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挫折中超越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3195标签:公司注册,高新代理申报

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陷入困局。随着阅历丰富,成熟的自我会越来越意识到,阻碍我们前进的实际上不是那些外在的人与事,而是来自我们内心的态度。归根结底,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自己抗衡、较量与说服。3个主人公的故事,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他们每个人都把曾经的挫折转化成让生命更丰盈的力量,而这种超越的力量不仅意味着前进,还含有后退、放弃、等待。

王素琴:尽可能地绽放自己

“人活着,你自己的体验和感觉最重要。”

王素琴冒雪专程坐火车,来国家大剧院听男高音卡雷拉斯演唱会。这么多不相识的人聚在一起,为一段美丽的音乐,让她很激动。

或许只有失去过,才能体味她的这分内心激荡。曾经生活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先生仪表堂堂,事业有成,宠爱妻子,心疼孩子。她过着幸福、惬意的小女人生活。儿子1岁多时,先生突发直肠癌,尽管当时手术成功,但是癌症始终犹如头顶悬着的一把剑,终于有一天,这把剑直愣愣地刺下来。

■生与死的较劲儿

太疼了,那段日子。死亡就像越来越快的传送带,眼睁睁地看着他越走越远,直至消失。20036月,父亲去世;9月,先生也走了。

紧接着,家里的物件接连出现状况,灯泡坏了,水管也漏了,以前这些自己不会去做,现在所有事情都压过来。非常挫败,很撮火。

表面上,我穷于应付生活,心里却不停地反复较劲儿:太不公平了!一个人忽然就没了,无论曾经为挽救生命做过多少努力还是无力回天,那么努力的价值何在?于是,有关生死的话题我反复不停地看。书籍《西藏生死书》,美国电视剧《六英尺下》,六英尺指的是棺材的厚度,讲的是美国城镇一间私人殡仪馆的故事,每集都涉及死亡。

先生去世头2年,我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笑都不会了。

■陌生的自我

偶然,我参加了一个工作坊。刚好老师讲到追寻生命的意义,我忽然接话“生命没有意义,就是活着”。此前被压制住的所有悲伤一下子如洪水般涌出。

老师有意识地让我感知来自背部的很多压迫力量,当所有“压迫”都消失后,我站起来时感到后背非常痛。这时,音乐突然响起,我竟然一下子跳起芭蕾舞!而且跳得很好。太奇怪了,我从来没有跳过!当晚回家,我意识到:我一直在浪费自己。生命原来还有这么美好的,这么精彩的。

工作坊把我这个迷失的孩子捡回来了,可是内心深处那些遗留问题还在无意识地推动我。究竟该怎样看待死亡?该怎样活着才有价值?为了寻找答案,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想改行做心理医生。后来在朋友建议下,我编辑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并因此和研究心理学的学者们成为朋友。惊奇不经意间就接连发生了。

有一次,我请曾奇峰来太原讲课。午休时间,我随便给同学们讲了讲家庭治疗的来历。当时我吓了一跳,没有想到自己懂得这么多,储备了这么多。我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知道的另外一面,只是大多时候被我们遮蔽了,一旦打通,人就整合了。常言道,人过四十不学艺,周围人不了解我到底想干什么?但是自从亲自做培训起,我开始对人不再是表面的了解。

■活着,就是体验与感觉

我终于找到了那些久久埋藏于心的症结的答案——作为人活着,你自己的体验和感觉最重要。每个人成为自己,都是一点一滴地走到今天。如果时光倒流,我的人生完全就是另外的样子——做一个事事不用操心的小女人,生活的目标就是娱乐,从来没有机会像成年人一样去展示自己,没有能力去挖掘自己。现在我更像一个人。

虽然我的生命有丧失,但这让我了解到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受苦是人生的常态,这个事实不是靠你个人努力就可以避免的。唯一能改变的是你对这个事实的态度,生命质量取决于你怎样应对这个苦难。人与人的战争大部分来自自己。现在我常常多了一分使命感,认为自己可以做些事情。

我现在工作很繁忙,每天还是会抽出1个小时来照顾花。看看这些植物都能那么有能量、绽放地生长,作为人,窝窝缩缩是一辈子,竭尽所能也是一辈子,态度决定你的位置。痛苦不见得是坏事情,一个人保持单纯有激情的心态很重要,一直保持生命的好奇往前走,就足够了。我的墓志铭可以这样写:我尽我所能地绽放了自己,我充分体验了自己的生命。(采写:馥卿)

王秋杨:经常感觉体内的变化

“力气如何日子便如何,一年比一年更喜欢自己。”

这个在先生眼中属风的女人又出发上路了,自驾车深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不知道瘦瘦的王秋杨,心中积蓄了多少能量,让她总是保有激情,不断地在路上体验。

■从最高峰回归起点

2003年开始登第一座山,一下子爱上了。

4年间爬了十几座雪山,攀登珠峰目标越来越迫切。就是强烈的登顶欲望,死也要往前倒,死在上面也不下来。山太大,挑战太多。既不能影响工作,又要专注地登山,随着出发时间临近,来自各方的压力常让自己有焦虑的感觉,甚至失眠,这些对登山来说万万不可以,半年多时间跟自己较劲儿,一旦出发,忽然就感觉什么事情都无关紧要,眼前只有山。

这一趟别人下来会瘦十几斤,我就瘦了2斤,心态很重要,要把自己状态调整非常好。我常想,其实登山运动反而不适合年轻人,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让你更加有勇气、有能力。

原以为登过珠峰后,我会使劲用力做事情,忽然不是这样,发现人没必要执着一些不必要执着之事。以前我总是强迫自己不能放下手里的事情,如今,我做别人做,做还是不做,不再那么重要。人一旦有了这种心态,生活就会简单很多,快乐指数明显上升。

我和先生聊天,他挺羡慕我,认为积极阳光的性格对我人生有很好影响。其实我比较理性,在生活的不同时期,不断总结反省,经常就觉得下半年和上半年不同,不断在进步,甚至能感觉身体里的变化,然后不断修正调整自己,对自己挺满意的,这也是种修炼。人要照顾好别人首先要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快乐了才能让周围所有人快乐,这是登山教给我的。

■被放养出的人生

我基本是感觉到问题时就去调整,不会等事情来困扰我。我喜欢跟人聊天,包括我的心理医生。任何人在人生不同阶段总会遇到各种问题,积极地自我调整非常重要,看心理医生也是积极主动的方法之一。

从小到大,我是被夸着长大,自我感觉特好的那种人。从小就让自己优秀,优秀于我就是一种习惯。我出生在军人家庭,成长在福建的一个山区。从小我就是孩子王,我的江山都是自己打出来的,比我高半头的男孩子随便被我打个半死。我感谢父母,他们把我放养大,

这是一种生活能力。不像一些传统家庭的孩子,从小受理想、道德的教育特别多,我不是,所以在我价值观里没有太多约束,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是对,是错,我是在自己混出的江湖中总结出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孩子成长中,父母惟一需要做的就是——做好你自己。父亲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我的榜样,他从班长一路官至北京军区司令的成长经历让我很佩服,很了不起。我很像他,个性很像,很健康,有特别积极的人生态度。

■风风雨雨后的放下

我很喜欢用风风雨雨这个词,经历那么多事情,人应该感谢生活,真的要感谢生命中经历的痛苦磨难,生活给予你很多负面的东西也都是你的财富,尤其对你不好的人,也要感谢他们帮助你成长。想当年,1990年代初,我们没有带任何救生圈就跳进商海里,遇到多少事情啊!

二三十岁时,欲望很多,野心很大,那么多遥不可及的鸿鹄之志,无从下爪的感觉。每天早出晚归,怀孕时都宫缩了还捂着肚子跟客户谈判。那种奋斗,让你很焦虑。

我们这种人生都是自己折腾出来的,没让自己一刻闲过,不是那些事情扑腾你,就是你扑腾那些事情。一位法师曾说,现在所有人都谈放下,首先你要拿起再放下。我听了大笑,也对,这么多年拿了这么多在手上,现在才是逐一放下的时候。

别人一定会说你拥有女人所有的梦想,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但这都是你自己奋斗努力来的,还有的结果是上天安排的。老天是公平的,给予你多少,就会拿走多少。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听到这句话眼泪就想下来——真的,我很自豪、很骄傲,能这么肯定看待自己。

■开始为自己活着

2003年去西藏转了一圈,那里物质很匮乏,但不缺乏精神,强烈震撼了我,忽然一下子觉得人可以这样活,之前为什么如此焦虑?为什么按照大家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奋斗、竞争,在彼此挤压的江湖中拼杀?后来你想通达成一定目标时,可以用不同的手段,不同心境去获得。于是,生活态度发生很多改变,开始有很多梦想,为自己活着。就像有人会问,如何平衡不断旅行和家人生活的冲突?很简单,态度决定。那些问题不能成为你的阻碍,重要的是——你有强烈愿望,专注地去做。

我常把人生比作一棵树,生长中不断分叉直至树冠,而我能站在树冠上,是因为我总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去处理最复杂的问题,一直朝着阳光往上走。我是很执着自己内心的人,执着自己设立的目标,坚持,不管有多少困难,不管多少人认为你不行,这是一个人的性格。

我在不断调整,不断超越自己。你们看到的只是结果,实际不是我的主动行为,都是无意间的超越。我总是在过程中,不断回头去欣赏自己,肯定自己,不断看到自己成长,才能更好往前,而不是用检讨批评态度。

我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活得非常自我。今年我40岁,感觉特别美好,如果人生有重新开始的机会,我愿意从今天开始。女人到这个岁数,经历很多事情,很成熟,才会真正懂得怎样去享受生活。生活过得怎样是自己悟出来的,力气如何日子便如何,看你怎样去理解。我会觉得一年比一年更加喜欢自己。

有位法师曾告诉我,他很想把寺庙门前那棵树移走,但是需要报批政府各部门,手续繁琐,只好搁置。忽然有一天,暴雨降临,竟然把那棵树吹倒了。这个故事对我太有启发了,以前我都是顶着事情,拳打脚踢,很辛苦。现在我意识到:时间会解决问题,态度也会改变事情,等待也许是更好方式,无为有时候让你变得更多可为。(采写:馥卿)

陈晓卿:在理想的实现与幻灭中重生

“每个人就像森林中的一株树,经过岁月历练,慢慢进化出属于自己的生存智慧。”

“像拍摄好莱坞大片一样去拍森林。”2005年,陈晓卿几乎机械式地和他的所有合作成员说这句话,于是有了去年这部年度最精彩的纪录片——《森林之歌》。担任制片人期间,他停药了——治疗抑郁症的药,并不是因为片子中大段的绿色式抒情让他感悟,恰恰相反,一个机械的拍摄过程,让他超越了以往的焦虑,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更广阔的平静。

■央视制片人:半是胜利,半是迷惘++

多年来我的生活哲学是:一旦发现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就会全力以赴。童年一直很野,差点高中都没考上,因为爸爸是高中校长才勉强进去,加之妈妈说考不上,就到粮站去开票,深深刺激了我。一旦确立目标,很快我就成了班上的状元,考入北广,后被保送研究生,读书期间去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实习,无意中拍成的一段有关新兵连训练的片子让我小火了一把。

1987年,大师伊文思到北广讲课,我的这部15分钟的片子被推荐给他。片中有个新兵过生日时哭了,伊文思问我,他哭了多久?十几分钟。你拍了多久?十几秒。为什么不把他哭泣的镜头拍完再关机呢?老师说过,特写镜头不应该超过5秒。后来大师说了一句让我永远受用的话——这种教育很可怕,会僵化你,你要做的就是把看到的和心灵感受到的,原原本本交待给观众。拍出心灵的感受——成为我毕业后的志向。

1991年夏天,淮河发大水。我扛着机子到洪水包围中的一个庄台上住了23天,拍成《孤岛记事》,这是我第一部纪录片。播出后,片子备受好评,我又乘胜追击,拍了《远在北京的家》、《龙脊》,在国内纪录片界声名远扬。那时候真觉得天下是自己的,充满骄傲感。

直至接拍大型文献纪录片《朱德》,骄傲感就慢慢消失了,我发现自己原来与历史话语体系格格不入。拍完后,一个人跑到北戴河怅然若失。但活儿还要接着干,此后就是不间断地感觉累,失眠,不愿意工作,尤其我亲眼所见与资料中展现、专家讲述完全两回事。以往的那种权威感逐渐消失,我怀疑自己,真有那么多能教给别人吗?

做纪录片栏目《见证》后,过的都是欧洲时间,干到凌晨5点是家常便饭,后来干脆就住在办公室。节目每周5期,每期30分钟,就靠20多个人,不吃不喝,活也干不完。在业务上,我是个苛刻的人,有的稿子来回改十几遍很正常,被我说哭的编导不止一个。那时候惟一的感觉是——要做对得起自己的纪录片。但是作为制片人,永远忙不完的琐事耗尽精力。最可怕的是,本来是晚上10点多播出的节目,一改再改到凌晨1点播出,从前的得意之情慢慢消失了,渐渐明白,一个庞大的电视台要播出那么多节目,我们所做的就是把各种时间充满,什么才能、努力、创造——在一个凌晨1点播出的节目中,都不重要。起初我安慰自己,是拍给后来者看的,时代有无好评不重要,渐渐地,这种安慰也起不了作用。

■《森林之歌》:半是危机,半是平静

2004年初,女朋友跟别人走了,本来之前就对职业开始怀疑,这次顿时明白,你自己再棒、纪录片拍得如何好,也不代表你就一定是个优秀的人,在中央台能说明什么?NO!我的生活完全没有意义。开始整天失眠,不停地想,我做的片子有什么用?以往我的生活太

多放在电视上,在北京这么多年,从来都是在单位加班过大年三十。从前总觉得,这样付出是值得的。现在才怀疑,我的人生,真的能通过这些纪录片证明吗?

确诊抑郁症后,200434日吃第一片药,2005818日吃最后一片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两个日子。那段时间,我做过很多傻事,至今想来心有余悸:总是生病、失眠。

一次次处在半清醒状态,甚至想过死,生活太没意思。有一次,在巴黎,要不是因为晚上被冻醒,感觉差点就“客死异乡”。当时惟一支撑自己的是——“我死了,亲人怎么办?”为了让自己顽强地活着,我把儿子照片放在钱包中、电脑里、贴在床头,不管上班还是下班,抬头就能看到儿子,他是我的救命恩人。

20046月,社教中心的副主任魏斌找到我,提出要拍《森林之歌》。我不想自己太累,但不好拒绝对方想帮我走出困局的好意。这是国家林业局的一个项目,就是要告诉大家,中国的森林有多美丽。筹备期会议不断,我边听边琢磨,这片子不能这么拍。

机械、无聊、还有成天去要钱的过程,搁以前,我肯定会发作,可是,我边吃药边和领导谈策划和创意,反而想明白了,做成一件事情,肯定不意味着只有激情和冲动。对付完上面领导,还得对付朋友,拍纪录片的人都有很多想法,一张口就跟我大谈他心目中的森林是什么样子,我不断给大家泼冷水,我要的《森林之歌》就是节奏紧凑、画面优美、解说流畅,这就够了——预算卡在那里。

我终于在完成着自己的转变——我不再是一个全知全能的纪录片大腕——我只是一个管理者,管理大家拍好片子。这种转变太重要了,从前觉得一切都得掌握自己手中,现在明白,我能掌握的,只是一点点。

明白后,我反复告诉自己,我们都是国家庞大传媒机器上的小零件,没有什么例外,那么,要做的就是好好完成工作,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去完成。我会告诉朋友,你拍的西藏寺庙很美,你拍的宗教画面很动人,但是,我们在做一个关于森林之美的技术活,你要对付的是自己放纵的思维。

从前一直觉得自己很脆弱,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活明白,是哪天哪件事情使我明白,这说不出来——我是太晚成熟的人,直到40岁才了悟。世界上不是只有拍纪录片一件事情,我也不是只有儿子一个成果,我们活着,是为很多事情,也是为了让自己慢慢成长。40岁生日那天,刚停药不久,当时心里就一个感觉,自己的这40年,总算没有白活。(采写:卓一)

超越挫折的关键——提高挫折商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3个因素。挫折商(AQ)由加拿大培训咨询专家保罗·斯托茨博士提出,指人们将不利局面转化为有利条件的能力。

在挫折商的测试中,一般考察下面4个关键因素:控制(Control)、归属(Ownership)、延伸(Reach)、忍耐(Endurance),简称为CORE。控制指自己对逆境有多大的控制能力;归属指逆境发生的原因以及愿意承担责任、改善后果的情况;延伸是对问题影响工作生活其他方面的评估;忍耐则是指认识到问题的持久性以及问题对个人的影响会持续多久。

专家观点:所有竞争,本质上的对手都是自己

荣伟玲重庆荣格慧达人力资源公司心理咨询师

所有的竞争从本质上讲都是与自己的竞争。

比如,一个学生想在成绩上超过自己的同桌,那么,本质上,他是想超越那个曾经在同桌面前感到自卑的自己。在人生最初阶段,我们都以为自己想要战胜的是别人,那是因为我们把内在的某些不满意的东西投射到与别人的关系里。人在时间中逐渐成熟起来后,如果他/她有足够的反省能力,会慢慢意识到,自己想要战胜的,其实是自己,而阻碍自己赢得胜利的,还是自己。

自我超越是怎样的心理过程呢?

1、直面问题,承认真实状况。

2、勇于承担责任,就是要把肩膀拿出来,把责任挑起来。每当你看到一个人坐在那里怨天尤人的时候,你就知道,他/她是没有承担起责任的那个人。

3、正性赋义,用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

4、持之以恒的行为。领悟到了,还要能够不断进行自我激励,在行为上坚持下去。这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是背后意味着你必须永远要保持高度的目标感,与自己的懒惰、借口和逃避行为做斗争。

我最近在研究成功人士的心理状态。他们势必会经历几个阶段,开始是赚钱(获得成功),然后要获得幸福感,最后要觉得人生有意义。前面一个要与他人竞争,后面两个都是要与自己竞争。无法完成后两个阶段转变的商人,无论他/她有多少钱,都会不快乐,到最后都会产生神经症,会把赚来的钱缴医药费和心理治疗费。

事务所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共绘网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服务电话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55--83487163 / 82911663

QQ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