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IPO上市审核的30个常见问题(建议了解)

发布日期:2022-08-24浏览次数:263标签:振兴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审计和咨询服务

1、如何判断发行人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

答:发行上市审核基于创业板定位,重点关注并判断下列事项:

1)是否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创业板股票发行条件;

2)是否符合本所规定的创业板股票上市条件;

3)信息披露是否符合中国证监会和本所要求。

2、哪些行业不支持在创业板上市?发行人所处行业是否属于“负面清单”所列行业?

答:属于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中下列行业的企业,原则上不支持其申报在创业板发行上市,但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自动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企业除外:

1)农林牧渔业;

2)采矿业;

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4)纺织业;

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7)建筑业;

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9)住宿和餐饮业;

10)金融业;

11)房地产业;

1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存在哪些情形,发行人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会不被受理?

答: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发行人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

1)招股说明书、发行保荐书、上市保荐书等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不齐备且未按要求补正。

2)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因证券违法违规被采取认定为不适当人选、限制业务活动、一定期限内不接受其出具的相关文件等相关措施,尚未解除;或者因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上市公司发行证券、并购重组业务涉嫌违法违规,或者其他业务涉嫌违法违规且对市场有重大影响正在被立案调查、侦查,尚未结案。

4、存在哪些情形,转板公司的转板上市申请会不被受理?

答: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深交所不予受理转板公司的转板上市申请文件:

1)转板上市申请文件不齐备且未按要求补正;

2)转板公司存在尚未实施完毕的股票发行、重大资产重组、股票回购等事项;

3)转板上市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因证券违法违规被采取认定为不适当人选、限制业务活动、一定期限内不接受其出具的相关文件等相关措施,尚未解除;或者因转板上市、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上市公司发行证券、并购重组业务涉嫌违法违规,或者其他业务涉嫌违法违规且对市场有重大影响正在被立案调查、侦查,尚未结案。

5、被深交所拒绝转板上市的企业,多久后可以再次提交转板上市申请?

答:深交所作出不同意转板上市的决定的,自决定作出之日起六个月后,转板公司方可再次向深交所提交转板上市申请。

此外,保荐人报送的转板上市申请在一年内累计两次被深交所不予受理的,自第二次收到本所相关文件之日起三个月后,方可向深交所报送新的转板上市申请。

6IPO受理后多少个工作日,会向发行人提出首轮审核问询?

答:对股票首次发行上市申请,发行上市审核机构自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通过保荐人向发行人提出首轮审核问询。在首轮审核问询发出前,发行人及其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相关人员不得与审核人员接触,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审核工作。

7、发行人出现什么情况IPO审核会被暂缓审议?

答:发行人存在尚待核实的重大问题,无法形成审议意见的,经会议合议,上市委员会可以对该发行人的发行上市申请暂缓审议,暂缓审议时间不超过二个月。

对发行人的同一发行上市申请,上市委员会只能暂缓审议一次。

8、出现哪些情形,IPO会被中止审查?

答: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发行人、保荐人和证券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告知本所,本所将中止发行上市审核,通知发行人及其保荐人:

1)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涉嫌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或者涉嫌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其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正在被立案调查,或者正在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尚未结案;

2)发行人的保荐人或者签字保荐代表人、证券服务机构或者相关签字人员因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上市公司发行证券、并购重组业务涉嫌违法违规,或者其他业务涉嫌违法违规且对市场有重大影响,正在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或者正在被司法机关侦查,尚未结案;

3)发行人的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被中国证监会依法采取限制业务活动、责令停业整顿、指定其他机构托管或者接管等措施,尚未解除;

4)发行人的签字保荐代表人、证券服务机构相关签字人员被中国证监会依法采取市场禁入、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等监管措施,尚未解除;

5)保荐人或者签字保荐代表人、证券服务机构或者相关签字人员,被本所实施一定期限内不接受其出具的相关文件的纪律处分,尚未解除;

6)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

7)发行人及保荐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核,理由正当并经本所同意。出现前款第一项至六项所列情形,发行人、保荐人和证券服务机构未及时告知本所,本所经核实符合中止审核情形的,将直接中止审核。

9、出现哪些情形,IPO会被终止审查?

答: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本所将终止发行上市审核,通知发行人及其保荐人:

1)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内容存在重大缺陷,严重影响投资者理解和本所审核;

2)发行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者保荐人撤销保荐;

3)发行人未在规定时限内回复本所审核问询或者未对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作出解释说明、补充修改;

4)发行上市申请文件被认定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5)发行人阻碍或者拒绝本所依法实施的检查;

6)发行人及其关联方以不正当手段严重干扰本所发行上市审核工作;

7)发行人的法人资格终止;

8)本规则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中止审核情形未能在三个月内消除,或者未能在本规则第六十五条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相关事项;

9)本所审核认为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

10IPO被终止审查/被否后,多久可以再次提交发行上市申请?

答:深交所审核认为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作出终止发行上市审核的决定或者中国证监会作出不予注册决定的,自决定作出之日起六个月后,发行人方可再次向本所提交发行上市申请。

11、在审核问询中,发现存在哪些情形,将启动对保荐人的现场督导?

答:根据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情况,在审核问询中发现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将启动对保荐人的现场督导:

1)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有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控制度健全有效、业务完整、生产经营合法合规、与上市条件相关的财务数据等信息披露内容,存在重大疑问且保荐人未能予以充分说明,影响审核判断的;

2)保荐人对影响审核判断重要事项的核查程序不充分,核查结论存在明显疑问的;

3)本所审核认为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而作出终止发行上市审核决定之日起12个月内,发行人重新申报且相关问题仍然存在的;

4)本所认为需要实施现场督导的其他情形。

12IPO被否项目与撤回项目重新申报有哪些一定需要现场督导?

答:被否项目12个月内重新申报,且相关问题仍然存在的,在受理后将启动现场督导;因督导撤回项目重新申报,如该项目在督导组进场前申请撤回,在撤回后12个月内重新申报的,在受理后将启动现场督导。

13、现场督导有哪些方式?

答:实施现场督导,可以根据需要采取以下督导方式:

1)现场询问;

2)调阅、复制、记录、提取保荐工作底稿、证券服务机构相关工作底稿;(3)核对有关证据材料;

4)访谈有关对象;

5)要求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补充核查;

6)督导组认为必要的其他方式。

14、发行人存在哪些情形,一年至五年内会被禁止提交发行上市申请?

答: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审核机构会对发行人给予一年至五年内不接受其提交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的纪律处分:

1)发行人向本所报送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信息披露文件被认定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2)发行人拒绝、阻碍、逃避本所检查,谎报、隐匿、销毁相关证据材料;

3)发行人及其关联方以不正当手段严重干扰本所发行上市审核工作;

4)重大事项未向本所报告或者未披露;

5)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发行人或者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签字、盖章系伪造、变造。

15、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相关责任人员存在哪些情形,会被禁止其提交或者签字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

答: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相关责任人员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本所视情节轻重,给予三个月至三年内不接受其提交或者签字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信息披露文件的纪律处分:

1)伪造、变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的签字、盖章;

2)重大事项未报告或者未披露;

3)以不正当手段干扰本所发行上市审核工作;

4)内部控制、尽职调查等制度存在缺陷或者未有效执行;

5)通过相关业务谋取不正当利益;

6)不履行其他法定职责。

16、什么是不当入股情形?

答:不当入股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1)利用原职务影响谋取投资机会;

2)入股过程存在利益输送;

3)在入股禁止期(指副处级(中层)及以上离职人员离职后三年、其他离职人员离职后二年)内入股;

4)作为不适格股东入股;

5)入股资金来源违法违规。

17、哪些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占用资金的情形?

答:前述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1)要求发行人为其垫付、承担工资、福利、保险、广告等费用、成本和其他支出;

2)要求发行人代其偿还债务;

3)要求发行人有偿或者无偿、直接或者间接拆借资金给其使用;

4)要求发行人通过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向其提供委托贷款;

5)要求发行人委托其进行投资活动;

6)要求发行人为其开具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

7)要求发行人在没有商品和劳务对价情况下以其他方式向其提供资金;

8)不及时偿还发行人承担对其的担保责任而形成的债务;

9)要求公司通过无商业实质的往来款向其提供资金;

10)因交易事项形成资金占用,未在规定或者承诺期限内予以解决的。

18、哪些情形,发行人可以不认定为重大违法行为?

答:《注册办法》要求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最近三年不存在严重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投资者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违法行为。被处以罚款以上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如有以下情形之一且中介机构出具明确核查结论的,可以不认定为重大违法行为:

1)违法行为显著轻微、罚款数额较小;

2)相关规定或处罚决定未认定该行为属于情节严重;

3)有权机关证明该行为不属于重大违法。但违法行为导致严重环境污染、重大人员伤亡或社会影响恶劣的除外。

19、影响发行人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情形有哪些?

答:发行条件规定发行人“具有直接面向市场独立持续经营的能力”。如发行人存在以下情形,中介机构应重点关注该情形是否影响发行人持续经营能力:

1)发行人所处行业受国家政策限制或国际贸易条件影响存在重大不利变化风险;

2)发行人所处行业出现周期性衰退、产能过剩、市场容量骤减、增长停滞等情况;

3)发行人所处行业准入门槛低、竞争激烈,相比竞争者发行人在技术、资金、规模效应方面等不具有明显优势;

4)发行人所处行业上下游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材料采购价格或产品售价出现重大不利变化;

5)发行人因业务转型的负面影响导致营业收入、毛利率、成本费用及盈利水平出现重大不利变化,且最近一期经营业绩尚未出现明显好转趋势;

6)发行人重要客户本身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进而对发行人业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7)发行人由于工艺过时、产品落后、技术更迭、研发失败等原因导致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重要资产或主要生产线出现重大减值风险、主要业务停滞或萎缩;

8)发行人多项业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呈现恶化趋势,短期内没有好转迹象;

9)对发行人业务经营或收入实现有重大影响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技术存在重大纠纷或诉讼,已经或者未来将对发行人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

10)其他明显影响或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情形。

20、发行人客户集中度较高,应当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答:发行人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情形的,保荐人应重点关注该情形的合理性、客户的稳定性和业务的持续性,督促发行人做好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

1)对于非因行业特殊性、行业普遍性导致客户集中度偏高的,保荐人在执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该单一大客户是否为关联方或者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客户;该集中是否可能导致其未来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2)对于发行人由于下游客户的行业分布集中而导致的客户集中具备合理性的特殊行业(如电力、电网、电信、石油、银行、军工等行业),发行人应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进行比较,充分说明客户集中是否符合行业特性,发行人与客户的合作关系是否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是否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发行人采用公开、公平的手段或方式独立获取业务,相关的业务是否具有稳定性以及可持续性,并予以充分的信息披露。

3)针对因上述特殊行业分布或行业产业链关系导致发行人客户集中情况,保荐人应当综合分析考量以下因素的影响:

一是发行人客户集中的原因,与行业经营特点是否一致,是否存在下游行业较为分散而发行人自身客户较为集中的情况及其合理性。

二是发行人客户在其行业中的地位、透明度与经营状况,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

三是发行人与客户合作的历史、业务稳定性及可持续性,相关交易的定价原则及公允性。

四是发行人与重大客户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发行人的业务获取方式是否影响独立性,发行人是否具备独立面向市场获取业务的能力。

保荐人如发表意见认为发行人客户集中不对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应当提供充分的依据说明上述客户本身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发行人已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客户集中具有行业普遍性,发行人在客户稳定性与业务持续性方面没有重大风险。发行人应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上述情况,充分揭示客户集中度较高可能带来的风险。

21、发行人是否存在申报后新增股东?存在的话应当如何进行核查和信息披露?

答:申报后,通过增资或股权转让产生新股东的,原则上发行人应当撤回发行申请,重新申报。

但股权变动未造成实际控制人变更,未对发行人控股权的稳定性和持续经营能力造成不利影响,且符合下列情形的除外:新股东产生系因继承、离婚、执行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执行国家法规政策要求或由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主导,且新股东承诺其所持股份上市后36个月之内不转让、不上市交易(继承、离婚原因除外)。

在核查和信息披露方面,发行人申报后产生新股东且符合上述要求无需重新申报的,应比照申报前一年新增股东的核查和信息披露要求处理。除此之外,保荐人和发行人律师还应对股权转让事项是否造成发行人实际控制人变更,是否对发行人控股权的稳定性和持续经营能力造成不利影响进行核查并发表意见。

22、申请文件受理后,本次证券发行方案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履行何种程序?

答:上市公司提交发行申请文件后,如本次证券发行方案出现以下情形,应当视为本次证券发行方案发生重大变化,上市公司应当撤回本次证券发行申请重新申报,具体包括:

1)增加募集资金数额;

2)增加新的募投项目;

3)增加发行对象及认购数量;

4)其他可能对本次发行定价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减少募集资金、减少募投项目、减少发行对象及其对应的认购股份不视为本次发行方案发生了重大变化。若本次证券发行方案发生变化但不属于重大变化的,上市公司应及时向本所报告,并及时履行方案调整的内外部程序,同时,保荐人应当就上述方案的调整是否已履行必要的内外部程序、本次方案调整是否影响本次证券发行发表明确意见。保荐人发表明确肯定的核查意见的,该方案的调整不影响本所审核程序的正常进行。

23、发行人股东是否存在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什么是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

答:离职人员,是指发行人申报时相关股东为离开证监会系统未满十年的工作人员,具体包括从证监会会机关、派出机构、沪深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离职的工作人员,从证监会系统其他会管单位离职的会管干部,在发行部或公众公司部借调累计满12个月并在借调结束后三年内离职的证监会系统其他会管单位的非会管干部,从会机关、派出机构、沪深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调动到证监会系统其他会管单位并在调动后三年内离职的非会管干部。

24、哪些属于报告期存在财务内控不规范情形?

答:部分首发企业在提交申报材料的审计截止日前存在财务内控不规范情形,如:

1)为满足贷款银行受托支付要求,在无真实业务支持情况下,通过供应商等取得银行贷款或为客户提供银行贷款资金走账通道(简称“转贷”行为);

2)向关联方或供应商开具无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票据,通过票据贴现后获取银行融资;

3)与关联方或第三方直接进行资金拆借;

4)通过关联方或第三方代收货款;

5)利用个人账户对外收付款项;

6)出借公司账户为他人收付款项;

7)违反内部资金管理规定对外支付大额款项、大额现金借支和还款、挪用资金等重大不规范情形等。

25、发行人历史上存在出资瑕疵的,应当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答:保荐人和发行人律师应关注发行人是否存在股东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抽逃出资、出资方式等存在瑕疵的情形。

历史上存在出资瑕疵的,应当在申报前依法采取补救措施。保荐人和发行人律师应当对出资瑕疵事项的影响及发行人或相关股东是否因出资瑕疵受到过行政处罚、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行为及本次发行的法律障碍,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进行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发行人应当充分披露存在的出资瑕疵事项、采取的补救措施,以及中介机构的核查意见。

26、发行条件规定发行人“资产完整,业务及人员、财务、机构独立”。发行人租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房产或者商标、专利、主要技术来自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授权使用,中介机构核查应当注意哪些方面?

答:保荐人和发行人律师通常应关注并核查以下方面:相关资产的具体用途、对发行人的重要程度、未投入发行人的原因、租赁或授权使用费用的公允性、是否能确保发行人长期使用、今后的处置方案等,并就该等情况是否对发行人资产完整和独立性构成重大不利影响发表明确意见。

如发行人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保荐人及发行人律师应当重点关注、充分核查论证并发表意见:一是生产型企业的发行人,其生产经营所必需的主要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系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租赁使用;二是发行人的核心商标、专利、主要技术等无形资产是由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授权使用。

27、对发行条件发行人“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存在对发行人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中的“重大不利影响”,应当如何理解?

答:申请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如存在同业竞争情形认定同业竞争是否构成重大不利影响时,保荐人及发行人律师应结合竞争方与发行人的经营地域、产品或服务的定位,同业竞争是否会导致发行人与竞争方之间的非公平竞争,是否会导致发行人与竞争方之间存在利益输送、是否会导致发行人与竞争方之间相互或者单方让渡商业机会情形,对未来发展的潜在影响等方面,核查并出具明确意见。

竞争方的同类收入或毛利占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或毛利的比例达30%以上的,如无充分相反证据,原则上应认定为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发行人应当结合目前经营情况、未来发展战略等,在招股说明书中充分披露未来对上述构成同业竞争的资产、业务的安排,以及避免上市后出现重大不利影响同业竞争的措施。

28、发行条件规定发行人“资产完整,业务及人员、财务、机构独立”。发行人的部分资产来自于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核查应当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答:境内上市公司在境内分拆子公司并在创业板上市,保荐人和发行人律师应核查是否符合境内分拆上市的相关规定并发表意见;境外上市公司在境内分拆子公司并在创业板上市,保荐人和发行人律师应核查是否符合境外监管的相关规定并发表意见。

除上述情形外的发行人部分资产来自于上市公司,保荐人和发行人律师应当针对以下事项进行核查并发表意见:

1)发行人取得上市公司资产的背景、所履行的决策程序、审批程序与信息披露情况,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交易双方公司章程以及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有关上市公司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资产转让是否存在诉讼、争议或潜在纠纷;

2)发行人及其关联方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上市公司及其关联方的历史任职情况及合法合规性,是否存在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情形,与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存在亲属及其他密切关系,如存在,在相关决策程序履行过程中,相关人员是否回避表决或采取保护非关联股东利益的有效措施;资产转让过程中是否存在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中小投资者合法利益的情形。

3)发行人来自于上市公司的资产置入发行人的时间,在发行人资产中的占比情况,对发行人生产经营的作用。

29、对于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借款等非资本性支出,审核中有何具体监管要求?

答:在再融资审核中,对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按如下要求把握:

1)再融资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的比例执行《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的有关规定。

2)金融类企业可以将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

3)募集资金用于支付人员工资、货款、铺底流动资金等非资本性支出的,视同补充流动资金。资本化阶段的研发支出不计入补充流动资金。

4)上市公司应结合公司业务规模、业务增长情况、现金流状况、资产构成及资金占用情况,论证说明本次补充流动资金的原因及规模的合理性。

5)对于补充流动资金规模明显超过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且缺乏合理理由的,保荐人应就补充流动资金的合理性审慎发表意见。

6)募集资金用于收购资产的,如本次发行董事会前已完成资产过户登记的,本次募集资金用途应视为补充流动资金;如本次发行董事会前尚未完成资产过户登记的,本次募集资金用途应视为收购资产。

30、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过程中,关于土地问题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1)募集资金用于收购资产的,发行人应当披露标的资产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

如标的资产土地使用权为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发行人应当披露使用划拨土地使用权是否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有关规定,是否存在被要求办理出让手续并缴纳出让金的情形,是否可能损害发行人或投资者合法权益、是否有相关保障措施。保荐人及发行人律师应当对上述事项及保障措施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如涉及划拨用地但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相关法规要求的,保荐人及发行人律师应当审慎发表意见。

2)募投项目涉及租赁土地的情形。

保荐人及发行人律师应当核查出租方的土地使用权证和土地租赁合同,重点关注土地的用途、使用年限、租用年限、租金及到期后对土地的处置计划;重点关注出租方是否取得了合法的土地使用权证,向发行人出租土地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或其已签署的协议或作出的承诺的情形,发行人租赁土地实际用途是否符合土地使用权证登记类型、规划用途,是否存在将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租赁给发行人的情形。

3)募投项目涉及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情形。

发行人应当披露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是否符合地方人民政府关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并有切实的措施保障募投项目实施不会受到影响。保荐人及发行人律师应当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所履行的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决策程序、流转所履行的土地主管部门批准程序、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是否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募投项目是否符合集体建设用地的用途等进行核查并发表意见。如存在募投项目用地不符合国家关于集体建设用地相关政策的情形的,保荐人及发行人律师应当审慎发表意见。

4)如发行人募投项目用地存在占用基本农田、违规使用农地等其他不符合国家土地法律法规政策情形的,保荐人及发行人律师应当审慎发表意见。

5)发行人募投项目用地尚未取得的,发行人应当披露募投项目用地的计划、取得土地的具体安排、进度,是否符合土地政策、城市规划,募投项目用地落实的风险;如无法取得募投项目用地拟采取的替代措施以及对募投项目实施的影响等。保荐人及发行人律师应当进行核查并发表意见。如募投项目用地涉及不符合国家土地法律法规政策情形的,保荐人及发行人律师应当审慎发表意见。

来源:北交所IPO实务

事务所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共绘网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服务电话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55--83487163 / 82911663

QQ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