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如何实现弯道超越?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265标签: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补贴申请专审

2010年9月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会议明确,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自此,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阶段。

物联网、新能源汽车、高铁、通用航空……无一不是万亿级别的产业,这些新兴产业正引领着中国经济,向着更加完善的产业结构,阔步前进。

2010年4月23日,上市三个多月的神州泰岳创下237.99元的高价,成为当时A股第一高价股。神州泰岳的上榜,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的重要标志。此后,战略性新兴产业股风起云涌、各领风骚。

与资本市场相比,实体经济的热度也毫不逊色。在“发展新兴产业”强大的政策攻势下,华夏大地一片“新兴”的氛围蓬勃而出。

地方政府从过去的扎堆上马过剩产业撤退,敏锐地向“投资更少、产出更快、盈利更多”的光伏、LED、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聚集。

2010年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表示,在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尚未出台之际,已经有18个省区提出打造新能源基地,近百个城市把太阳能、风能作为支柱产业。同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热潮中,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央企也不能落后。

在新能源领域,国家电网、中节能等央企大力进军智能电网以及新能源等领域,国电、华能、大唐、华电和中电投等五大电力央企也都把新能源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并不断加大力度。

在高端制造领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今年4月在内部会议上要求,“将海工业务作为中船集团公司的战略性业务,在高起点上定位。”;中船重工副总经理吴强也提出,各单位要将海工装备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敢于“亮剑”。

对此,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国家与国家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尤其是代表国家利益和意志的大企业的竞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这场竞赛中,中央企业责无旁贷。

警惕——新兴产业国际竞赛开始

2010年,美国《商业周刊》的一篇文章提出,美国正处于一个乏味、停滞的时代。由于技术进步相对缓慢,发达国家的技术领先优势正在被发展中国家缩小,房地产、金融业等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而后者恰恰导致了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商业周刊》认为,技术进步的不足,是金融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国际社会也开始认识到这一点。今年,在中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巴西等国都出台了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本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竞争已经开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卢中原指出,未来5年,全球将面临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许多新变化。在全球范围内,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以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革命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将迅速发展。

其中,信息技术潜力巨大,将会引领技术创新方向。现代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突飞猛进,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方兴未艾。生物技术和材料技术经过长时间积累,有可能出现新的突破。新能源、节能减排等低碳技术和行业成为跨境投资新热点。

各国在新兴产业中的角力,使人不得不想起上世纪著名的“新经济”热潮。在石油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增长失去了动力,美国提出了新经济概念。

随后的互联网泡沫孕育了微软、谷歌等“强壮、年轻、富有生命力”的企业,并催生了巨大的财富。

但是,技术创新不是无限的,21世纪初,随着网络股泡沫的破灭,“新经济”随着纳斯达克指数,一起跌到了谷底。美国不得不重新回到房地产——这个传统经济的老路上,最终导致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今天,全球方兴未艾的“新兴”概念能够不重蹈“网络股泡沫”的覆辙吗?对此,我国主管部门早有清醒认识。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顾强表示,“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八年到十年,这是基本规律,新兴产业不能急于求成。”

优势——举国体制增加中国胜算

在全球开展新兴产业竞赛的背景下,我国如何从中取得产业制高点?尤其是今年以来,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原油、铜、铁矿石等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增加了我国加速发展新兴产业的成本。

与此同时,人力成本上升也成为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面临的新挑战。中国已经不可能按照原本的方式来发展传统的产业,我们必须来寻找产业竞争力新的源泉——这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柳钦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决定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中国必须“亮剑”。据介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有“举国体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殊优势。

举国体制,即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一切力量,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的领域具有同发优势、处于同等水平,有的形成了相对完整、规模较大的产业体系,有的示范应用走在全球前列,有的具有比较明显的资源优势,加上我国特有的巨大市场空间、丰富的人才优势,这些都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具备了抢占国际产业制高点的能力和基础。

“在这方面,高铁产业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7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装备制造业专家柳百成表示。

在2010年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部署中,政府已经对此埋下了伏笔。工作部署明确,重新强调要探索完善“科技创新举国体制”,以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从历史经验来看,举国体制有其独一无二的优势——一个值得参考的例子,就是‘两弹一星’。”市场人士表示。类似例子上,还有航天技术的突破,最近的成就表现为神七登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王忠宏也认为,“只要战略对头,措施得力,是可以在一些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

来源:上海证券报        

事务所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共绘网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服务电话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55--83487163 / 82911663

QQ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