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开展审前调查是做好研究型审计的基础

发布日期:2024-12-16浏览次数:6标签:振兴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审计和咨询服务

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实现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近几年各级审计机关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为例,探讨在审前调查阶段加强研究型审计的方式和重点,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的调查研究,排除盲区找准重点,制定高质量审计的实施方案,体现以问题成果为导向,从而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成效。

一、加强对审计对象的全方位差异化研究

部门预算审计对象数量多,行业领域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审计面对的环境、对象和内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也同步发生着变化,不能用固有思维去面对新的审计对象,要以调查研究思维,开展对审计对象的全面研究,掌握每个审计对象的特点。

一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发展背景。在统一工作方案下组织开展的部门预算审计被审计对象职能各不相同,应审前重视开展各预算单位的调查分析,紧扣各部门单位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改革方向,贯通“政治—政策—项目—资金”链条,找准被审计对象所在领域重点,例如对教育、民政等部门,要将落实国家民生政策作为审计目标重点;对交通、水利等部门,应把关注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同时,在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前,还需关注部门机构改革的职能变化,包括所属单位或内设机构的拆分、合并和划转等,职能的转变也伴随着资金或项目的增减,以及经济活动的变化,因此,对审计对象的研究需与时俱进,紧跟政策的步伐。

二是找准被审计单位主责主业。调查中需掌握清楚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职责和业务运行管理模式,把党中央、国务院对该行业领域的工作要求和地方党委政府对该部门的具体工作部署落实融入审计目标,同步关注社会舆情热点及外界建议,结合被审计部门业务,加强数据分析,认真研究部门预算和管理特点,将主要预算项目资金、审计整改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重大违法违规、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等方面作为审计关注的重点事项。

三是建立被审计对象信息库。搜集整理被审计对象多个年度的财政财务等相关数据,统计近年来该部门涉及的重点项目和资金规模;统计往年审计反映问题,同时借鉴该部门接受纪检巡视巡察和上级部门监督检查结果,以及信访举报、社会舆论监督反映的问题情况,梳理反映问题数量和种类分布,是否存在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归纳整理针对该领域的政策文件法规库,并不断更新完善,剔除已失效、不适应当前发展所需的文件规定。

二、排查盲区漏洞找准审计实施切入重点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虽然年年审,但为进一步提升审计成效,扩大审计监督覆盖范围和监督力度,需要发掘和排查审计监督的盲区盲点,找准审计实施的目标重点,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严肃财经纪律,推动政策有效落实。

一是扫除所属单位监督盲区。一些部门存在大量的所属二三级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审计组通常习惯于将部门本级作为重点,对所属单位关注度不够,每年预算执行审计大部分工作时间驻留在机关本级,下沉到所属单位现场延伸较少,尤其对一些派驻外地机构等少有到过现场审计。对于有的部门行业,还存在一些下属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分布广、小而散,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制度还不够健全,部分游离于审计监管之外的状况,需要进一步得到改善,审计关注重点应向所属单位和企业倾斜。

二是锁定各渠道资金监督盲点。部门单位的收入来源形式多样,除了常见的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外,还包括捐赠收入、投资收益等其他收入,以及实有资金账户资金使用情况。在审计中不能仅关注财政拨款等主要来源资金,忽略其他渠道来源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久而久之将造成部门单位对财政资金使用日趋规范,对非财政资金管理愈加松懈,形成了违纪违规行为发生的“温床”向外转移,审计人员在审前调查阶段需了解被审计单位其他来源渠道资金以往接受审计情况,对未曾审计过的应作为后续关注的重点。

三是排查资金使用环节监管漏洞。部分审计人员在较多关注单位自身实施的项目经费支出,对部门管理的专项资金审计关注度不够,仅关注资金下达拨付环节,缺少对资金使用效果的后续审查。上级下达或本级配套安排专项资金通常与部门主要职责和工作重点紧密相连,专项资金使用是否规范有效,反映对国家重大政策是否落地落实,例如,一些资金层层拨至乡镇村,资金发挥的效果关乎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福祉,审计人员应加强对专项资金下达末端效益情况延伸,尤其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开展穿透式审计,紧盯好公共资金使用的“最后一公里”。

三、制定高质量审计实施行动指南

在审计实施中,部分审计人员对实施方案的作用认识不足,忽略审计实施方案在规范实施程序、指导操作流程等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通过对审计对象的调查与研究,制定高质量的实施方案,是提升现场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是审计内容与审计目标紧密结合。审计实施方案的制定应紧密围绕审计工作方案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体现研究型审计思维,将对政策理论的研究和审计实践相结合,细化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明确审计对象和范围,围绕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推动规范权力运行,加强重大专项资金分配和使用管理等目标,着力揭示和反映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体现成果导向性。

二是审计重点契合被审计单位职能特点。高质量的审计实施方案在编制重点事项时,应当契合不同部门的职能特点,尤其对于统一总体工作方案下开展的多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切忌对工作方案内容照搬照抄,形成的实施方案千篇一律,未能体现审计人员对不同审计对象的研究分析。通过对审计对象的调查研究,制定不同的审计关注重点,充分体现聚焦部门主要职能职责,形成的实施方案各有特色,体现实施方案的针对性。

三是充分体现前期调查研究成果。前期通过调查走访、座谈记录、电子数据疑点分析等灵活多样的调查研究方式,在摸清掌握审计对象的基本状况后,进一步对调查搜集来的资料深入分析,切勿浅尝辄止,使审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施方案的审计重点事项要突出反映部门核心职责,反映前期调查分析掌握的问题线索或疑点,突出问题和风险导向,找准审计切入点,确定延伸审计的单位对象,评估重点事项的风险水平,提高实施方案的操作性。

四是合理高效配置审计资源。从调查研究阶段起,调动审计组所有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保证审计内容全面的基础上,在实施方案中进行细化分工,发挥各自所长,使审计组成员形成最大“合力”。实施方案在现场时间和审计事项的安排布局上也应有所侧重,对重点事项预留更充足的时限,遵循以质量优先为原则,力求提高实施方案的有效性,避免在后续延伸调查过程中因时间紧迫而草草收工,形成“龙头蛇尾”。

转自:审计工作            

事务所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共绘网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服务电话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55--83487163 / 82911663

QQ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