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业改革走向何方?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366标签:深圳企业报税,深圳财务审计

裁员。股价暴跌。一系列旨在强制推进银行业经营方式彻底改革的监管规定随之出台。

在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闭三年后的今天,全球投行业的前景可谓是本次金融危机以来最糟糕的。

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在最近的一份投行业分析报告中警告称,“投行业处于守势,日渐衰落。”

2009年那段相对繁荣的时期已离我们远去。当时,得益于前所未有的财政刺激和伴随而来的债市活动激增,各银行的投行部门实现了巨额的营收——尽管它们减记了大量坏账。

虽然纳税人在出手纾困银行业体系之后强烈要求它纠正错误,但巴克莱(Barclays)、瑞信(Credit Suisse)和高盛(Goldman Sachs)等银行却继续大举招人,新雇了好几千名员工,以求从实力受损的对手那里抢走市场份额。

然而,和大多数政治家一样,资深银行家都预期经济复苏会更加强劲,未能预见到欧元区日趋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造成的影响。因此,目前大多数投行的员工队伍都太过臃肿,尤其是在“后台支持部门”的某些运营岗位上——这些岗位对提升公司利润毫无作用。

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已开始毫不留情地削减成本,这让人不禁想起以往的历次衰退。过去几周里,全行业宣布的裁员人数已超过6万,其中汇丰(HSBC)、高盛和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等银行的裁员幅度为2%至5%。另外还有警告称,如果业务活跃度不能显著回升,就将宣布进一步的裁员。

对于高管来说,降低留下的员工的薪酬,仍是一个虽然棘手却又必不可少的步骤。高管们承认,由于利润缩水,以工资和奖金形式把近一半营收分发给员工的做法难以为继。

监管机构已强制投行整改其薪酬构建方式。大多数银行家正在领取较以往更低的现金奖金和更高的固定工资,这从理论上削弱了他们为获得一次性报酬而建立过于冒险头寸的动机。

然而,银行监管当局普遍不愿限制总体薪酬水平,这使得大多数银行的薪酬仍保持在(甚至高于)危机前的水平。不过,目前有迹象表明,银行自身正在限制薪酬;以高盛为例,该行驻伦敦的几百名资深银行家近来被“提醒”:由于英国威胁对奖金发放展开整治,该行在2009年约定的临时性高工资将到期终止,不会续期。

“我是否认为在这个行业里,表现最好的人才依然能够拿到极高的薪酬?是的,我认为是这样,”一家投行驻英国的主管表示。“但我也认为,中等、甚至中等偏上人才的薪酬将会降低。”

大力削减成本之举已给投行业带来实质性成果。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日前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就11家大型欧洲投行而言,其2011年年中的盈利水平(以拨备前利润相对于资产的百分比衡量)比2007年年底高出约40%。

但是,削减成本之举不足以使利润提高到危机前水平,这是因为在当前环境下,投行某些利润最丰厚的交易业务,如以自有资金从事的“自营”交易,已被监管当局叫停。

更重要的是,全球监管机构建立的新监管框架大幅提高了资本金要求,迫使投行缩减资本密集型业务,尤其是作为投行核心收入来源的固定收益交易。

此外,在推行更全面改革、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健性方面,监管当局的行动还远未结束。银行高管们以英国为例表示,该国采取的、强迫全能型银行集团围绕自身英国零售银行业务设立“防火墙”的措施,可能会对利润造成严重拖累并大幅削弱它们的放贷能力。

瑞银(UBS)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银行,已经调低了为自身投行业务设定的雄伟目标。其它银行则仍在针对自己拥有相应的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偏好来参与竞争的市场,进行具体到各项业务、各个部门的分析。

对于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和花旗集团(Citigroup)等最大的银行集团而言,重大挑战将是建立一体化的全球业务、不在追逐新兴市场的增长上耗费太多资金。

资深银行家表示,处于这场战争最前沿的将是技术,而不是人才。同样处于最前沿的还有,从最重要客户那里极力赚取最多的收入,扩大利基产品的利润率,打破不同业务种类之间的界限、以把银行的一整套服务销售出去。

无论是危机前还是危机后,投行都轻松地赚到了利润。现在,它们最大的希望在于提升管理水平。

英国《金融时报》梅根•墨菲              

事务所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共绘网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服务电话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55--83487163 / 82911663

QQ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