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最基础的10大概念

发布日期:2023-10-07浏览次数:96标签:振兴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财会、税务

经济学领域包含诸多概念,这些概念之间大约存有三种关系:底层与延伸的关系(例如效用和边际效用,成本和机会成本)、对应关系(例如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总分关系(博弈和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和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

我们将逐步认识约200个经济学概念,根据这些概念的基础程度,分为基底层、底层和边际层。我们会优先认识基底层概念,其次底层,然后边际层。在此过程中,将尽量运用简单的案例辅助理解。但有效的认知离不开诸位的思考、疑问和感想,一并欢迎。

基底层包含10个经济学概念(如果后续有增加会另行补充),这10个概念是理解经济学的基础。并且要注意,这10个概念中的某几个概念会在底层再次出现,不过和其在基底层的概念会有很大差异。此处有必要说明我个人对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广泛的满足、刺激、组织、引导和利用需求的学问。

基底层R

Ⅰ、需求(needs)

人类与生俱来的对于精神和物质的需要。

说明: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具有七个层次的需求,自下而上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归属与爱)、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围绕着这些需求而产生的。换句话说,如果脱离需求,人类世界将不存在经济活动,且脱离了那方面的需求,即失去了与之相对应的经济活动。

示例:起初,甲某一无所有,因饥饿而去采摘果实,因寒冷而去制作衣物,因惧怕猛禽而去磨利石头,因孤独而加入“荒凉部落”,因自尊而为部落服务,因喜欢某个女子壬某而拾取贝壳制作项链,因好奇于远方山谷的声音而长途跋涉,因喜欢一种花而爬上悬崖观赏,因希望强大而苦练标枪。

Ⅱ、价值(worth)

对于可满足人类需求的事物之评价。即,凡是可满足人类需求的事物皆具有价值。

说明:凡是可满足人类需求的事物皆具有价值,但并非所有可满足人类需求的事物皆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必须以“获取成本(获取某事物需要花费的成本)”为考量,“获取成本”约等于稀缺性。

示例:果实和衣物满足甲某的生理需求,锋利的石头满足甲某的安全需求,加入部落满足甲某的社交需求,为部落服务满足甲某的尊重需求,贝壳项链满足甲某爱的需求,长途跋涉满足甲某的认知需求,悬崖赏花满足甲某的审美需求,苦练标枪满足甲某的自我实现需求。

Ⅲ、供给(provide)

满足人类需求的资源和行为。

说明:人类最大、最原始、最持久的供给方式自然界,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的各种资源,自然现象中又蕴藏着人类生存所需要了解的各种规律。此外,人类自身是人类的第二个供给方。因满足需求与供给能力之间的天然矛盾而形成的各种经济活动、组织生产形式,在我看来是必然会发生的。

示例:自然界向甲某供给了果实、石头、贝壳、花儿等资源,甲某通过自身的行为向其自身供给了石刀、项链等产品,部落首领癸某通过行为向甲某供给了归属感,部落女子壬某通过行为向甲某供给了爱。

Ⅳ、生产(produce)

出于满足人类需求之目的而产生的行为。

说明:虽然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各种资源,但这些资源很难直接满足人类需求,资源供给与满足需求之间,几乎必然存在人类行为。注意!生产绝不仅仅局限于“耕种”土地或“制作”工具。

示例:甲某“采摘”果实,“制作”衣物,“磨利”石头,“加入”部落,“服务”部落,“制作”项链,长途“跋涉”,“爬上”悬崖,“苦练”标枪,以上皆是生产行为。

Ⅴ、产品(product)

可直接满足人类需求的事物。

说明:产品不一定必须由人生产,其唯一评价尺度为直接满足。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产品。例如“远水不解近渴”,“远水”由于不能直接满足人类“近渴”,即非产品。但如果人类“走到”“远水”旁,或者人类将“远水”“运至”近旁,即可成为产品。

示例:直接满足甲某需求的被“采摘”的果实,被“制作”的衣物,被“磨利”的石刀,被“探索”的山谷等,皆属于产品。

Ⅵ、成本(consume)

某产品生产所需的资源和行为总和。

说明:成本约等于耗费,耗费内容主要包括资源和行为。如果一项自然资源在可期时间内不因生产而枯竭,则不计入成本。例如若要使“远水”成为产品,则需要耗费时间走到“远水”处,耗费人力将“远水”装入容器并运回,耗费容器,甚至耗费运输动力(牛、骡子等),耗费运载工具(车)等。以上所耗费的内容有些是完全消耗,例如时间、人力等;有些是不完全消耗,称作磨损或损耗,例如容器、工具等。而“远水”这种自然资源在可期时间内(例如一百年内)不会因为人类汲取而枯竭,则不计入成本。

示例:甲某采摘果实需要耗费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资源(果实)成本;甲某制作贝壳项链亦需要耗费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资源(贝壳)成本;甲某磨制石刀则只需耗费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因为石头众多,在可期时间内不会因生产枯竭,可忽略。

Ⅶ、交易(trade)

基于更高效地满足需求而产生的自愿交换产品的行为。

说明:人与人之间在同一时刻的需求不尽相同,于是产生需求差异,满足需求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自我供给自我生产,第二种是交易。在同一时间内,在两种不同的需求之间即可能产生交易。例如,假设A的产品恰好可以满足B在同一时间的需求,而B的产品恰好也可以满足A在同一时间的需求,那么就为交易提供了必要但非充分条件。交易的本质是需求间的转移。在货币出现之前,交易受到诸多限制,所以低效,这种低效本质上是满足需求的低效,因此货币的出现是一种必然。

示例:甲某生病了,需要药材治疗但没有,恰好此时乙某有药材,且乙某想要去打猎需要石刀但没有,于是甲某以石刀和乙某交换药材。此为交易。

Ⅷ、商品(wares)

预期用以交易的产品。

说明:“商”的本意是估量、计算,后延伸出协商、商量等意义。这个字折射出商品的本质是交易,因为只有交易时才会进行估量和协商。因此,凡是为交易而生产的产品,或者预期可交易的产品,才属于商品。如果某产品,不是以交易为预期的话,那么该产品就不具有商品的本质属性。

示例:发生在甲某和乙某间的以石刀易药材,其中石刀和药材都不具有商品本质属性。然而经此一事后,甲某想到,自己制作石刀的技术精良,可以制作一批石刀用来和他人交换,于是甲某开始生产他的商品——石刀。

Ⅸ、货币(currency)

一定范围内(时间、空间、群体间)基于更高效地交易而共同约定的交易媒介(通货)。

说明:货币的出现是基于更高效的交易,本质上是为了更高效的满足需求。于是大家共同约定以某种事物作为公共交易媒介(例如贝壳),以便于交易。货币的有效流通性基于三个条件:1、共同约定下有效流通(公共契约);2、一定时空范围内有效流通(周口地区十年内);3、一定群体间有效流通(在荒凉部落流通)。最初以贝壳这种非统一制作且不具有稀缺性的媒介作为货币,前提是当时的人们对货币的意义并不清晰且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因此才不会产生通胀。

示例:荒凉部落所有成员共同约定以部落内现存的80颗狼牙作为荒凉币,可购买荒凉部落内的所有产品。

Ⅹ、价格(price)

对于可满足人类需求的事物之货币评价。

说明:价格的形成是共力的结果,并非由某个人或某些人定价。供需关系是决定价格的唯一因素。供大于需则产品不稀缺,价格上不去;供不应求则产品稀缺,价格就高。所以一件产品其价格多寡,在于其针对于需求的稀缺性。当然,在不同的经济类型中(例如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人为控制价格的能力、目的和频率也不同。人们当然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制造稀缺性,事实上人们也正在这样做,但越是在一个开放自由的市场中,这样做的成本也越高,风险也越大。因为人为制造稀缺性其本质上并非是为了高效,仅仅是为了牟利而牺牲高效,所以是违背自然律的,不受自然律保护。评价一个国家市场的健康程度,只需要看一点,即人为制造稀缺性的成本和风险的多寡,越多越健康。

示例:最初,甲某为石刀定价为3个荒凉币,但没有人愿意购买,他们宁肯自己制作不那么好用的石刀。一段时间后,甲某的石刀价格变成1个荒凉币买两把,于是才慢慢有了生意。

来源:认知演化论            


事务所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共绘网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服务电话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55--83487163 / 82911663

QQ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