花费心思。

    潜规则:光靠自己的实力,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如果要成就一番大业,你必须积累足够的人脉,有了人脉便如鱼得水。

    在当今社会,谁都希望能走上成功的大道。但现实中,绝大多数职场人士只能在奔波中,从一家企业跳槽到另一家企业,并不能改写自己的职场人生,其中不乏一些能力出众的人士。而少数看起来能力平庸的人,却取得了显耀的成就,让那些个人能力出色的人为他打工。这是什么原因呢?如果你仔细去观察,那些成功人士很注重发展自己的人脉关系,结果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宽,越做越大。而忽视人脉积累的人士却只能单打独斗,靠自己的双手勉强应付自己的生活。所以说,人脉才是成功的关键,它是一本无形的存折。

    台湾凌航科技董事长许仁旭,就是一个靠人脉竞争力打天下的典型。当年从彰化县鹿港小镇只身到竹科闯荡,许仁旭并没有显赫的学历与家世背景。但是如今外界估计他目前的身价高达数十亿元,并身兼十几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长。有人问他成功在哪里?他说︰“就是靠朋友。朋友越聚越多,机会也越来越多。很多的机会当初自己没想过,也没看到。这些,都是机缘。”许仁旭口中的“机缘”,在朋友眼中,其实是由重义气累积而来的。

    斯坦福(Stanford)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结论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郾5%来自知识,87?郾5%来自关系。许多成功人士都信奉一个哲学:“20岁到30岁时,一个人靠专业、体力赚钱;30岁到40岁时,则靠朋友、关系赚钱;40岁到50岁时,靠钱赚钱。”所以一个人要成功,就要善于不断地开拓和积累自己的人脉关系。曾经有位培训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曾有幸参加乔.吉拉德关于人脉的演讲,演讲前,他不断地收到乔.吉拉德助理发过来的名片,在场的两三千人几乎都发到了。没想到,等演讲开始后,乔.吉拉德的动作却是把他的西装打开来,至少撒出了3000张名片,在现场一撒出这些名片,全场更是疯狂。他说:“各位,这就是我成为世界第一名的推销员的秘诀,演讲结束!”

    许多人以为,只有保险、业务员、记者等行业,才需要重视人脉,因为,人脉是他们吃饭的家伙,也是最大的资产。但事实上,无论处于哪个行业,人脉都是成功的关键。在好莱坞,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在于你认识谁。现实中,许多自认为能力出色的人,却一直难以取得成功,其问题就主要出在这里——忽视了拓展和积累自己的人脉。有些人在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时,老是以利益为导向,如果有求于对方,便拼命讨好别人,而一时似乎不会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人,就不把他们放在心上。其实很多人脉是在一种偶然条件下起作用的,因为未来不可预期,在不确定的某个时间里,你可能就会用得上他,或者他会给你带来一个成功的机会。

 

    2.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

    显规则:不少人希望成为部门中最优秀的员工,超越任何竞争对手。于是工作中常与人相争,工作喜欢别具一格。

    潜规则:当今职场中最忌单打独斗,一个离群的人注定被同事所遗弃。而且由于没有人际关系的支撑,工作举步维艰。

    人们常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相争不是你赢就是我输,所以大家往往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在职场中,一个部门里可以看到许多现象:同事之间关系很淡,在一种虚假应付中维持彼此间的关系;见别人加薪或者薪水比自己高,于是内心就非常不舒服,工作中便开始排挤和抵制对方;为了争一个职位,大家会斗得头破血流,关系就非常恶劣;如果看到有些同事在工作中遇到了麻烦或者犯了大错,不但不出手相助,还会落井下石。这种没有合作的紧张工作关系,到最后伤害的是每一个人。

    有两个人都是公司的老员工,同在品质部工作,一个负责公司的ISO体系,一个负责公司的COC体系。原本两个人的关系还不错,后来为了争夺经理之位,开始明争暗斗,结果负责COC工作的员工赢了,当上了经理,另一位依然是主管。这一下矛盾就激化了。客户来评审的时候,ISO体系和COC体系常常是放在一起评审。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每当客户查到公司COC体系存在问题时,那位主管不但不帮忙,而且还要落井下石。而那位经理为了除掉该主管,也是故意向客户泄漏公司ISO体系的漏洞,结果导致客户评审好几次通不过,流失了订单。最后老板知道了实情,把他们双双炒了鱿鱼。

    当今的职场离不开合作,一个人不可能妥善地完成整个部门的事,大家各有所长,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共创佳绩。现在的部门越来越类似团队化,各自负责其中一个模块,如果互相内斗,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难做,最后导致整个部门的效益不佳,每个人的业绩也上不去,自然升职加薪就成了空谈。而唯有互相合作,发挥各自所长,才能使部门及个人业绩最大化,才能给每个人带来丰厚的奖励与回报。

    狼和狈,是两种长相十分相似的动物。同时,它们又是两种都喜欢偷吃猪、羊的野兽。它们唯一不同的是:狼的两条前脚长,两条后脚短;而狈却是两条前脚短,两条后脚长。这两种野兽,经常一起去偷猪、羊等家畜。有一天,一只狼和一只狈共同来到一个羊圈外,看到羊圈中的羊又多又肥,就想偷吃。但羊圈的墙和门都很高,狼和狈都不能爬上去,只能望羊兴叹。

    后来,它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先由狼骑到狈的脖子上,然后狈站起来,把狼抬高,再由狼越过羊圈把羊偷出来。商量过后,狈就蹲下身来,狼爬到狈的身上。然后,狈用前脚抓住羊圈的门,慢慢伸直身子。狈伸直身子后,狼用后脚抓住羊圈的门,慢慢伸直身子,把两只长长的前脚伸进羊圈,成功地把羊偷了出来。

    当今职场中,各人的学历、专业、能力以及工作分工不同,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如同一台机器一样,大家都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没有哪个零件在离开别的零件时能发挥作用。只有同心协力,机器才能运转起来。现在的职场已不适合个人英雄主义,不要老想着超越别人,凸显自己;不要轻视看似平凡的同事,如果与同事关系处得不顺,会给你的工作带来很多困境:因为你的大部分工作都要求助于别人,没有别人的协助与合作,你会显得捉襟见肘,举步维艰。

 

    3.多帮一个人,就多给自己铺了条路

    显规则:人们常常把与别人的关系定位为竞争的关系,老希望自己比别人混得好,所以别人遇到麻烦时往往袖手旁观,甚至落井下石。

    潜规则:同事之间的关系可以转化为合作的关系,有时帮人也是帮自己。因为多帮了一个人,就多给自己的未来铺了一条路。

    工作中,由于职责分工较细,每个人只负责自己的岗位工作,而别人的事则一概与自己无关。就连同事不在座位上时,电话响了,别的同事也是充耳不闻。有时候,别的同事工作比较繁重,尤其是遇到困难工作解决不了时,许多人见了像没见一样,宁愿在自己电脑上磨蹭时光,也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真有点“各家自扫门前雪”的感觉。有时候由于内心的妒忌,许多人会将同事看成自己未来的竞争对手或威胁。所以,当同事遇到麻烦的时候,很多人都无动于衷,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有时甚至还落井下石,想借机致对方于死地。

    有两个大学生应聘到某公司同一个部门,负责维护公司的管理体系。其中一个比较有经验,而另一个就是个生手。所以,有经验的那位做事非常顺手,也深得上司的欢心,而另一位还主要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上司又没时间教他,有经验的那位同事更是不愿教他分毫。所以上司派他们一起去做管理评审时,有经验的那位早早就把工作做完了,而另一位忙到下班事都还没做完,出的报告更常被上司责骂。有经验的那位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觉得对方没有一点竞争力,以后升职就不会有阻力了。就这样几个月过后,上司把没经验的那位炒掉了,只留下有经验的那位一个人顶着两个人的工作,结果苦不堪言。

    这很类似于一个寓言故事:两匹马在沙漠中拉一车货,有匹马体力不行,而体力好的那匹马一点也不体谅它,只顾高速地拉着车,让另一匹马疲惫地跟随着,喘口气的工夫都不给。最后的结局就是,体力差的那匹马累死了,体力好的那匹马最后由于只剩自己拉货,没多久也累死了。其实职场中需要的是互相帮忙,互相照顾,这样的工作环境才会很愉快,而且你在帮别人的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了好人缘,为自己多铺了条路。

    我以前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的时候,那位老板就是深谙此道的老手,他有一次聊他当年的创业经历。以前,那位老板是某小城市人事局的政府工作人员,在他做人事科科长的时候,每年都有很多转业军官来找他安排工作。每次他都是很乐意地帮助他们,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几年后,这些军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得很出色,很多都成了单位里的领导。这时候老板辞职下海经营房地产,有这么多老关系的照顾,一路非常顺利。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当今职场上,靠单打独斗是很难成功的,毕竟一个人的能力与精力有限,很多情况下必须求助于别人:例如碰到专业问题,不得不向别人请教;有事外出,不得不请人顶班;工作忙不过来,不得不请人分担点任务;绩效考核,不得不请同事们帮你把分打高一点„„其实在公司里,大家就是一个整体,你工作能否顺利展开,要看同事们是否配合你、帮助你。而要别人认同你、帮助你,你就得放下私心,真诚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同事,那样人家才会心存感激,才会滴水之恩,来日涌泉相报。其实,有时候你的资源闲置在那里也是浪费,用来帮助别人,换取未来别人的帮助,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投资。或许在你困难的时候,这能给你带来莫大的帮助。

    4.尊重别人的利益显规则:人们常认为世界是个“零和”游戏,要让自己的利益增加,就必须要让别人的利益减少,于是人们常只顾自己的利益。

潜规则:当前人与人之间离不开合作,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以尊重别人的利益为基础,善于尊重别人的利益也就善于获得更多的利益。

不少人都有一种苦恼:与同事、下属的关系很僵。与同事见面,大家都对你冷冰冰的,工作上也不断抵制你;下属跟你也磕磕碰碰的,给他们交代任务时很不情愿地应付着;甚至有时感觉自己被大家封杀了一样。有些人遇到这种情况,见别人对他不友好,他马上就火冒三丈,从台面下斗到台面上,结果让自己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其实碰到这种情况,你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自己有没有侵犯别人的利益。

    某主管对钱看得非常重,只要有利益,不管大小,他都要一个人独吞。例如,带下属出去工作的车费、餐费他每次都是独吞;每个月公司给部门的奖励,在没发下来之前,他都是忽悠下属说到时候一起去吃饭或者游玩,等奖金一下来,整个组的奖金都到他腰包里去了;部门经理安排他去办点事,他每次都要从中捞点油水。久而久之,他的吝啬也声名远播了。接下来这位主管也吃了不少苦头,下属们一个个跳到别的上司那里去了。他常常抱怨下属们个个脑有反骨,经常对他们大发雷霆„„

    人往往就是这样,见别人对他不友好,却从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把问题全推到别人身上。这位主管就是犯了这种错误,过于注重金钱而侵犯别人的利益;什么东西都想独吞,却每次都吞得很难受。要知道人都是趋利的,当你侵犯了别人的利益时,你就伤到了别人的根本,必然会遭到别人的反感和报复。而唯有尊重别人的利益,给对方属于自己的利益,甚至超越对方的预期,大家才会青睐你、拥护你,这种合作模式才能长久。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桶粥。但要命的是,粥每天都不够吃。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每人只有一天是饱的,那便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也发现了这样做的缺陷,于是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结果导致强权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大家又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又导致互相攻击扯皮,等粥分下来时全是凉的了。

    最后他们想出了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分粥的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就这样,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人们常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相争不是你赢,就是我输,所以大家往往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在职场中,一个部门里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现象:同事之间关系很淡,在一种虚假应付中维持着彼此间的关系;见别人加薪或者薪水比自己高,于是内心非常地不舒服,工作中便开始排挤和抵制他;为了争斗一个职位,大家会斗得头破血流,关系恶化;如果看到有些同事在工作中遇到了麻烦或者犯了大错,不但不出手相助,还会落井下石。这种没有合作的紧张工作关系,到最后伤害的是每一个人。

 

    5.把感情当成长期投资来经营

    显规则:人们常认为利益是维持人与人关系的纽带,脱离了利益,人与人之间什么也没有,仿佛一切都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潜规则:靠利益维持的关系是虚假和短暂的,感情其实是最好的投资,没有利益付出,却能收到永久的回报,可谓一本万利。

    在职场中很多人认为:工作就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经营。人际关系好的人,工作做得顺利,爬升也非常地快,而人际关系比较糟糕的,办什么事都头疼。例如找别的部门办点事,关系不好的一拖就是几天,而关系好的话,第一时间就给你办;与财务出纳有矛盾的话,报个费用不断给你挑毛病;与上司关系一般的话,可能长期晾在那里,升职、加薪与你无关。有位员工,自认为学历和能力都非常好,认为自己像金子一样,迟早会得到公司的重用。再加上他为人比较直,书生意气,不愿意像某些同事那样去巴结上司,结果在公司里上了一年班,跟部门经理没说过一句话。到次年3月份的时候,公司开始提升干部,一些能力差的同事因为跟经理关系近,升上去了,他依然是一名普通职员。愤怒中他提交了辞职书,那天经理召见了他,问他为什么辞职。那位员工抱怨了一大堆,说自己在这里很屈才;经理就回答他:“你说你很有能力,但我对你的情况只是有些听说,具体如何我一无所知,又如何让我提拔你?”

    的确,很多职场人士就是吃亏在与上司和同事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有的是等到出了问题才临时抱佛脚,自然于事无补。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建立起来的,需要你长期用心去投资:比如说平时多关心一下同事,帮他们处理点困难,下班的空闲时间跟他们多去聚一聚,吃吃饭,逛逛街,关系就密切了。跟上司关系也一样,平时多与之沟通,多回报一下公司,哪怕见面时友善地笑一笑,也会引起他对你的好感和关注。不要等着有求于人的时候才忙着与之建立关系,而是要把与别人的良好感情当作长期投资,有些人现在可能对你没什么用处,但关键时候他对你可能至关重要,决定着你的成败。

    20世纪30年代,每天早晨,有一位犹太传教士总是按时到一条乡间土路上散步。无论见到任何人,他都会热情地打一声招呼:“早上好!”其中,有一个叫凯瑞的年轻人,对传教士这声问候,起初反应很冷漠,因为在当时,当地居民对传教士和犹太人的态度普遍很差。但是,年轻人的冷漠并没有改变传教士的热情。每天早上,传教士仍然给这个一脸冷漠的年轻人道一声早安。终于有一天,这个年轻人脱下帽子,也向传教士道了一声:“早上好!”

    转眼几年过去了,纳粹党上台执政。有一天,传教士与一群犹太人被纳粹党集中起来,送往集中营。在下火车列队前行的时候,一个指挥官在前面挥动着棒子,叫道:“左,右。”被指向左边的是死路一条,右边的则还有一线生机。当传教士的名字被这位指挥官点到的时候,传教士浑身颤抖,走上前去。当他绝望地抬起头来,目光一下子和指挥官相遇了。传教士习惯地脱口而出:“早上好!”指挥官的表情虽然没有过多的变化,但仍禁不住还了一句问候:“早上好!”声音低得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到。最后,传教士被指向了右边——生还。

    在物欲的背后,人其实还有一份温情。其实人是很容易被感动的,而感动一个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舍、巨大的投入。往往一个热情的问候、一抹温馨的微笑,就足以在人的心灵中洒下一片阳光。只要平时真诚热情地对待别人,你与别人之间的关系纽带就会越来越强。完全没有必要靠利益去获取,往往只需相聚时给对方一片温情,“人缘”的获得就是这样“廉价”而简单。

 

    6.容人才能成大业

    显规则:人常常带着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去看待别人,容不得让自己感觉不舒服的人,最后两败俱伤。

    潜规则:人要成功,必须要拉拢人,聚众人之力为己用;而要做到容人,你就必须以平常心对待一切。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也至关重要。但在与他人相处时,你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否则四面树敌,也会给自己的成功带来许多障碍。人的成功离不开别人的支持,如果众人拥护你,手下人才济济,事业就会一帆风顺;而如果因为自己的感情色彩而把关系搞僵,成功道路上必然会磕磕碰碰。所以说,凡事要以平常心去看待,善待你的下属和同事。要做到以平常心对待周围的人,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能容纳能力强过自己的下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功者要善于惜才、容才,才能为自己的事业拓展道路。自古成事的风云人物,哪位不是手下人才济济?然而许多职场人士害怕优秀的下属对自己构成威胁,降低自己在下属中的威信,于是往往表现出忌才、压才,逮住机会就给下属穿小鞋,打压下属的生存空间,硬生生地把下属逼走。历史上,汉高祖刘邦因能网罗人才而获得天下。刘邦是个地痞流氓,没文化,也无治军的经验;与项羽交手,屡战屡败,多次险当俘虏。大魏时,嵇康评价他说:“天下英雄死绝,让竖子成名!”但他有自知之明,放手让张良、萧何、韩信等贤才为他出谋划策、征战沙场。特别是他大胆地起用了韩信,封坛拜将,最后垓下一战击败项羽而终得天下。坐在皇帝宝座上,他自豪地说:“安邦兴国,立万世不拔之基,我不如萧何;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帅百万雄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不如韩信。然此三人均能为我所用。”

    能容忍反对过自己的人。在日常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下属一些观点直露、态度激烈、言辞尖刻的批评,但也是下属出于工作之心的缘故。因此,你在用人上,要不计前嫌,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度量。

    这一点在李世民与魏徵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魏徵原是太子李建成手下的第一谋士,为李建成出过许多良策,好几次把李世民逼入绝境;后来李世民不得不发动玄武门之变,把李建成集团消灭。魏徵也因此成了阶下囚。许多人建议李世民杀魏徵,而李世民不但不杀他,反而重用他,让他成了自己身边的一面镜子。李世民虚心向魏徵请教治国之策,于是才有了贞观之治。

    能容纳犯过错误的人。对那些犯过错误又勇于改正的人才,应给予他们施展才干的机会,不能一锤定音,让人翻不了身。事实上,犯过错误的人往往是最终能成功的人。

    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讨好王郎,辱骂甚至谋划刺杀刘秀的公文。但刘秀不听众臣劝阻,全部付之一炬。他说:“如果追查,必会引起人们的慌乱,甚至逼他们成为我们的死敌。如果宽容他们,则能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队伍。”是刘秀的宽容才使他终成帝业,统一全国。

一个人只有具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忍和团结一批人,才会收聚人才为己用。在职场中,光靠自己这个光杆司令去奋斗是很难成功的。面对各色各样的人才,不管是能力强过自己的,还是有缺陷的,只要对自己有用,我们都应该包容他们,以便让他们甘愿为我们效力。

 

    7.误会必须及时澄清

    显规则:许多人往往放不下自己的架子,与别人有过节时,哪怕是误会,如果对方不低头,自己很难主动去与别人缓和关系。

    潜规则:误会必须及时澄清,时间越久,结就越难解。而得罪了一个人,往往就得罪了一帮人,因为一个误会而带来这么大的麻烦,很不值得。

    人的很多不理智的行为,往往是在误会的情况下产生的。误会往往是在不了解情况、缺少思考、感情极为冲动的时候发生的。误会一产生,如果不去澄清,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其实等弄清真相后,却发现真相与自己想象的完全两样。误会如果不及时消除,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伤害。

以前在美国阿拉斯加某地方,有一对年轻人婚后产下一子,而那位太太因难产而死,只留丈夫一个人抚养孩子。丈夫忙于生计,又要忙着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他就训练狗照顾孩子。而那狗聪明伶俐,懂得照顾小孩,咬着奶瓶给孩子喂奶喝。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他去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雨,当日不能回来。只好第二天才赶回家。狗一闻声立即跑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打开一看,发现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盛怒之下,他拿起刀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他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看见孩子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一时不明原因,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少了一大块,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原来是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

    职场中也常常出现各种误会情况,比如一件事情没做好,本来不是你的责任,上司却误解为是你的过错,因为他只看结果,而不关注你做事的过程,如果你不及时解释清楚,他就会对你产生很不好的看法和印象,严重影响你在部门里的发展。与同事也可能因为一些利益的瓜葛,或者说了一句无意的话,而在双方心里产生波澜。而一旦误会没有及时澄清,往往在双方心中会留下郁结,对方也会因为矛盾和不快而四处宣扬你的不是,或者处处与你为难。

    我以前也遇到过一件很尴尬的事。我在一家集团公司负责培训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客户来评审,要检查公司的培训记录。刚好有一个培训课程,对方要求提供培训记录,于是我带着评审员去找了负责讲这堂课的经理,结果他根本没有做这个培训,于是被客户判了一个“不符合项”。之后麻烦就来了,那位经理见了我像见到仇人一样,而且他下面的工作人员也纷纷抵制我。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我与品质部的一位负责人关系比较好,而那天陪客户审查的正是那位负责人。所以,那位经理误会那次评审事件是别人借用我暗地里陷害他。

    误会产生起来很简单,但一旦没及时处理,就会引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8.冷庙也要烧香

    显规则:人们常常把目光锁定在公司的高层及其身边红人身上,鞍前马后地巴结他们,希望换取对方的赏识而得到提拔,但对于失去权势的人却很漠视。

    潜规则:暂时失去权势的人其实有时更值得你去投资,至少不要轻视他们。因为他们身上还有余热,也非常有可能东山再起,失势时重视他们更容易得到他们的信任。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的眼睛常是往高看的,眼睛里只有一些很起眼、很红火的人。为了得到他们的欣赏和提拔,往往对他们点头哈腰,想方设法地帮他们做事,在他们面前表现,希望能得到赏识。而对于一些暂时失势的人,很多人往往不屑一顾,甚至还要加以嘲笑和落井下石。其实,要知道世间万物一切都是发展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日失势的他们往往会知耻而后勇,再加上自己的能力,翻身非常容易,而如果你这时候忽视他们,甚至轻视和攻击他们,可能会给自己的将来埋下祸根。

    李广有一次打了败仗被革职后,有一天晚上带着几个随从过关。此时城门已锁,而李广的随从自恃主子是李广,上前对县尉说:“这是前任李将军。”可这个县尉就是不给面子:“现任将军也不能违犯宵禁,何况是前任将军?”县尉说得在理,李将军便只能屈尊在驿亭过夜。不久,匈奴入侵,过关斩将,来势汹汹。情急之下,皇帝又起用李广,任他为将军,而李广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兵去将那个侮辱他的县尉处死。

    世事变化无常,人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利益,而去趋炎附势。其实冷庙更需要烧香,一些失势的人,眼前可能很落魄,但很多人不用多久就能东山再起,如果现在不搞好关系,等他翻身后再去抱佛脚,是没有一点价值的。而如果你平时就烧好了香,到那时他就会非常信任你、重用你。有时候,失势的人比当前得势的人更值得你去投资。因为得势的人正春风得意,对他溜须拍马的人非常多,根本不可能注意到你,而且也关照不到,最后劳民伤财,空忙一场。而一时失势的人就不一样了,你这时候去尊重他、帮助他,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关键时候就是做了这样正确的选择。

    三国时,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决战,那时曹操军队才7万,而袁绍却是70万,一比十,曹操完全处于劣势。这时曹操这边有许多文官武将暗中写信,想投奔袁绍,都把赌注压在占尽优势的袁绍一边,而郭嘉却看准曹操能以弱克强,反败为胜,于是一心为曹操出谋划策,最后一举灭了袁绍势力,郭嘉也成了曹操身边的第一谋士,受尽恩宠。同时代的诸葛亮也是这方面的高手。很多人不明白当时他不去投奔孙权,而选择缺兵寡将,几乎没有容身之地的刘备。但事实证明诸葛亮的选择是对的,因为当时孙权的确比刘备占尽优势,但孙权已有基业,身边谋士极多,根本没有他表现和发挥的机会。而刘备不一样,身边就几个武将,又很有潜力,所以诸葛亮投奔过去后立即就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最后大功告成,官拜丞相。

    职场中,人们眼里盯着的都是一些比较有权势的经理等头面人物,而对于有潜能而暂时没有升上去的同事不加以重视;对于犯了错误,或者在争斗中处于下风的管理者甚至报以嘲笑。以这种态度和方式去经营人际关系,最后可能要吃大亏。其实经营人际关系,就像买股票一样,在股票高价时你拼命买入,最后可能要吃大亏;而如果在股票低价时买入,可能就有大钱赚了。在职场中,得势的高层你可以去尝试一下与其搞关系,但同时对于暂时失势的管理者,你也要去尊重他们,努力与之建立关系,要记得“冷庙也要烧香”。

    一个人的成功,三分靠能力,七分靠关系。人际关系就像一条条灵活的路一样,关系越广,成功的渠道就越多。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需要经营的,就像“缘在天定,分在人为”一样,如果不去经营,人际关系就会变得有缘无分。

事务所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共绘网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服务电话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55--83487163 / 82911663

QQ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