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11679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7271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6776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5725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4051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3863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3755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3576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3409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3150
目录
一、资产审计
(含: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
二、投资、筹资审计
三、收入、成本、费用与税费审计
四、财务报表审计
五、工程管理审计
六、工程成本管理审计
七、工程采购管理程序审计
由于内容较多,本篇文章讲解 第一项
(一)货币资金审计
1、内部审计目标
(1)确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是否良好;
(2)查明报表中列示的货币资金是否为企业所有、是否确实存在;
(3)货币资金的会计记录是否完整,账实是否一致;
(4)确定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的余额是否正确及披露是否恰当。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调查了解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系统——→检查不相容职务划分情况——→抽查货币资金收款凭证——→抽查货币资金付款凭证——→抽查签发支票登记簿与签发支票存根——→检查日记账,抽查银行存款调节表与库存现金盘点表——→进行库存现金差异分析、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中未达账项的真实性——→评价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1)审查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系统:
①检查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设置状况、货币资金业务授权审批制度;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授权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②检查企业收到的货币资金是否已全部入账,预防私设“小金库”等侵占企业收入的违法行为出现;
③检查货币资金取得、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要求,手续是否齐备,是否有合理、合法的凭证[各类审计方法案例报告模板搜索关注公众号内审网可查阅获取,内审网注];
④检查货币资金的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2)库存现金的审计:
审查现金管理是否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执行:
①审查现金库存限额的管理: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是否及时存入开户银行;确定企业的现金开支范围和现金支付限额,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或超过现金开支限额的业务应当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
②审查企业现金收入是否及时存入银行,是否坐支现金;货币资金收入是否及时入账,是否私设“小金库”,是否账外设账,是否收款不入账。
③审查借出款项是否按公司规定的授权批准程序,是否有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的情况。
④审查全部收支是否及时准确入账,是否有合理、合法的凭据,支出是否有相关的签批手续。
⑤核对现金日记账与总账的余额是否相符,如不相符,应查明原因。
⑥监盘库存现金,审查库存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是否相符:
核对现金日记账与现金收付凭证是否相符;出纳结出当日现金日记账结余数;在会计主管人员和内审人员监督的情况下,出纳盘点保险柜的现金实存数,并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盘点金额与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的,应查明原因;若有冲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应在“库存现金盘点表”中注明或做出必要的调整。
⑦确定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3)银行存款的审计:
①审查全部收支是否及时准确入账,是否有合理、合法的凭据,支出是否有相关的签批手续。
②审查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是否相符,如不相符,应查明原因。
③审查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是否调节相符:出纳定期(每月底)核对银行账户,获取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指定其他人员进行审核、监督;如调节不符,应当查明原因;
④内审人员函证银行存款余额,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账项的真实性及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各类审计方法案例报告模板搜索关注公众号内审网可查阅获取,内审网注]。
⑤审查银行账户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是否按《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完善对银行账户的管理,是否按照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业务。
⑥确定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4)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
①审查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等各明细账期末合计数与总账是否相符;
②函证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户期末余额,获取其他货币资金明细的对账单,与账面记录核对,如不相符,应查明原因;
③对于非记账本位币的其他货币资金,检查其折算汇率是否正确;
④抽查部分原始凭证测试其经济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授权等。
⑤确定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5)相关票据及印章的管理审计:
①审查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处理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设专门的票据登记簿进行记录;作废的票据,是否按规定予以保存;超过法定保管期限、可以销毁的票据,是否建立销毁清册并由授权人员监销。
②审查各种印章的管理是否分别保管: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不得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审查用章相关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并进行登记。
(二)销售与应收款项审计
1、内部审计目标
(1)确定应收款项是否存在、是否为企业所有;
(2)确定应收款项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3)确定应收款项是否可收回,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是否恰当、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
(4)保证销售折扣的适度性;
(5)保证客户违约和退房的合理性、处理的及时性;
(6)确定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7)建立销售实时监控档案。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调查了解并描述销售与应收款项内部控制系统——→检查不相容职责的划分——→验证期末应收款项余额的合理性——→抽查客户账龄分析表——→审查销货折扣与收款的合理性——→审核坏账损失的账簿记录及相应的手续——→评价应收款项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1)销售与收款
①审查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②审查销售折扣是否按公司制定的价格表执行,有无擅自越权折扣的行为;
③审查应收购房款是否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地收回,财务部不定期编制应收购房款明细表,追踪款项回笼情况;
④函证应收账款余额,确定应收账款的真实性、正确性;
⑤审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确定应收账款的可实现价值;
⑥审查坏账准备的计提,明确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审查坏账准备的确认是否取得税务机关认可,认可后列为坏账损失,冲减应纳税所得额。
⑦检查坏账的确认和处理,检查坏账损失有无已作坏账处理后又重新收回的应收款项,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⑧检查关联方交易是否发生、相关凭据是否完整;
⑨审查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2)交付使用
审查客户是否及时去物业公司办理交房手续;
(3)客户违约、客户退房
审查客户违约、退房后,客服部是否通知财务部没收客户交纳的认购定金、违约金;是否转为可销售房,是否及时进行了定价和销售计划。
(4)审查是否建立销售实时监控档案,统计开发产品已售、未售情况、应收款、已回款、未回款情况等;
(三)存货审计
1、内部审计目标
房地产企业的存货主要包括材料、库存设备、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在建开发产品、已完工待售的开发产品、周转房等,存货内部审计目标为:
(1)确定存货的取得是否合理、实际存在;
(2)确定存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3)确定存货计价方法是否恰当;
(4)确定存货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
(5)确定存货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6)确定存货的披露是否恰当。
2、内部控制系统
测试调查了解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系统——→抽查部分采购业务文件,入库手续完备情况,追踪存货增加情况——→抽查部分存货出库业务,追踪存货减少情况——→审查存货管理制度——→抽查盘点记录——→存货跌价准备——→评价存货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1)审查存货的请购与采购是否符合公司流程,并完善所有的授权审批手续;
(2)审查存货的验收与保管是否职责分明:
验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数量要求、是否有相应的合同、相关的材料证明、合格证等原始单据;
对验收后数量相符、质量合格的货物依据入库通知单办理入库手续,保管人员应加强存货的日常保管工作、是否建立存货明细账;
(3)审查存货计价方式是否前后一致,期末是否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4)审查存货成本的归集是否正确;
(5)审查存货的领用与发出是否经过审批,是否办理出库手续;
(6)审查存货盘存制度:按实地盘存制对全部存货进行实地盘点,检查盘点是否明确盘点范围、方法、人员、频率、时间等,是否及时编制盘点表;是否对盘盈、盘亏情况做出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经领导签字同意后进行账务处理。
(7)审查开发产品空置情况
审查资产管理部对空置产品在出售前是否进行了严密的市场调研、是否制定了详细的招商计划,是否发挥空置产品的经济效益。
(四)固定资产审计
1、内部审计目标
(1)确定固定资产是否真实存在、归企业所有;
(2)确定固定资产分类是否正确;
(3)确定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记录完整,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正确;
(5)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的选用及其计算的正确性。
(6)确定固定资产计提减值的准确;
(7)确定固定资产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披露是否恰当。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深入了解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系统——→检查固定资产的新增手续、使用、维护、折扣情况——→抽验固定资产盘点情况——→检查固定资产的处置情况——→检查固定资产账、卡的设置情况——→评价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1)审查固定资产的增加:
对于外购固定资产,检查使用部门是否有购销合同、发票、合格证等原始单据,授权批准手续是否齐备、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对于在建工程转入的固定资产,检查竣工决算、验收和移交报告是否齐全;对已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检查其是否已经暂估入账,并按规定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完成后,是否及时调整。
对于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检查其入账价值与投资合同中关于固定资产作价的规定是否一定,需经评估确认的是否有评估报告。
对于因债务人抵债获得的固定资产,检查产权过户手续是否齐备,固定资产计价及确认的损益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对于其他原因增加的固定资产,检查相关的原始凭证,核对其计价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2)审查固定资产的验收:审查固定资产的规格、数量是否与采购合同数据一致,相关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企业要求等;
(3)审查固定资产的入库:审查固定资产的入库数量,入库保管情况;
(4)审查固定资产的使用:审查固定资产的使用是否严格遵照出库程序,是否登记在册,是否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5)审查固定资产的维护:审查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并完善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制度;检查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是否符合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审查固定资产的折旧:审查是否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实际确定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净残值率等折旧政策;折旧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审批。
(7)审查固定资产的盘点:
每年年末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分析,核对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并对差异及时分析与调整;
内审人员检查固定资产账簿记录的情况,并与实际盘点情况核对,保证账实相符。固定资产发生盘盈、盘亏,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逐笔查明原因,共同编制盘盈、盘亏处理意见,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由财会部门及时调整有关账簿记录,使其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
(8)审查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检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的计提数是否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相符,检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是否符合制度规定,计提依据是否充分、计提数额是否准确,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有相关书面报告等证明文件。
(9)审查固定资产的减少,固定资产的减少有出售、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报废、毁损、盘亏等方式,其审计的重点如下:
①审查固定资产减少的批准文件;
②审查固定资产减少的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累计折旧是否冲销;净损益是否正确;
③审查固定资产的出售、转出:对拟出售或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应由有关部门或人员提出处置申请,列明该项固定资产的原价、已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出售价格或转让价格等,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予以出售或转让。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处置,应当考虑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
④审查固定资产的报废:对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当报废;对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注明报废理由、估计清理费用和可回收残值、预计出售价值等,按规定程序审批后进行报废清理;
⑤审查固定资产的产权变更:是否及时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10)检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财固定资产损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是否恰当、正确。
来源:内部审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