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一生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1464标签:公司注册,疑难注销

作者:余秋雨

页数:617

定价:42元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8-1

字数:410000


内容简介

  余秋雨先生的父亲在年前去世,家人打开他天天紧锁的私人抽屉,发现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这些文字资料为什么留存到生命最后,却又不愿意在生前让后辈看见?由这些疑问出发,余秋雨先生开始逐一寻访自己前辈的人生历程,发现最重要的答案已经随着父亲的去世而永远失去,这种几天之间的咫尺天涯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写作冲动,并找到了文学感悟的基点,这个基点就是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借我一生》。

  父亲的人生历程牵涉到祖母、祖父、叔叔、姑姑,又牵涉到母亲、外公、外婆、姨妈,每个人都是典型。余秋雨先生从童年开始,用近似于《铁皮鼓》中那个小男孩的目光,注视着长辈们的一切。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直注视到这些亲人的坎坷、遭难、直到活着。

  《借我一生》以这些普通人的群像,勾画了一部真切具体的现代民间生态史,由于一切从自我感觉出发,全书的主角很快从前辈转移到作家自身,因此,现代民间生态史只是成了背景,真正的着重点是一位当代文化学者的成长史。

  这中间,包含着作者对于文革灾难的民间版本,对于二十几年来经济转型和文化保守主义之间的巨大落差,对于仕途和学界的社会百态,特别是对于文化灾难的复燃机制和蔓延机制,都做了一系列描绘与思考。

  作者在叙述自己的人生历程时,表现了一种蔑视灾难、不断突破、立足大地、叩问世界的转型期精神选择,也表现了这种精神选择所带来的畏难和孤独。

  余秋雨先生在创作上擅长于文体的创造和实验。本书以平正、真实的记忆性内容组建成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验,以散文笔调贯通成一部史诗的努力,都具有重大意义。此外,本书还交糅了体验与论述,激情与冷静,宏观与细节等诸多对立性因素,呈现出全方位的表现力度。


创造背景

  《借我一生》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及余秋雨每本书的成书经过;还描绘了记忆中文革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从前辈到自己,作者以平实、真实的记忆组成一部文学作品。

  《借我一生》亦是秋雨先生的生命之旅, 是他蔑视灾难、不断突破的精神历程,是以散文笔调贯通成的一部家族史诗。他独创的文体交糅了体验与论述、激情与冷静、宏观与细节等诸多对立性因素,呈现全方位的表现力度。

  “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 ——余秋雨语


图书目录

  序言:谨以这部记忆文学

  献给

  我的父辈

  我的同代

  第一卷

  第一章 长辈的山

  第二章 乡间的事

  第三章 旧屋与旗袍

  第四章 祭侄帖

  第五章 独身的叔叔和姨妈

  第二卷

  第一章 戴黑边眼镜的青年

  第二章 叔叔走了

  第三章 一物一物

  第四章 冬天的斯坦尼

  第五章 绛红的泥水

  第六章 关闭的窗户

  第七章 吴石岭

  第八章 半山失踪

  第九章 隐秘的河湾

  第三卷

  第一章 骆驼殿堂

  第二章 有人敲门

  第三章 我能听到

  第四章 湿漉漉的落叶

  第四卷

  第一章 那么走吧

  第二章 从废墟到废墟

  第三章 红缎虎头鞋

  第四章 房主不在屋内

  第五卷

  第一章 墓地和法院

  第二章 那一叠纸条

  第三章 借往何处


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大陆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国际知名的学者和作家。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并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事实上,要谈论余秋雨在中国文化界的地位,真是谈何容易。这位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闻名的中国美学家,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现任《书城》杂志荣誉主编。

事务所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共绘网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服务电话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55--83487163 / 82911663

QQ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