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5776
发布日期:2022-06-07浏览次数:5696
发布日期:2022-10-21浏览次数:2265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2252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2131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2050
发布日期:2024-03-30浏览次数:1439
发布日期:2022-10-21浏览次数:1254
发布日期:2022-10-21浏览次数:1232
发布日期:2022-06-18浏览次数:1079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我国第一部服务业发展规划——《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环境顾问、监理、监测与检测、风险与损害评价、环境审计、排放权交易等新兴环保服务业。“环境审计”获得国策支持,有望在“十二五”期间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公众的“切肤之痛”。几年前,“吉林松花江支流遭污染”、“紫金矿业污染福建汀江”、“上海康桥儿童血铅中毒”这类事件带来的或许只是局部性后果,那么今年一月以来,席卷北京、济南、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的“雾霾”却已经敲响了全国范围内环境问题的警钟。
环境审计有“国”与“民”两个主体,分别是国家审计署和社会第三方审计力量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署对青藏铁路、三峡大坝等项目进行审计,是遏制“环境腐败”的卫士。会计师事务所对我国的上市公司、涉外企业、民营企业进行审计,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环境审计目前尚无统一概念与标准
“环境审计”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却“暗藏玄机”,相比之下,传统的“财务审计”的范畴要窄得多。简单来说,“财务审计”针对某个特定的微观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一所大学或一座医院来实施,操作中着眼于这个主体的“账”或“钱”。然而,“环境审计”并不限于上述微观主体,还关系到宏观层面的问题;“环境审计”既关注“账”或“钱”等货币计量对象,还关注那些非货币计量对象。
“普通的审计只关心企业是否正确地花了钱及产生的经济效益,而‘环境审计’是继续追问花的这笔钱产生了怎样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绿色三效审计。”北京鑫正泰会计师事务所副主任会计师孙兴华向本报记者表示。
北京大学国际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审计学会环境审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彦教授向本报记者介绍,“环境审计”的概念目前尚缺乏清晰的界定,对于这个庞大的体系,如果连人们对基本概念的看法都没有达成一致,那么要起草统一的准则(类似于财务报告审计准则)则比较困难。
开展‘环境审计’的前提,是被审计的单位应该总结自己的环境绩效,编制和提供环境报告(或称为‘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本身的规范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环境审计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标准或指南。”王立彦一针见血地指出。
2006年,深交所发布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在追求经济效益、保护股东利益的同时,促进公司本身与全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一年半后,上交所也发布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倡导各上市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过,两则指引均以企业自愿披露为前提。
2009年,国资委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要求有条件的企业要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去年“两会”期间,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透露,彼时有35%的央企尚没有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今年会要求所有央企发布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将对其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评估。
孙兴华认为,国企的社会责任报告缺失中介机构这一第三者的环境审计鉴证,亟待国家出台强制性环境审计法规!环境审计指南之所以没有形成,是因为“缺乏立法”和“计量难”的原因。
“由于缺乏强制的审计法律保障,注会的环境审计领域开展得比较艰难。自愿埋单进行环境审计的客户本来就少,甚至还有某些客户在注会实事求是地出具了反映企业问题的报告后拒绝支付审计费的情况。环境审计的开展真是难上加难!”孙兴华告诉本报记者。
注会行业正“杀”入环境审计领域
在环境审计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标准的背景下,环境审计的市场仍在慢慢发酵。
一方面,企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据悉,2010年,国家环保部调查了112799家工业企业,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总额为397亿元。另一方面,在国资委及深、沪两市的不断要求下,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主动披露其环境报告。
“披露已经逐渐形成气候,但是报告什么内容,才是关键的问题。”王立彦说。
与环境报告披露相关的内容分别在深、沪两个交易所的指引中的第三条和第二十六条中做了规定,即:上市公司可自愿披露公司年度资源消耗总量、公司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和去向等。
“两个交易所和国资委的文件都是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则、目标上规定的,较少涉及操作层面的内容。因此,目前很多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都是对着国外的报告照葫芦画瓢,还倾向于报喜不报忧。”王立彦告诉本报记者。
此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第三方“鉴证”业务很早就由挪威船级社这类专业机构在做,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银行都是挪威船级社的客户。这类“鉴证”业务的运行模式是“专业团队+会计专家”,即按项目需求邀请会计专家来“客串”。不过,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发布环境报告,也为注会行业开发“环境审计”这块诱人的新业务市场提供了契机。
“会计师事务所将与专业环境鉴证机构共同分食。如果注会行业要拓展环境审计业务,长期来看,就要建设一支能够胜任该业务的稳定的人才队伍。”王立彦说。
孙兴华也表示,短期来看,打破行业和部门界限,注会与外部聘请的环保专家进行密切合作也尤为关键,毕竟人才培养是一个耗费时间的工程。
同时,受访专家一致强调,注会团队中必须要有具备环境管理背景的专业人士,唯有如此,注会才能胜任环境审计业务。
据了解,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德勤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目前也形成了从事环境相关服务的部门。普华永道辅助能源、矿业、工业产品和废物处理行业进行清洁发展机制(CDM)和碳信用额度相关的服务;安永为企业提供清洁技术服务,涉及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水技术等领域;毕马威的能源和天然资源分部则拥有一套评估能源和天然资源公司的传统方法。壳牌石油、空中客车这类环境敏感度较高的跨国企业均是“四大”的客户。
本土所在这方面也有所行动。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彬向本报记者介绍:“‘碳审计’在国内已经落地实施了,我们的团队已是经济学和理工科背景的复合型团队,在已实施完成了20多个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项目,尤其以五粮液和中铁二局的项目进展突出。同时,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和北京环境交易所签订了有关碳盘查、碳预算的协议,将进一步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完善。”
驻会行业的大佬们并不是没有考虑过早一点杀入“环境审计”这片海域。王立彦分析说:“起初并不急于进入环境审计领域是因为潜在风险不容易判断。注会服务需要耗费人力成本,经济效益是其考虑的首要因素;和其他第三方鉴证机构相比,注会又是一个具有社会公信力的特殊群体。如果注会在”环境审计“中没有完全履行监督披露职责,则可能给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甚至遭到更严厉的起诉。”
一方面环境审计业务的钱确实不好赚,另一方面注会承受着社会监督的重任,这让注会行业在环境审计的门槛外面踌躇了数年之久。
专家呼吁国家政策和中注协加大支持力度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去年初的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发出了“环保强音”,将生态环境成为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也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同时,党的“十八大”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也写入了“十八大”报告中。
政策导向鲜明,“环境审计”的市场需要抢占先机。
2011年8月,审计署在中国审计学会成立了环境审计专业委员会,重点进行环境审计准则研究。
孙兴华呼吁,研究和发展“环境审计”是打造审计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绿色中国生态文明发展,亟需中国注册会计师肩负社会责任实行环境审计监督,为中国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陈彬表示,我国的碳排放量全球第一,制造业企业的那一丁点儿利润可能都会被出口时所缴纳的碳税所蚕食。从我国环境安全和贸易安全的角度考虑,也应大力支持“环境审计”的发展。当然,政策和法律层面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
“行业内规模较大的事务所,必须得试探性地开头。”王立彦说。“要打‘有准备之仗’。不能说等哪天这个业务能赚钱了再去做,那时你既没人又没武器,派谁去做呢?”
同时,受访专家一致呼吁行业协会对环境审计提供大力支持。
王立彦建议,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组织完善的社会调研,它作为行业轴心,需要掌握“环境审计”方面最权威、最细致的资料。“例如,在两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它们主动发布的环境报告是由谁审计呢?有多少家事务所参与了这类业务呢?等等。这个调研结果能够辅助行业协会对环境审计新业务做出预判,并提出未来规划的方向。”王立彦说。
孙兴华建议,中注协应成立“环境审计培训教育”课题组,支持创建“绿色会计师事务所”。号召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把会计师事务所“绿化”问题列入今后的工作重点。严格按照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绿色经济理念、专业技术娴熟、公平公正、诚信尽职、秉公执法等要求,进行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陈彬表示,对于“碳审计”项目,中注协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他建议在进一步的工作中,注会应该将更多的实践的案例进行总结,形成中国注会行业在“环境审计”领域特有的智慧,增强我国注会行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记者手记
环境审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保驾护航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境审计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如想成功地推进环境审计,注会行业自身要首先要有观念上的突破,要加强社会责任感,以此更好地扩大审计范围。
来源:财会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