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私募基金合伙人的职业自述和对年轻会计人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2-08-05浏览次数:258标签:振兴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专项审计

YCY会计人访谈是一个系列,访谈的目的是”展示和记录会计人星光“,访谈的是有时代代表性,有闪亮点的普通会计人,访谈是公益性的。YCY会计行业观察在以前做的访谈都是通过书面方式来做。在2022年改为先在腾讯会议室分享和答问互动,再整理为文字稿的方式。本访谈已经访谈5人,均来自YCY会计行业观察A1A2微信群,纳入计划访谈的有多人。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推荐或自荐访谈嘉宾。具体情况可点击标题下方的合集标签了解。

YCY会计人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1、分享嘉宾围绕相关的会计职场经历与见闻,就“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在想什么““我看到了什么”四类问题做分享。(详细问题请见附表)2、就与会人员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

本期访谈在202271日晚上举行,有39人参与了访谈,整个时长约110分钟。如下为本次分享的关键字。

如下为根据会议录音的整理稿摘要,经过本人审核。本文版权归访谈双方所有,写作者尹成彦仅为标注原创需要。

我是

我祖籍是广东兴宁,客家人,不过从小在海南长大,也可以说是海南人,现在上海。我在会计所、券商、企业集团、上市公司都做过,去年我与国金证券的前同事合伙成立了一家私募股权基金,目前在做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工作。工作上大家主要叫我曾总。但我个人并不是特别喜欢这种叫法。我一些投行的朋友主要叫我老曾,有一些朋友叫我德雄。我更喜欢这两个叫法。我是一个相对比较随和的人。

我的职业经历——电力公司、会计所、投行、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私募股权公司

我在中山大学读书的时候是没有什么目标的,也不勤奋,成绩是比较差的。19967月毕业后回到海口在电力部门做工程项目财会工作。那时候电力公司是很多人花钱都进不了"好单位"

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把注册会计师说得比较高大上,让我感觉我可能考不过,我成绩不好,又缺乏自信,所以我毕业以后前两年没有去报考。1998年开始国企改革,我也有了下岗的危机感。当时我的大学同学好多都考过了注会,我赶紧去考。1998年报了三门全过了,1999年审计差了三分,2000年才全科通过。1999年我在会计所的同学已经在脱钩改制后的会计所做合伙人,分房买车了。

2001年我进入立信长江会计所的海口分所,起步的月薪是950元。我跳到会计所是看重未来的发展,相信自己有能力考过证券期货资格注册会计师,那时候证券期货资格注册会计师的年薪8-10万元,是很高的收入。

2002年通过证券期货资格注册会计师考试,2003年国家出台了《行政许可法》,就停止了这个资格考试。因为家人的愿望,我申请并调动到了上海的总所工作,在这个期间意外地拿到了上海户籍,当时落户很简单。立信会计所派我到杭州、珠海、北京、山西、福州、厦门等地的分所做过质控负责人,我也在立信本部做了2年业务。那几年离开了家庭,今年这里明年那里,付出了很多,加班加点很多也没觉得特别辛苦。很多人都不愿意出去外地,我基本是服从所里的安排,那时候觉得认真把工作干好了,事务所会看到你的成绩,也没有想着要和领导表达出来,提出升职、加薪的要求。会计所也没有对我们的职业发展有所考虑。

2004年就有想法从会计事务所离职,那个时候刚开始保荐代表人考试。我当时在做IPO业务,看到投行的工作比会计师事务所轻松多了。我们中午、晚上加班加点,但是投行的人中午就去睡觉了,晚上就跟老板去吃饭了,剩下会计所的人在苦哈哈地工作。项目上投行的一个小伙子比我还小几岁,他考出了保荐代表人,公司给他们签约月薪是三万块钱。我看他们工作不错,而且他们考的那些东西在我看来是比较轻松的。不过当时家人反对我跳槽到投行,因为刚进入投行,没有考过保荐代表人的时候收入比在立信会计所要低不少,当时在立信的税后收入有二十几万。那时候刚买房,家庭经济主要靠我。过了4年到了2008年我34岁了,当时有35岁以后转行跳槽比较困难的说法。我感觉在会计所要做到合伙人的话也不容易。这跟我的性格有关系,我不太愿意去跟老板提什么条件,当时会计所也没有对我们这批在外地奔波的人有什么职业发展的安排。其实现在回头看,在我后面在分所做质控负责人的现在都是合伙人了。当年从立信海南调到上海有两个人,另一位现在还在立信,早已经是合伙人了,收入也挺好。我的性格是决策前考虑比较多,但一旦决定了以后我就不会改变主意。出来几个月后,还接到了会计所老板的电话,问我是否考虑回到事务所,我也没回去。

2007年保荐代表人就已经是百万年薪的收入了。所以我就在2008年跳到国金证券了。当年12月我就通过了保荐人考试,对我来说这个考试就是法律和财务,而这是我比较精通的。2008年那一年考试难度大,及格分数线还降分的,而我考的分数还可以。不过我后来并没能签IPO上市公司,碰到了房地产行业限制、IPO暂停等政策影响。上市客户签保代的没有,签协办和承做的上市项目倒是有几个。我就是本科毕业,没有去读硕士。现在要进投行的话研究生学历可能是一个必备的。

从投行跳槽到企业那时候我42岁了,在投行里面年龄已经算比较大。报材料的时候加班搞得很晚身体稍微有一些吃不消。我也想着到企业去当高管轻松一点,收入还更高。正好有一个认识的律师他服务的集团企业有这样一个机会,他对我比较认可就推荐了我。这个集团公司当时是遇到一个跟资本市场有关的难题,需要有人去帮助解决。解决完了以后我还做过这个集团的房地产公司的总裁。每个礼拜开例会听汇报,做指导。老板和员工对我的评价还可以,但是我自己不太喜欢这个朝九晚五打卡的工作,我还是喜欢金融相关工作,上下班比较自由闲散。后来我去了一家上市公司负责投资并购工作。

除了注册会计师,我在1999年通过了注册税务师、注册评估师考试,后来也通过了内部审计师(CIA)考试。我是在参加大学同学聚会中听说了CIA,后去广州参加的考试。那时候我们能得到的资讯比较少。我2003年通过律师考试,当时考律师是因为做IPO审计业务会遇到很多法律、税务问题。学了税务、学了法律后在很多问题的处理方面会考虑更全面一些,给企业的建议会更好,更符合实际,更不会出问题。对我来说,除了注册会计师证书外,其他证书对于换工作没什么用。但是在立信或者在国金证券,有这些证书对于工资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不过对于年轻人,基于未来工作发展规划,考取相应的证书是很有必要的,至少是一个学习能力、有上进心的证明。

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时候,我经常上中国会计视野论坛(bbs.esnai.com)。在投行的时候我经常上投行先锋论坛(www.tlxflt.com)。在这两个论坛也都当过版主。在投行时候就比较关注中国证监会官网和巨潮资讯网。现在主要是通过一些行业专业的微信公众号了解一些所投资行业的知识的信息,看一些行业研究报告。对比以前,我现在专业学习的热情减弱了很多,跑步、学英语相对多些。我参加了跑团,我跑马拉松,我想看懂英文新闻,我想以后出去旅游能用英语交流。

回顾我的职业发展,真是浪费了好多时间。1996年毕业,2001年才跳槽出来,前面五年是荒废了。我2008年才跳槽到投行已经很晚了。如果是2004年跳槽的话,那整个的年代完全是不同的,在2004年是项目缺人签字,到2009年就得排队签字了。整个供需已经发生改变了。

我们70后是遇到了中国最高速发展、行业也最高速发展的时代,这是我的幸运。我读书的时候不勤奋,工作以后比较勤奋了,但是我也并没有特别大的这个目标,没有要做到什么级别领导之类的想法。我没有座右铭。也就是认真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我对物质生活没有太大的欲望,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不高。

如果再回到从前,我会更加地珍惜时间,会设定目标,更快作出选择。在大学我就会认真读书,不会庸庸碌碌地混过四年,那就可能够条件抓住新加坡商会赞助的去新加坡读书机会。回到刚进入职场的1996年我也肯定会选择不一样。我可能就不回到海口了,我可能就在广州找个工作,然后一毕业就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然后去发展,而不会荒废那五年。有没有那五年,人的发展差异很大的,人生非常快。也会在2004年就跳槽离开会计所,而不是耗到2008年才离开。

关于现在的私募股权基金工作

现在大大小小的私募非常之多,我估计要几万家。这个行业在国内发展二十几年了,最早是一批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引进到国内。创业板和科创板的开设让私募股权基金大火。但现在创投是非常难做的,好多基金的投资回报率不高。现在募资也困难。这个行业其实不好做的。

我原来没想到做私募股权基金。是我原来在国金证券的领导要创业,他希望我能够跟他一块来做,他人比较靠谱。我的想法是:能做起来最好,即使是做得一般也没关系,反正在这个行业里面慢慢做吧。我们现在的募资是一个多亿,目标是三四年内能做到十个亿的这个规模。

私募投资这个工作不是很忙,这是我选择这个工作的一个原因。几年前我就不太想做太忙碌的工作,我觉得是时候过更有质量的生活。

我们这个基金主要的投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新能源,一个是高端制造。我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和看项目。筛选项目,评估是否符合我们的投资方向,研究公司在行业的地位和发展前景,签订保密协议、安排尽调,合适则上投委会。财务的尽调会找会计师事务所来协助,法律和其他的事我们自己到现场去做。去和公司各部门的主管进行访谈,跟公司老板做一些沟通,了解老板和企业的创业史,看他对未来的规划。案头工作主要是投资经理在做,我主要还是跟高管、老板做一些沟通。

这个工作和我原来的会计工作经验是有关系的。指导下属的案头工作,审核报告,都需要这些经验。会计、法律知识是我现在工作需要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基础,但投资最需要的关键能力之一还是察言观色了解一个人的能力,这一点我还需要继续学习。投资就是投人,如果老板不行,团队不行,即使所在的行业还不错你也可能血本无归。关键能力之二是判断一个行业的发展前景。

金融行业的鄙视链里,投资是在顶端的。以前在证券公司,我们就把集团投资板块的人叫老板。现在回头看,我当时选择去投行而不是投资板块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跟着老板做投资的人都发大财了,做投行其实是打工的。在金融行业里面有句话:钱生钱的业务是最赚钱的,业务生钱的其实是不挣钱的。社会上原来认为保荐代表人很挣钱,其实这在金融岗位链条里面算比较低端。

(注:金融圈鄙视链说法很多,其中一个是私募 > 公募 > 投行 > 战略咨询> 商业银行> 四大 >其他)

私募主要是招聘几类人,一个是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工作过的人,可以负责一些日常的尽调、投后管理的工作。还有一个是招有某个行业的专业经验的人,比如医生、化学博士。所以在私募的合伙人层面有一些是原来的企业高管,比如联想的原CFO马雪征、光明乳业的原董事长王佳芬。在国外做投资的人是年龄比较大的,有一个行业十几年二十年长期耕耘经验、有管理经验,对他们判断行业和企业非常重要。

在私募公司有行业经验的人薪水是比较高的,因为对投资来说关键的是选行业。有行业经验的人能跟技术人员、跟老板谈一些细节问题并判断这个说得到底是真是假。而财会、法律经验的人主要还是看财务指标、公司治理之类的,看是否符合上市要求。这类型的人才进入私募后,要在工作当中慢慢学习行业的知识。

私募投资工作最大的困难是募资。你要让有钱的投资人相信你的眼光、相信你的判断力,能够把钱给你投到项目上,这个是一个难度很大的事情。还有一个困难,就是好的项目说服老板让你能投进去。很好的项目并不缺钱,缺的是你能给它带来的其他资源。

私募基金这个行业的发展,我觉得还是强者恒强的。有钱的投资人很聪明,他们愿意把钱投给有品牌的机构,而不是给没有投资业绩的公司。从中国近二十几年投资历史来看,在这个领域做得最成功的机构之一应该是红杉资本,我觉得跟沈南鹏是有关系的。他的风格看好一个行业,就把一个行业这个赛道上稍微好一点的公司全部都投了。这样,有任何一个企业发展起来了,即使其他企业死掉了,那整个投资回报率也会不错。当然这样的模式不是一般机构可以学的。

给年轻会计人的建议

工作、生活我都没有非常明确目标,我这是不好的。特别对年轻人来说,必须要有目标。我觉得像前面你访谈那个年轻人,他的做法,我是比较欣赏的。就是对自己要有要求,要把你的这个想法跟领导去沟通,其实领导也希望他底下人有这种欲望,有欲望才会努力,对公司也是有好处的。年轻人必须要有一个三五年的目标,想三年五年后成为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样位置,我现在要做哪些努力。如果你没有任何目标的话,时间很容易就过了。

我看到我女儿的大学同学,有没有目标,有没有为目标努力,读书四五年后的差距非常大。有的毕业就申到了美国名校或百万年薪,有的还发愁GPA太低,研究生申不到好的学校,就业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大学的四年享受了轻松愉快的时光,以后他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可能追回原来的落差。

如果家庭没有资源,个人也没有IT方面过人禀赋,我特别推荐毕业去会计师事务所或律师事务所工作。这至少是一门技术,很多单位都需要。只要你认真投入去学习,工作,结果一般还是可以的,中等或偏上生活是有保障的。很多人不愿意进会计所,觉得太辛苦了。但是你现在不累,那可能你到了40岁你会更累。我是前面十几年挺累的,现在是相对比较轻松的。我不太建议年轻人去银行,因为我觉得银行工作是需要你有资源,没有资源的话在银行发展也不太容易,跳槽出来转行也很难,因为在银行没有学到其他行业很适用的一些技能。年轻人不能怕吃苦,怕吃苦对未来发展是有很大的局限。

在会计所工作,你不是简单地算账、查账,你在审计的过程中在不断地学习,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管理。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很多的。但是在会计所你做不到经理、做不到合伙人,你可以去投行,去投资公司,去企业,可以做的工作方向非常之多,你不用担心没有工作。

建议年轻的会计人要多在工作中学习积累行业知识。有好多微信公众号、网上的讲座都可以学到行业知识。现在财务越来越强调业财融合,不懂业务的财务人是没有大的发展前景的。

年轻人对目前的位置觉得不满意,可以选择跳槽,跳槽是提高体现自己价值的一种方式,但不要频繁地跳槽。要找到一个好的公司然后坚持下去,跟随公司发展壮大,然后自己得到发展。

年轻人必须要勤快,不要去过多考虑996问题。在会计所工作的时候,我有过大年三十都在工作的经历,工作到大年初一。有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早上两三点钟下班,早上七点多又起床工作。就这么一个月特别赶的。所以今年第一个访谈人说的有一个月工作510小时是没什么可质疑的,又不是一年里面每个月都这样。

这些年我推荐了一些年轻人进入会计所或投行工作或实习,我很愿意去给这些年轻人机会。其实有的年轻人我并不算特别了解,有过接触,有机会就推荐了。比如有一个曾经在A1微信群的湖南小伙子,他的本科学校很一般,我在长沙出差的时候和他见面聊过。但是他非常热爱学习,也很有想法,他在湖南当地的小会计所、证券资格会计所、深圳的证券资格所都做过,想回长沙了,正好我投的那个企业需要财务总监,我就把他推荐过去了。年轻人应该有忘年交,在做好专业的同时多跟人打交道,多接触人,这样才会有机会。要以诚待人,在能力范围内给人帮助,这也是让人了解你的机会,要主动让人看到你的优点,知道你的想法,这样有机会的时候别人才会想到你。

我认为成功的人一个共同点是格局大。国金证券创始人,涌金投资创始人魏东我没见过他,但我经常听到有人讲述他的故事。在他逝世后,他的管理风格还在一直影响这家公司。他很愿意跟大家分享利益,对待这个员工也很平等,就像对待兄弟。他是严格兑现年终奖的,而且要求必须在春节前发放。大概是2010年那年国金证券挣了不少钱,当时给我们发的奖金让我们都很惊讶,对我来说是非常可观的数字。他不怕员工跑了,来去是自由的,不会用年终奖发放时间来阻拦你。我一个老同事从国金证券离职办理手续很快,到另一家券商两个月都没办好,就又回来国金证券了。我离开国金证券两三年了,原来的项目奖金还是都给我发。立信会计所的朱老板也是类似,我在立信会计所的时候,是要求在大年28中午之前发放年终奖的。

我觉得失败人的共同点——懒、缺乏毅力。中国的这几十年机会是非常多的,你只要是勤快,只要是努力,就算你没有特别大的目标,也可以做得不错。比如我也没有特别高的大目标,我的目标就是干一份工作就要认真干好,工作付出了总会有回报。考各种证书也是的,既然报名了考试,就要认真复习,确保通过。比如我们国家的考试并不是特别难的,不是学这专业的人也能考过,但是很多学这专业的人反而考不过,还是缺乏毅力,怕吃苦。

留在上海的难度的非常大,这和我当年来上海的情况完全不同了,那时候几年的收入可以买一套房子。现在很困难了,现在上海的房价高得不得了了,年轻人靠自己的薪水难以购买,要父母帮助。我认为年轻人不一定要坚持在一线城市,二线或准一线城市也是可以考虑的。我不建议年轻人一定得留在北上广深,除非对自己的能力非常非常有自信,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有很好的发展,能够在收入等各方面有很大的这个飞跃。

问答(部分):

1.这个财务转销售人多不多?

财务转销售是比较少的,销售需要更强的能力,需要一些激情,不是欺骗,但可能需要把一说成五,要描绘一个很好的远景,要调动客户的激情、刺激行动。这个能力是很难的。当然我们其实很多工作都是销售,比如我们募资也是销售。能把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合伙人也需要有好的销售能力。

2.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其实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我本人处理得也不好。以前常年出差在外,陪家人的时间偏少。不过只要是在上海,我都会去参加女儿的家长会,接她放学,从女儿高二开始,听各种升学讲座,为她规划未来的升学路径。中国的男性在家庭方面的投入相对工作是要少一些,可能有客观因素,但主观思想必须要有所改变。

3.从会计所转行到企业的适应问题

答:很多人从会计所转到企业不适应,因为会计所的人际关系是非常简单的,企业的是很复杂的。会计所的人去企业,在专业上没问题,要有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思想准备。

4.该在会计所坚守还是去企业?

答:如果你觉得我在事务所是有发展的,跟客户沟通也不错,合伙人也比较赏识我,我能够从项目经理、高级经理一步步往上走到合伙人。那其实在会计所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我有一位在立信会计所的朋友他的收入非常高,比大部分投行人都要高。他的高级经理收入也很高,也是比很多投行的人要高。所以在会计所的人并不是一定要跳出去,看你自己到底是不是适合会计所。

附:访谈问题

来源:YCY会计行业观察

事务所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共绘网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服务电话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55--83487163 / 82911663

QQ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