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评《审计报告》:戛然而止的PPP能否迎来新生?!

发布日期:2023-09-13浏览次数:71标签:审计、财会、税务,工商代理、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业

2023年6月26日,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报告”)。

对于基建领域关心的PPP项目审计情况,《审计报告》显示:

此次重点抽查了18个省市本级及187个地区计划总投资1.53万亿元的408个项目。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入库环节审核不严。11个地区的19个项目是由中介机构通过夸大预期收入、调减财政支出责任等方式虚假包装后得以入库,其中14个项目存在政府部门虚构财政财务数据的现象。

二是履约环节不尽诚信。11个地区的14个项目以承诺办理用地手续引入社会资本,但由于占用基本农田无法获得用地许可等,导致项目因土地未落实而停工停建或进度缓慢。

三是建设运营环节不当推责揽责。一方面,6个地区将新城新区产业规划、城市运营等职能,与具体项目“整体打包”交由社会资本方实施,因远超社会资本方能力,大多半途而废。另一方面,10个地区在15个项目中违规约定由政府方或当地国企负责运营,不当承担了应由社会资本方承担的风险。部分项目形成损失浪费。至2022 年6 月底,有151个项目进展缓慢、停工甚至烂尾等,造成国有资产损失17.22 亿元;10个地区违规建设10个会议场馆或景观工程等,涉及计划投资75.66 亿元。

在审计建议部分,没有明确提及PPP。

众所周知,今年PPP领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某些部门及人士甚至是谈PPP色变。昨天的“小甜甜”,八年时间彻底蜕变成了“牛夫人”,实在是令人唏嘘。话说回来,“烹小鲜”和“翻烧饼”都算是做饭技能,因此这就不足为奇了。

既然是公开信息,公开谈论应该不算是违反纪律了。《审计报告》释放了什么信号,对于后续工作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笔者在此斗胆猜测(并非推测)一下。

第一,PPP功过是非的靴子基本落地。事实上,PPP项目的审计是例行节目。据某些地方政府反映,年初还正常开展的PPP项目审计,到三月份开始偏离之前的工作预期。今年引起PPP惊涛骇浪的据说是审计部门发现的某些PPP项目问题引起高层关注。在此背景下财政部门为此火速内部发文,要求对各PPP项目进行彻底核查。期间PPP项目信息库也不能正常访问,一时间风声鹤唳。按正常逻辑,如果高层对于PPP政策有进一步的批示,审计部门应该会将有关精神直接反映在后面的正式《审计报告》中,也算是给各界一个面上的说法。笔者看来,《审计报告》披露的PPP领域问题,主要还是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对于PPP政策本身,并没有做负面评价。因此,笔者猜测,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高层对PPP的认识,PPP领域出现的问题是个案,出在执行层面,而非政策本身。经是好经,念歪了。

第二,PPP政策的存废,关系到政府信誉,也关系到营商环境。经过数年发展,PPP已经形成了巨大存量市场。如果按今天的标准去看八年前的项目,肯定有各种不足,这也符合事物发展规律。PPP项目由政府发起,政府应该要有基本契约精神。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法不溯及既往,这是底线。对于存在瑕疵的项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断完善,才是正道。不顾其中复杂的历史经纬,不顾投资人的反对,政府“耍流氓”式的强行修改PPP合同,我们对此表示强烈反对。

第三,PPP模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客观来说,目前的环境下,目前没有发展出比PPP更好的模式。应该P允许其发展,但预计实施难度会增加。

第四,PPP项目入库审核,虽然争议不少,但作为提高PPP质量的抓手,目前好像并没有更好的手段。既然《审计报告》都说入库审核不严,那么以后审核流程和环节应该会继续加强。但已经关停的PPP信息库,是否到了升级打开的季节?

第五,中介机构作用关键,责任重大。至少,再差的中介机构也能起个背锅的作用。

第六,履约不诚信,这好像是点了政府的名。PPP项目发起,政府要做好前期论证和协调,领导不要来“PPP”“(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才能避免承诺不能兑现。

第七,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是唯一被点名的项目类型。近几年这类PPP项目的增量基本无迹可寻,看来存量也到了整改或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毕竟,土地财政式微,思路是要换一换了。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模式已不红。

第八,运营安排存在不当,这是老问题。然而,风险分担不能简单以主体做界定标准。

第九,工程进展不顺利,原因很多,但这是PPP自身的问题么,或者说,这是PPP专有的问题么?部分地区违规建设会议场馆或景观工程,没有领会精神按照中央要求过苦日子,这着实该批。

第十,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各地政府财力明显下滑,大量PPP项目进入付费周期后,政府拖欠现象普遍。除了支付风险外,政策不稳定是投资人最为担心的因素。推进PPP要稳定预期,信心比黄金重要。然而,当下经济环境的利空因素太多,即便有战略定力,可能也是“不投资”的战略定力,因此,即便PPP进入新常态,这轮折腾的影响短期内可能也不会消除。

几经风雨的PPP能否迎来新生,让我们拭目以待。

<结束>

作者:大明湖边             

来源:财经律镜             

事务所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共绘网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服务电话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55--83487163 / 82911663

QQ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