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9686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6447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6116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5629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5336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5297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5247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5168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5139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4924
很久以来,我就一直想提出这个问题,但却迟迟没有动笔。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将会得罪很多人,而且几乎会引起公愤的问题。这个问题后面的潜台词很明显,那就是:中国人不成熟,或至少不那么成熟。
当然,这里所说的成熟,不是生理上的成熟,而是精神上的成熟;而当我们把中国人作为一个集体概念,来谈论其是否成熟的时候,那谈的无疑是中国人集体精神世界的成熟程度问题。既然这样,如果没有细致的观察、客观的分析、严密的逻辑,这个命题很可能会引起全民族的公愤和声讨。
要反对这一命题的理由太多了,随便举几个出来吧:
其一,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勤劳勇敢的传统;说中国人不成熟,那就等同于对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侮辱。
其二,中国人是一个集体概念,而这个集体概念是由每一个个体组成的;个体的特征,即便具有群体意义,也不能上升为“中国人不成熟”这样一个笼统、武断的结论。
其三,若要讨论“中国人成熟吗”,那首先要讨论“成熟的标准是什么”。接受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切忌以西方的标准来看中国问题,更切忌以“教师爷”的方式对中国问题指手画脚,不然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在中国大地上不受欢迎,甚至遭到“痛打”。
其四,即便中国人的民族集体性格中有一些缺点(我们的前辈柏杨就有过“丑陋的中国人”的著述,同辈的龙应台也曾写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但若以偏概全,或无限拔高,将这些集体性格中的缺点上升为“中国人不成熟”的命题来加以概括,还是会伤害我们这个民族的绝大多数善良的人们。
这样的反对理由还可以举出很多。这都是导致我这些年虽不断思考,但却始终没有动笔成书的原因。
但另一方面,导致我产生冲动来提出这一命题的理由也很多:
其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百年现代化之路走得非常崎岖,撇开道路本身的曲折,值得注意的是:其间的许多弯路本可以避免,而完全是由于我们的主观认知程度不到位。百年的血雨腥风、国共斗争,其实都是为了救国,;但救国为什么一定要让空气中充满血腥,这样的民族成熟吗?
其二,中国百年现代化,曲折中前进,坎坷中奋进,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好不容易到了中国崛起,扬眉吐气,但回头一看,百年前提出的许多精神领域里的目标,几乎一个都没有实现。历史走了百年,似乎又回到了原点,而且离当年精神领域的目标更加遥远了。这样的民族成熟吗?
其三,最近三十年,我们的改革开放发展很快,中国一跃而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改革到了一定阶段就无法继续推进,阻力重重;面对阻力,我们的许多精英再次展开左右方向之争,抓住的是表面的情绪,绕过的是问题的核心,一如我们的前辈也是绕过了问题的核心,经常为同一个目标、不同的切入方式而打得你死我活。这样的民族成熟吗?
其四,中国发展之快有目共睹,但心灵的虚无和迷茫也令人十分吃惊。当财富日益丰厚的时候,在这片土地上,因为有毒食品盛行,人们居然开始为“吃什么安全”而发愁;小女孩倒地,大白天被两辆货车碾过,18个路人居然视而不见。赚钱昧着良心,做人没了底线。这样的民族成熟吗?
其五,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物质贫困,心灵开放,90年代开始却正好相反,物质富裕,心灵封闭。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了。中国人的物质更加富裕了,但心灵是更开放还是更封闭了?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随着物质的日渐富裕,中国人日益迷茫却是不争的事实。所谓迷茫,就是觉得未来不可知。于是,就有了那么多的富人移民。富裕了,反而迷茫了;发达了,反而移民了。这样的民族成熟吗?
其六,过去的百年,我们一直仰视西方;但一夜暴富之后,我们开始俯视西方。过去的谦卑和自卑,今天的自信与自负,是那么迅速而自然地在我们的身上交替呈现。只是,当我们的经济总量已超过大多数西方国家,因而一不小心由自信走向自负乃至傲慢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国内转型仅处于西方国家百年前的水平,而我们却并不自知,甚至依然自大。这样的民族成熟吗?
其七,我们的民族正在崛起,但因积弱贫穷的历史而依然残留悲情,这种悲情之上的崛起,使得我们的行为时而悲愤、时而亢奋。这个时候,我们尤其对军事感兴趣,对“强国之梦”感到亢奋,而对思想却异常漠然。这就犹如一个满腔悲愤的十几岁少年,手持一挺机关枪。这样的民族成熟吗?
其八,我们的民族饱经风霜,有时像一个五千岁的老人,因负荷太重而显得保守、迟钝;但在崛起期有时又像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肌肉日长而又似懂非懂。今天的中国,到底是老人的迟钝还是少年的鲁莽?一些问题上该有的锐利,中国似乎没有;而另一些问题上不该有的咄咄逼人,中国则似乎又占尽先机。这样的民族成熟吗?
其九,历史上凡是崛起而又稳健的民族,必然经过一个重要的阶段,那就是思想启蒙,亦即通过大规模的公共讨论,对全民的集体精神展开一场洗涤。经过一番启蒙,大多数人的心灵深处将呈现很大不同,保守将变得开明,激进将变得理性,鲁莽将变得稳健,进取而不具威胁,雄心勃勃而不再咄咄逼人。中国从来就没有经历过思想启蒙,但恰恰就在这样的基础上崛起了。这样的民族成熟吗?
其十,我们这个民族有过辉煌的成就,但也犯过很严重的错误。但我们从来就只是歌颂成就,不反思错误,尤其不反思民族集体犯过的错误。人人都知道,不清醒反思历史,就不可能有稳健的未来。今天的中国就处于这样的状态。这样的民族成熟吗?
十一、即便有所谓的反思或讨论,我们更多习惯于“大批判”式的风格:无论什么事,我们都习惯于将责任推给某一个个人或集团,大家群起攻之,口诛笔伐,于是个体的责任解脱了,世界照旧,中国的艰难循环依然。殊不知,中国的问题虽多,但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我们每个个体的素质。只是我们经常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样的民族成熟吗?
十二、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有健康的公共讨论。然而,今天的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公共空间已经出现,但公共讨论却没有形成。充斥今天公共舆论的是网络谩骂和围观,甚至就连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教授也因骂而一举成名、博得掌声,甚至还获得“自由与包容”的保护。这样的民族成熟吗?
我不能,也不愿再往下写了,不然就一不小心慢慢地写成一本书了。上面的这些问题,有些涉及的是中国问题的表层,有些则触及到中国问题的深层和精神本质。
多少年来,我们似乎一直在谈中国的问题和它的解决方案。多年来我们谈问题,大都是在谈问题的表层,而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由于没有触及到本质,所以我们只能在表层上打转,在情绪上争执。
同时,由于情绪占了上风,所以当我们谈解决问题的方案时,首先占据上风的也是情绪。为了情绪,我们可以互相指责、互相排斥,甚至互相杀戮,岂不知这些方案都是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只不过切入点有所不同而已。
等到有一天所有的指责、排斥和杀戮都完成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问题是,这个认识经常来得太晚了,我们已经为这些指责、排斥和杀戮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太高的代价。
更可恶和可笑的是,我们往往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刚刚为一场闹剧付完高昂的学费,我们又开始为下一场闹剧支付更高昂的学费。拆了建,建了拆,这些我们很熟悉的逻辑循环,又岂止于一般的市政或基建项目建设?
多少年来,我们经常在做这样一些十分可笑的事情。更可笑的是,这些可笑的事情,我们往往做得十分投入,似乎人人都在从事一件伟大而正义的事业。这就更具有喜剧或悲剧色彩了。
一切的一切,最后都不得不归结到这些“喜剧”或“悲剧”的演员或导演身上。这些演员或导演,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中国人集合起来,就有了中华民族这个整体。因此,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必定有一些集体的文化基因、民族性格和精神世界里的共同特征。
正是这些共同特征,导致我们不时出演一些“戏剧”,最后演着演着就演成了“悲剧”或“喜剧”,浪费了我们民族的时间和资源;更重要的是,这些“悲剧”或“喜剧”使我们民族经常走在一条不确定和不稳健的道路上。
这就不得不让人提出“中国:需要更成熟”这个可能会招致公愤的问题。
不错,数千年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十几亿中国人民勤劳善良。但这一切似乎都与成熟与否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岁月会催人白头,也会催人老成,甚至催人世故,但催人成熟却不是必然。如果以为世故就是成熟,那无异于将庸俗当成了幽默;如果以为沧桑会必然导致成熟,那无异于是说:只要将牢底坐穿,走出来的个个都是圣人。
所谓的成熟是有一些标准的,走向成熟也是需要一些前提的。
成熟的标准千千万万,但有一条最重要的标准,那就是理性。所谓理性,无非是两个特征,一是摆脱情绪,二是直达核心。
有了理性,另外一些能力也将慢慢随之而来,比如思维的穿透能力,比如批判审视的能力,比如多元辩论(而非吵架或谩骂)的能力;有了理性,另外一些意愿也将慢慢生长起来,比如妥协、协商的意愿,比如遵守规则的意愿。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其实,国民教育和儿童教育是一样的。一个儿童,若学会了上面的那些元素,即便暂时成绩差一点,会的乐器少一点,都无伤大雅,他(她)最后基本上是个可塑之才;反之,即便是少年天才,也依然让人感到未来的不确定、不稳健和不可靠。
走向成熟的前提也有很多,但归结起来无非是两条:一是悟性,二是学习。悟性是先天的,学习则是后天的。注意,这里说的学习,不是学习专业知识,而是理性能力的学习与培养。有人埋头学习,悟性不足,最后还是一事无成;有人悟性很强,但缺少的是如同“临门一脚”的理性精神的学习和培养。中国和中国人,大抵属于后者。
中国人的聪明和悟性毋庸讳言,不然我们不可能在短短三十几年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也不可能历经磨难而依然不倒。但我们缺少的往往就是这最后的“临门一脚”,亦即理性精神的学习和培养。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临门一脚”的缺失,它往往使我们在很多的重要关头无法深入,功亏一篑。清末新政,我们功亏一篑,不然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将会改写;辛亥革命,我们功亏一篑,不然二十世纪的血雨腥风将可避免;如今,中国的改革又到了十字路口。
理性精神的缺失,导致了中国人集体精神世界的某种不成熟。这种缺失,就像足球场上那个“可恶”的守门员,将中国人的聪颖放进了球门,而将成熟永远挡在了门外。因此,世界看到的中国人,是一群非常聪明,但某种程度上又不甚成熟的中国人。
聪颖和不成熟,就这样浑然合一地“缝合”在我们民族集体精神世界的深处,不但让世界困惑,同时也让我们自己时常感到迷茫,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看不清自己,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到底什么才能让我们真正满足和快乐。
作者邱震海,著名时政评论员和学者,中国转型和战略问题专家,《访与思——中国人成熟吗》。
(此文由东方出版社授权BWCHINESE中文网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网站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作者:BW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