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对IPO企业核查情况,农业类确实是造假和舞弊的高风险区域!

发布日期:2022-11-11浏览次数:219标签:尽职调查和投资管理咨询审计,工商代理、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业

前面诸位说的都是农业类上市公司容易产生造假的方面,也正是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农业类IPO公司风险程度加大,所以证监会本次对于农业类IPO公司的监查力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我来补充一下这次证监会对农业IPO企业核查的一些情况。


首先,由于免税造成虚增收入的造假成本低的问题。

收入的真实性方面,如果存在虚增收入,且销售模式是由经销商代销的话(农产品加工类多是如此),那么对于经销商的实地核查就是考察的重点。

会里要求我们各中介机构对于经销商进行实地走访,查阅与IPO企业经营往来的账务情况,对经销商的各阶层人员进行访谈。最后这个狠,客户如果真的虚做收入,就必然要串通下游单位或者经销商的关键的人员联合造假,但未必能和整个机构的人员一起联合造假。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这也是难度最大的方面,但监管机构抓住中介机构这一点就不松口,只要你没有做到位,处罚是妥妥的。

如果销售模式是直销的话,那你就中了大奖了。因为直销模式即有收入确认条件的核查,又存在支付方式的核查。因为一般来讲,对于直销的销售客户一般是私人或者集体,而在与这些人员进行销售工作的时候很难做到收入确认证据的收集,即使能做到,也要花费巨大的沟通成本。此外农产品一般都是现金支付,而这种支付方式,监管机构就直接往洗钱的方向靠。

做过这次IPO核查都知道,如果监管机构对于某个方面的问题规定的详细,那么你按照这个框架去做,总能解释的过去。但是如果监管机构规定的模糊,那基本上就是想怎么折磨你就怎么折磨你。中介机构需要去设计各种支持证据链,去说服监管机构。而这些额外的支持依据所花费的代价,最终都会落到IPO企业的头上。如果企业真的在这方面造假,这就会极大的增加造假成本。

还有一个顺带的情况,就是以前会里的有些审核员会把IPO企业免税优惠那部分还原回来,来看IPO企业净利润中依赖于政策性免税的程度有多大,以此来判断IPO企业是否存在“净利润过于依赖税收优惠”的情况,证明IPO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但现在已经是农业类IPO企业审核的时候一道必过的坎,只要有这方面的嫌疑,就是一系列的核查工作要中介机构去完成。

当然,如果企业收入虚增的手法用的很拙劣,收入增长和毛利波动异常一下就看出来了,倒也用不上上面那些核查的方式了。


其次,我们来说说存货盘点的问题。

这个事情上面诸位知友基本上都谈到了,也是,这才是多家农业类上市公司出现造假的导火索。所以这次农业IPO企业被核查的重点中的重点。可以这么说,基本上上面说到那些不能进行盘点和确认价值的存货都被逼着进行专业的盘点和核价。在这里,我举两个例子,你们就能看到监管机构对这个问题是多么“恐惧”。

某养殖业IPO企业,是养海虾的。养殖方式是在大海中圈了一个区域散养,由第三方机构负责保管,存货中体现为生物性资产。根据这回监管机构的核查要求,对于异地存放或由第三方保管或控制的存货要进行重点盘点,以确定真实性。

这个工作以前是没法做的,你不可能把那片海域的圈养的那些虾都捞起来,然后放在秤上去称重量。但这次必须做,不做IPO就废了。所以最后中介机构们想了一个办法,先让养殖机构通过某种引导方式(我估计是喂食)把海域中的海虾尽可能平均分散在整个区域,然后让国内专业的水下测量机构下海去测量一个立方米的水域中的虾的数量,然后再进行合理估算。就算这个方法也有不足之处,但比之前两眼一抹黑的情况还是好多了的。幸好这企业按照虾的品种分开圈养,要是都混在一起,这个办法也没法用。据企业估算,按这种方式盘点一次,一次盘点就要花上百万。如果不是这次证监会逼着做,打死他们也不干。

某林业IPO企业,主要存货就是划定区域内的树木,种的时候倒是按照标准的距离每隔几米种上一棵的,只是范围遍及整个山头。虽然也有第三方的林木管理人员,但是基本上没数过,虽然能分出来有几块集中种植的区域,但每个区域也是非常巨大的。按说盘点林木,我们也是有办法的。当然,不可能一棵一棵的数,我们用绳索把最外围的树木圈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圆形(近似而已),用周长算面积,再用平均每棵树的面积来倒算圆形中有多少棵树。但是像这样覆盖整个山头的森林,却没这么干过。主要是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但这次没办法,时间紧任务急。企业发动了上千人上山围林子,单绳索一项就花了四十多万。

综上所述,农业类上市公司在很多重要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风险,但监管机构自从出了那几件大事以后对于上述问题的监管也加强了许多,虽然仍然会有很多不足,但毕竟在客观上加大了企业的造假成本。如果这种核查机制能够作为一种固定的审核手段,是可以让大部分造假企业知难而退的。


造假的两个根本原因

提问者观察力很敏锐啊,农业类上市公司确实是造假的高风险区域。至少有两个原因:

1.税收优惠

国家为了鼓励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实施了很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农业的税率很低甚至个别领域完全免税,这会极大降低造假的成本。

打个比方,造假企业如果虚构一笔100块买入、200块卖出的业务,这里面就有100元的销售增值额,正常情况下需要征收100*17%=17元的增值税。除此之外,剩下的净利润(例如10块钱)还需要交25%的所得税,2块5,这个企业总共会有接近20%的销售额都用来交税了。

如果一家企业每年虚构1亿元的销售收入,就需要拿出接近1000万元来交税,这些税款是无论如何都逃不掉的。为了造假,企业必须连续好几年掏出几千万现金交税,这不是个小数字,造假者不得不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

但是在农业行业,由于流转税和所得税都有很多优惠,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可能虚构一亿元的销售收入,企业连一分钱的税也不用交,造假者就会使劲往大了造,反正也不怎么花钱。


2.终端分散。这里特指农产品加工企业。

通常的工商业企业,其上游是其他公司、下游也是其他公司,相互之间的业务支付都是通过银行转账,只要在银行一查,基本交易线索就出来了。

但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上游多数是小农户,企业可能拎着一兜子现金去采购,带着一兜子土豆回来。这种交易在银行系统、物流系统几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交易到底发生没发生,价格、金额、数量是多少,总不能去把成千上万的农户挨个问一遍。

终端分散、现金交易,让核查真实性变得特别困难,造假者就更容易躲过去。


来源:知乎

事务所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共绘网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服务电话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55--83487163 / 82911663

QQ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