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6038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5557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5420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5238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5118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4895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4513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4190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3986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3878
YCY会计人访谈是一个系列,访谈的目的是”展示和记录会计人星光“。以前的访谈是通过书面访谈的方式来做,本期做了创新,改为腾讯会议室分享加答问互动,再整理为文字稿。本访谈已经访谈3人,纳入计划访谈的有4人。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推荐或自荐访谈嘉宾。具体情况可点击标题下方的合集标签了解。
YCY会计人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1、分享嘉宾围绕相关的会计职场经历与见闻,就“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在想什么““我看到了什么”四类问题做分享。(详细问题请见附表)
2、就与会人员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
本期的访谈在2022年6月18日上午举行,有大约15人全程参与了交流,主题分享时间大约30分钟,答问互动30多分钟,回答了约10个问题。本期嘉宾TH生于97年,在会计所工作之前算上实习期间从事近1年会计工作并一次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后改行在本土八大会计所从事IPO审计工作近4年。以审计经理身份辅导企业IPO项目过会1家,以审计助理身份参与辅导IPO过会并发行股票2家,其他正常年报审计、IPO尽职调查、财务咨询业务等若干;目前已被A股公司聘为年报签字CPA,已是多家新三板签字CPA。
为什么选他作为访谈嘉宾?因为这是一位有干劲的年轻人,也是第一位答应接受访谈的。
如下为根据会议录音的整理稿摘要,经过本人审核。本文版权归访谈双方所有,写作者尹成彦仅为标注原创需要。
我是谁
算上实习我做了近1年的会计,每天朝九晚五上下班,在这个期间一次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然后到了一家头部会计所从事IPO审计工作。
注会考试我准备的时间应该是不低于两千五百个小时。在大学的时候可能就是学个基础,学个皮毛,但是有大概印象。在毕业那年备考,每天早上五点多钟起来,早上八点半上班,下午五点半下班后吃完饭六点继续学习,学到晚上十一二点。那年我是在做会计,这种状态持续了五六个月吧。
我在会计所从事了近四年的审计工作,其中做审计经理这个角色有两年多,初始一年多点是从审计员到高级审计员的过渡。因我从事审计行业之前就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理论比较扎实,在工作中也得到上层的认可,得到了更多的机遇,有了更多的职责承担。在会计所工作很苦,但我没有熬的感觉。
名片上我的头衔是审计经理、中国注册会计师。
我在刚入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定好了自己职业目标,那就是做一个会计所的合伙人。记得当时老师们说“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年入百万”。随着时间和阅历的增长,我现在的目标又放高了一些。如果有机会的话,最好是能够达到管理合伙人。管委会成员这样的。当然这个是可遇不可求的,现在还只能说是一个目标和想法。
我的座右铭座是”十年之前铸今时之我,今时之我铸十年之后”,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我在会计所成长相对比较快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加入会计所之前已经通过了注会考试,平均分七十分也不低。基础知识够了就差实战了。我入职的部门是从事资本市场的业务,这个实战和我的理论基础能高度的适配。理论得到验证后,对于我增加了信心。有了这个信心后,我主动找到领导说我想承担更多的职责,要有更大的权限,也就是我要升级晋升。我这样主动沟通想法并行动的年轻人是非常少的,我身边会这样做的应该是凤毛麟角。我的理念是自己想的事情一定要去主动的说出来,让大家了解情况好解决问题,不能让人家去猜。如果我不说,肯定没有机会。我的成长可以说是有一定的运气成份的,碰到了一个让我有机会施展的环境。
我在做什么
在做审计的最初期是熟悉工作流程,了解审计要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职责的变化,我的工作逐渐由内而外,不再是局限于内部的工作流程。现在主要工作更多的是沟通,内部与外部的协调。
近一段时间,白天都是在团队内部沟通,与拟IPO客户的高管进行沟通,把握企业财务数据和信息传递与各大上市板块的标准差距,企业在财务内控方面与上市差距。需要做的合规规范工作等,也还有一些信息收集的工作。
我审计入门的时候加班非常多,年审期间每天的这个工作量,按有效工时计算应该都在13到14个小时,曾经有一个月(4月)工作高达510个小时,基本一个月在办公室度过,其他月份期间工时在360小时多些。也就是扣除睡觉、用餐、路途、走神等,没有休息,每天大概要花16到17个小时在工作上。过年的时候也在做审计底稿。过了年审后稍微会好一点,可能会存在这个单休,当然也偶尔会有周末休息两天。这要看项目组的情况。像我们都是做IPO审计项目,在6月30日之前可能有一段喘息的机会。过了之后就慢慢的又会变成类似于年审期间的状态,但是会给一定的休息就是单休,然后IPO材料送审以后,如果这个时间节奏把握还可以的话可能又会恢复到这个双休,但时间会比较短。像我工作的前三年,基本上来没什么双休,基本上周末都是在加班中度过。每周七天,每天大概工作13到16个小时之间,下半年没有申报项目会好一些,这个工作强度应该是内资所天花板的节奏了。我的老同事去了四大或其他头部会计所的也都这么说。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后有些审计工作改用远程作业,有些项目也停止。所以对比起来,在非年审期间的劳动强度会好一点点。
在朋友圈里,我看到原审计人小罗说的这一段话就很适用IPO申报和审核过程:“很多人提到工作压力联想到的都是加班、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但其实真正压力大的,是你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重要工作。这种任务特别残酷,你做不出来就是做不出来,到时间就失败,连加班的机会都不会给你”。
做好这份工作需要是会计与审计的知识,以及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审计是要发现和指出问题,但指出问题的方式很重要,要让对方认可并接受,不能产生抵触心理。沟通要把握好对方的个性。我有意识的训练自己改变了说话的速度,说得慢,说得稳,会给人一种影响力,另外,说话慢一点有助于自己的思考,也会说得比较清楚。
做好这份工作的关键点是责任心以及对审计重点的把握。没有责任心的话,我们审计的风险将无限大。审计工作不抓重点的话,效率会比较低。
审计工作要展开的话,工作量是无穷无尽的。要区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比较大、有些问题是比较小。也不构成上市障碍。所以我们的时间分配主要集中于是否能够满足这个上市要求、披露信息和监管要求。要解决这些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有企业内部的、外部的、各类机构、政府事业单位,甚至还有需要媒体配合的。所以IPO审计这一块工作的范围其实有点大。
根据工作需要的学习,现在主要以看公众号、看各媒体平台发布的处罚信息(不止是对会计所的处罚),或者是找一些人聊聊专业做一些复盘,聊聊各种新情况。还有北京注协每年一本的专家技术提示这一块我基本都会研读。另外还有交易所、监管机构等的动态中需发现的一些重大问题提示,所里每年技术部也会发布审计技术提示研读。这些是提醒会计所工作当中一定要避免的。通过注册会计所考试,我已经有一个系统的框架,有一棵知识树的框架了。我是把公众号的这些知识变成一片片叶子粘贴在这棵大树上面的。等职业层次提高的时候,我会考虑去读一个MBA或EMBA。MBA的课程我大概看了一下,内容也不是特别难。读书的目标院校的话,现在想的是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这样的。当然,未来这都可能改变的。
我工作常用的APP就是微信,沟通和交流以微信为主,以邮箱为辅。正式的一些沟通与企业的沟通都是走邮件的形式。一些比较紧急的事情在微信上沟通。
我学习常用的APP也是微信。就是各个公众号的资料平台。另外的话就是。微信读书里面有一些财经相关的一些书籍。
这份工作主要的价值是能学以致用,当发现学的理论和实际能够一致,就会有收获感。因为在进入审计这个领域之后和之前我都做了很多准备,包括长时间的心理建设,做了很多的调研等。
这份工作的乐趣就是在IPO的过程中,看到自己做的一个项目逐步成长、成熟。拟IPO企业刚开始的时候按照上市要求并非那么规范,IPO过程中需要券商、会计所、律所等证券服务机构提出自己的专业见解,客户接受这些见解来规范运行。
工作中我最有成就感是与客户的双赢。就是按照上市的规则,合法合理合情的与客户达成一致意见,达到上市要求,既降低了审计的风险,也降低了企业的风险。在工作当中也会遇见双方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一定要坚守自己的这个信念,因为我们所做出的任何决定都是有支撑的。
工作碰到了最大的困难就是审计行业人员的流动性是非常大。对会计所来说,现在不管是从招人还是从留人来说的话都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真正留下来的,经验充分的那都是非常少。一个IPO项目在推进到关键时期,项目组成员可能因为受不了压力等原因而纷纷离职。而客户企业这边项目推进又比较急迫,可能这个月提出方案下个月就要申报。甚至是申报以后立马就是要进行一个反馈。这时候就会面临内忧外患的困难。对这个困难的解决,我的做法主要是内外两个方面的沟通。第一是在内部做好沟通。要清楚团队内部大家都是一个什么样的想法,了解组员身体状况、情绪状况、工作状况。关键时期最好是不要换人换岗,逼不得已情况真顶不住了,那只能由项目经理自己兜底负责了。第二个是做好外部沟通。大家的信念一致,拧成一股绳朝一个方向使力。
做审计近四年,我作为审计员参与了两个Ipo从申报到过会并发行股票部分过程。我自己做项目经理也做了一个从申报受理、反馈问询、上市委过会的项目。这个过程有各种辅导、各种审计。审计这个行业相对其他的各个行业来说是加班多,劳动强度比较大的,是比较影响身体健康的,没有一个好心态很难长期干下去。对我个人而言,是肯定要继续坚持的。因为机遇与风险都是并存的。我个人是事业心比较强的人,我愿意在审计或者相关行业继续发展。我个人也是对自己从软件和硬件方面做了定位评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也不羡慕其他行业,因为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顶尖人物。我会坚持下去,可能会延伸到财务咨询、内控、税务等相关业务。
工作第二年或第三年的时候我就有别的工作机会,是猎头公司或者朋友介绍的咨询公司、基金公司这样的。我大概了解了一下,从薪酬来说和做审计目前差异不大。但是工作时间是比审计好很多,加班相对于审计也没有那么频繁。之所以还留在这一行,还是因为我自己对这个行业有自己的情怀和念想。如果离开会计所,我想去嵌合度很高的一个平台,也就是能够让自己有用武之地的地方。我觉得最好的就是拟IPO企业的财务高管或者是董秘。
如果回到高考报志愿还是会选择一样。因为当时那几年最热门的专业就是会计和金融,报志愿就是随大流。我也不能想到人工智能专业现在会这么火,我家里长辈对于各行各业的的信息也没有那么深入透彻的了解,无法给出分析和建议。如果按照现在了解的,那可能会选择理工科,比如学习人工智能、生物基因工程。
我的思考
我觉得审计行业每年都在变化,但相对于朝阳行业变化可能会小一点儿。我认为审计这个行业它主要应对的我们人性当中的贪嗔痴。只要是工作流程中与人相关的,不管是专项审计、外部审计,都是要存在的。未来很多工作环环节慢慢的会被这个机器所替代,而不被机器所替代的那又是需要审计的新领域。
我个人看法:我认为关于审计的变化就需要理解审计起源,理论是来源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立,虽然中国两权大概率是一致;权力最终需要指人,有人的地方,存在个人私欲、利益相关也就是动机压力等多方因素,就会存在需要审计的领域。
这个工作要发挥价值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乙方身份。要获得审计费用、审计证据、实施审计程序等资源或进行工作,都很大的程度上会依赖于甲方。
会计所是属于这个脑力密集型行业的,现在变成了体力密集型。这很大程度影响了年轻人对于会计所的看法,影响他们是否继续从事这个行业的选择。我的朋友或认识的人,在考完注会以后基本到了担任项目经理的时候就离职了。做审计员或者高级审计员的时候他的压力可能是来源于内部分配工作量,做项目经理、审计经理的时候压力来自于内外部、上下级。并且到这个时候身体已经被摧残了好几年了,就像我们说的作为机器折旧期都快满了。我认识的很多优秀的人基本上都离职去了其他行业工作节奏慢一些的公司、工作时长短一些的工作岗位。目前在招聘中发现零零后、九零后末的人,家庭条件一般都不差,都不会太考虑这种加班非常强大的工作了。
注会知识我觉得和纯会计工作不一样,目前传统会计的话更多的是在术这个的层面,而注会更多是在道的层面,我感受到有一种思路或者说一种精神在里面。我觉得如果要从事审计或者会计这个行业,有意向获取更大的发展和机会空间,注会是一个必要的知识,因为它是一个框架性的理念存在。
我看到的
在工作领域当中的榜样或者机构的名单。我的主要榜样是我的合伙人,这是自己能感受到的,也能直接学习的,就是直接领导。外部的话,我觉得专业知识这一块是陈奕蔚(chenyiwei)老师。
所在的工作领域,有看好的年轻人。他们的特质很明显,就是在进入审计行业之前做了很多充分的准备,对审计有一定了解,从事审计工作目标很明确,不盲目。我认识了很多人,他们在读本科的时候大二就开始准备cpa考试和了解这个行业。然后在毕业的时候就一次过了六科或五科。这部分人进入会计所后,不管是从思想上,还是从专业知识的底蕴上都是能够非常完好的符合在事务所工作的一个专业形象。然后也是在这个行业中付出了汗水,理论结合实践成长起来会特别迅速,在事务所会走的快而稳一些。
推荐一本与会计人相关的正能量有关的书。我推荐的还是比较比较早期的书了。有两本,《四大那些事儿》《让数字说话》。这两本比较基础,也比较老了,但是能让外行的人员了解审计的工作。
附:本次访谈问题
来源:YCY会计行业观察 ,作者尹成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