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中的勾稽关系(如何看财务造假)

发布日期:2024-10-30浏览次数:38标签:振兴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财会、税务

在财务报表分析的领域中,有几个关键的要点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那就是匹配原则、核心等式以及保持怀疑的心法。

 一、匹配原则 

(一)与行业整体水平相匹配

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匹配原则,首先体现在要与行业整体水平相匹配。通常情况下,标的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应该与行业的整体水平大致相符,不会出现过大的偏差。假如行业整体处于增速下滑的阶段,然而标的公司的收入增速却年年上扬,这与行业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那么就存在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以行业毛利率为例,如果行业整体毛利率在20%左右,而某标的公司的毛利率却高达50%,且没有合理的解释,那么其财务造假的概率就会较大。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某些公司可能拥有独特的技术或商业模式,使其能够脱颖而出,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二)与行业特征相匹配    

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特征,财务数据必须与之相契合。例如,一家在产业链中对上游具有强势地位的企业,按常理应该不会长期存在大额预付账款挂账的情况。

因为预付账款较多往往意味着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这与该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强势地位不符,所以我们需要警惕预付账款的真实性。同样,若一家企业对下游相对弱势,产品竞争力不强,却长期存在预收账款,这也不符合行业特征,预收账款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

(三)与产业上下游的发展情况相匹配

除了行业特征,我们还需要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审视财务数据的匹配性。行业的发展趋势固然重要,但产业链的动态变化同样不可忽视。比如,当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而下游产品价格相对稳定时,如果标的公司的毛利率却没有相应的变化,这就可能暗示着财务造假。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通常会对成本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毛利率。

(四)财务报表数据之间相互匹配

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和现金流等财务报表数据之间需要相互匹配。一旦出现不匹配的情况,就可能是财务异常的信号,我们必须高度警惕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例如,公司的利润表现良好,但每年的现金流却很差,现金流与利润相互背离,这就需要我们小心谨慎,因为这可能意味着财务造假。再比如,收入增速很高,而费用却没有相应增长,特别是运输费用等变动销售费用原地不动,这就可能存在收入虚增的问题。此外,如果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增速持续高于收入增速,那么就需要警惕是否通过虚增资产的方式来虚增收入。

(五)各项财务指标之间相互匹配
我们要深刻理解各项财务指标背后的经济含义,以此来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背离。

例如,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而毛利率却逐年上升,这就是一组典型的异常财务数据。存货周转率下降通常表明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不畅,在这种情况下,毛利率上升是不正常的。

上市公司可能未及时将存货结转成本从而增加了毛利率,或者通过加大生产降低单位成本来提高毛利率,更恶劣的情况是通过虚构存货来虚构收入。

实际上,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现金循环周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预收账款增速和毛利率等财务指标,都是衡量企业对下游议价强弱能力的重要指标,它们的变动方向应该大体一致,或者至少保持稳定。一旦出现指标间的相互背离,我们都要高度警惕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二、核心等式: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会计恒等式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虽然看似简单,但它却是所有会计分录的基础,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所有的财务异常都可以通过这个等式来进行判断。在大多数情况下,财务造假是对利润的造假。

根据上述会计恒等式,如果虚增利润,无论是通过虚增收入还是虚减费用,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相应地,必然会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反之,如果虚减利润,无论是通过隐瞒收入还是虚增费用,对应的必然是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查找异常的资产增加(减少)情况,或者异常的负债减少(增加)情况,来发现财务造假的线索。

只要我们牢牢记住这个会计恒等式,就如同掌握了破解财务造假的关键法宝,无论财务造假手段如何变化,都难以逃脱它的 “掌心”。

 三、保持怀疑的心法 

在分析财务报表时,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怀疑的态度,不能盲目相信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如果某公司有意进行财务造假,只要其具备足够的资源,那么财务报表上的所有项目都有可能被操纵。

在资产负债表方面:

存货可以通过虚假采购而增加,也可以因采购不入账而减少;

存货可以通过虚假销售转化为应收账款,导致存货虚假减少,应收账款虚增。

公司还可以通过外部借款回流来制造应收账款虚假回笼的假象,然后再通过虚假采购将借款归还,此时应收账款减少,但存货却虚增,应收账款又变成了存货。

此外,应收账款和存货经过一定的造假手法,还可以转化为其他应收款甚至货币资金。

负债方面:

企业可以多列负债,也可以隐瞒负债形成账外负债。例如,展期的短期借款本应在流动负债中列报,却可能被故意错误地列报在非流动负债的长期借款中。

不过,负债造假的比例相对较小,因为企业财务造假大多发生在资产方。企业为了虚增收入和利润,往往会虚增资产或虚减负债,而虚减负债操作难度较大,有第三方债权方的监督。

企业通过虚增资产来操纵利润相对容易,因为资产属于企业内部管理的范畴。

在现金流量表方面:

采购原材料的经营现金流出可能被伪装成在建工程的支出,列报为投资现金流出;属于融资性质的售后回购本应列报为筹资现金流入,却可能被操纵作为销售确认为收入,从而变为经营现金流入。

至于利润表的收入、成本和费用,更是财务造假的 “重灾区”,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加或减少这些项目。

 总结 

因此,我们不能轻易相信报表上的项目,而要学会自己去探寻背后的真相。究竟是由真实的经营活动变化引起的,还是由于财务粉饰或者造假导致的。

比如,费用的大幅减少,可能是费用故意少计、被冲减或者费用资本化了;应收账款的大幅减少,可能是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可能是应收账款被做成了保理业务。

此外,我们不仅要关注财务报表数据的变化,还要关注公司文字部分的表述变化,将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相互印证。总之,我们要对任何变化都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发现潜在的问题。

作者:黄添元               

来源:乔恩的财管学     

事务所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共绘网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服务电话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55--83487163 / 82911663

QQ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