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5777
发布日期:2022-06-07浏览次数:5702
发布日期:2022-10-21浏览次数:2268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2254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2133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2052
发布日期:2024-03-30浏览次数:1441
发布日期:2022-10-21浏览次数:1256
发布日期:2022-10-21浏览次数:1234
发布日期:2022-06-18浏览次数:1080
开 局
开局是一个审计菜鸟和一个财务新人,一个敢要,一个敢给。
这是我入职事务所的第一个项目,S公司,境外上市的年审报告。
这个项目是合伙人K老板的项目,从上市IPO开始,已经做了多年,四平八稳。我在工时系统里看到后,还被同事恭喜,这个忙季会轻松。
这个项目现场负责人是Melody姐,带着七八个A1、A2级别的小朋友,清一色的女生。
我来后,Melody姐说,终于有人换水了。
除了换水之外,我主要负责银行函证,这是最基础的工作,一般分配给新人。
和我对接的是财务部的出纳,叫小黄的女生,是新入职的财务新人,替休产假的同事。
客户财务普遍年龄比较大,小黄和我们是同龄人,经常一起聊天,工作很配合。
简单解释一下,我负责的银行函证,就是按照报告日账户余额给银行发出询证函,由银行盖章回复确认金额,是审计必备资料。
通常第一步,去人行征信中心拉取《已开立银行账户结算清单》,要求客户提供账户信息和对账单,以确保完整性,没有遗漏。
事务所菜鸟,都听过一个老到包浆的培训案例:银行函证造假,余额是假,账户是假,就连实地跟函走访的银行网点也是假的。
所以虽然银行存款是最简单基础的科目,但是一旦曝出问题,就是大雷。
按照审计的风险导向,主要防范客户虚构银行资金的风险。
但是我这次遇到的比较特别,是一家A子公司多出了一个账户,账面余额只有0.01元。
说实话,这在一家上市公司集团的几十个子公司数百银行账户中,很不显眼,所以最开始,我并没有留意。
我找到小黄,了解到这是某家子公司的境外结汇账户,不在人行清单内,就请她帮忙联系银行发函。
账外资金
等我拿到账户流水,准备在底稿做调整分录时,发现不知道这1分钱该放哪里。
因为客户的科目余额表(财务明细账之一)中,根本没有对应的账户。
我去请教Melody姐,她听完我的问题,眼神能刀了我。
我当时还开玩笑,实在不行着1分钱我掏了?
但很快就笑不出来。
客户财务经理堵上会议室,后面跟着哭了的小黄,要求把全部对账单还给他们。
人在屋檐下,只能把资料还给他们。
但好在Melody姐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早已让我把对账单拍照留存。
根据对账单内容,这个账户收取的部分海外客户回款,并没有按时打入客户的其他账户,而是通过这个账户中转,最终资金流向不得而知。在年底的时候,会有部分资金回流,再转入客户的其他收款账户。而账上剩余的1分钱,是因为闲置资金产生的利息。
严格意义上来说,从当年的一进一出来看,这个账户的资金只是被暂时截留,最终还是回到了上市公司的表内。
相信大家已经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方法,通过时间差将客户回款拿到表外使用,在审计报告日前归还。
上市公司损失的,是一段时间资金的使用权。
但有些事情,不上称,没有四两重;上了称,千斤打不住。
审计术语,金额较小,性质恶劣,内控失效,属于重大风险事项。
我整理好全部资料,交给Melody姐。
我非常惶恐不安,毕竟这是一个合作多年的项目,K老板是否心知肚明,现在被贸贸然揭开盖子。
再收一笔咨询费
K老板很快到客户公司,带着经理和客户的财务总监开会。
我并没有资格参加,但是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应该是和客户沟通了这件事,客户财务总监也承认了内控存在不足,会配合审计进行相应的调整。
当晚宴请大老板和项目组,还表扬了项目组人员的专业性。
最后,K老板以内控服务的名义,又收了一笔咨询费。
这一连串的操作,K老板与客户,似乎都不知情,光风霁月,云淡风轻。
这和之前气势汹汹上门讨回对账单行为,前后反差太大。
唯一变化的是小黄,一改对审计的态度,公事公办,保持距离。
这件事似乎到此完结,尽管我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客户到底发生了什么,老板与客户是如何沟通的。
对我而言就是多收一个银行账户,多发一封银行询证函。
收工。
结 束
之后我在项目上的工作按部就班,直到年审结束,都没有再发生什么事情。
Melody姐对我工作还是满意的,在随后的归档期间,将我留下辅助收尾。
之后S公司计划对A子公司进行分拆,资产重组过程中需要审计,K老板也下了这个项目,还是用Melody姐和原来的团队承接业务。
只有我被release,被指派到另外一个项目上,从此和K老板手下的项目再无交集。
二 次 交 锋
之后我在事务所工作了三四年,跳槽到了一家金融公司做风控,负责信贷审批。
再遇见A公司。已经改头换面,从境外上市集团的子公司,变成为某中字头的央企下属企业。
怎么我打工人跳槽,你个公司也跳槽?
项目经理前期交流和公开信息查询,发现:
A公司目前的法人姓周,姑且称之为周老板。
A公司在09年成立,周老板是最大的股东,持股超过2/3,拥有绝对控制权。
在2012年前后,由境外上市的S公司对其进行了收购,支付对价为上市公司的限售股。
从当时的并购晚公告来看,有两点值得关注:
1)A公司主要是做境内外新传媒,这和S公司主业有一定关联。
2)收购附有三年业绩对赌协议,即支付给原股东周老板的股票,是限售股。要在A公司未来三年实现一定规模的收入增长后,周老板才能解禁这些股票。
按照收购时间来看,而我参与的年审项目,正是对赌期的最后一年。
从后来的公告来看,A公司在三年业绩对赌结束前,被剥离出上市公司。
而收购方,还是原来的股东周老板。
这多少有点奇怪,对于他来说,即将解禁大批上市公司股票,这是图什么?
之后,A公司经历了一系列股权变化,成为某中字头央企的子公司。
A公司目前的股权分散,向上穿透,最大股东的国企持股30%,剩余的股东持股都低于10%。
这么多年,这家企业唯一不变的就是法人代表,始终是周老板。
因为上一次的经历,我对A公司抱有很大的疑虑,在项目前期会上,如实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引起了业务的强烈反弹。
项目经理小张情绪非常激动,认为我因为许多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无凭无据,对一个国企的财务真实性提出质疑,是非常严肃的指控,非常影响业务推进。
会后,风控总找我谈话。
「这个项目属于目前业务前台大力拓展的新行业领域,从上到下,领导很关注,我们风控团队还是要支持的。还是要谨慎,你提前去现场看看。」
按照业务流程,是在项目经理完成项目报告,正式立项之后,流程才会到风控部门,我开始审理项目,必要情况下实地调研。
我思考风控总的话,大概琢磨到几层意思。
第一,项目是业务条线的重点项目,理论上要尽量配合往下推,这才叫“支持”。
第二,要“谨慎”,新行业风险大,出了篓子风控要背锅。
第三,具体落到到操作上,“支持”就是要提前介入,“谨慎”就是要拿到实锤,不能乱开炮。
第四,算了,脑袋疼,没想到第四。
周老板其人
再次走进A公司,作为资金方的风控,比审计菜鸟的待遇提升不小。对接人员从出纳变成了副总,称呼也从小X变成了X总。
按照惯例,我先访谈了融资副总,老赵。
老赵先解释了当初和S公司的关系。
当时,周老板是为了更好的业务协同,和S公司进行了合并,实际上还是由周老板在负责A公司的业务。
A公司在周老板的领导下,蒸蒸日上,顺利完成了对赌要求的三年业绩增长。
但是后来,周老板发现S公司在发展理念上存在很大差异,道不同不相与谋,希望回归初心,继续做文创产业,就用解禁股票套现的资金重新买回了A公司。
后来在地方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和某央企的文旅板块合作,达成了股权收购。
周老板不忍心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员工一无所获,于是好心将自己的一部分股票分给员工,所以现在持股非常分散。
我听得频频点头。
这是什么?
真是毫不利己的奉献精神。
我怀着朝圣的心情拜访了这位当代资本主义活雷锋。
在新闻上T恤牛仔裤,一幅标准IT创业者打扮的周老板,现实中是灰夹克,黑西裤,保温杯,标准的厅局级领导风范。
周老板主要讲了自己对文旅产业的家国情怀,格局比老赵高很多。
我问了两个问题。
「现在小股东这么多,公司日常如何管理?」
「现在靠制度,三重一大,走党委会。」
「您个人可以提供担保吗?」
「哈哈,现在是国企,上面对融资是有管理办法的。我个人无所谓,但是制度不允许。」
等他讲完家国情怀和国企担当,我表示按照流程惯例,需要去财务看一下。
财务的问题
我在老赵陪同下到财务看账。
其实这些我都让项目经理提前倒出过明细,只是简单过一遍。
这样从上午磨蹭到下午,老赵已经明显不耐烦,离开财务室去打电话。
我趁机和管银行账户的出纳提出,要看一个账户的银行流水。
她明显犹豫,但见我能说出账户信息,以为是老赵给我说的。
这个外汇账户果然还在用,且交易流水很多。
「这是什么客户?」
「海外合作方,都是老板自己的关系,具体不是很清楚。」
下午抽凭,看到大量小股东挂帐的其他应收款。
财务解释:「股东分红。」
「这些股东是公司高管吗?」
「不知道。」
这就很奇怪。
第一,财务疑点。通常分红会挂在负债科目,而不是资产类科目。分红是公司应该给股东的,而不是股东应该给公司的。
第二,员工回答。通常普通员工对公司股东不了解是正常的。但如果股东是员工,她还不认识,那就不太正常了。
最后晚上,老赵代表客户宴请招待,我借口公司规定,没有怎么喝酒,都进了项目经理和老赵的肚子。
酒酣耳热,问老赵,「周老板这么多老员工持股,现在也不在公司,怎么管公司?」
「周老板是创始人,大小股东都听他的。」
「也是,每年分红这么多,都是固定的吧?」
老赵这次没有正面回答,打哈哈过去。
推 论
当晚,回到酒店,我整理资料。
第一,在A公司的海外合作商中,是资金在公司体外过了一圈又流回。
第二,所谓的股东往来,大概率名股实债。
那么为什么都没有在公司中体现?
之前股权转让,钱没有进公司账户,而是周老板个人口袋。
现在由公司还款,账没法平,只能调整到其他应收款中。
但是税务局不是白给的,这么大的长期占款怎么可能不关注?
这也许是第一个账户体外资金循环没有,仍然还在公司账户的原因,公司需要一笔资金在年底时点回到公司账面平账。
拆东墙,补西墙,墙墙不倒。
最后一个问题,以A公司如此胡乱的管理模式,在国企真的允许吗?
有一个很火的问题——假国企骗贷。
在金融机构都存在心照不宣的国企信仰,审批要求上和民企会有很大差异。
而一些民企会施展各种手段将自己包装成一家国有企业,以获取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至于如何包装,改个名字在信息时代已经完全行不通,低端一些的,花钱会找地方国企挂靠,高端一些的,会将自己包装成创业公司,真的获取国企投资资金的支持。
但是国企的投资流程是非常严苛的,首先多数情况下是增资的形式,投资的资金会流向标的企业,而非原股东;其次,会有明确的回购条款,确保最终有人兜底。
而周老板处处反常,总不能都是情怀。
在和Melody姐电话聊了一些陈年旧事之后,逐渐勾勒出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周老板将A公司卖给S传媒,后来的迫于业绩对赌压力,通过体外资金循环,虚增了部分收入。
因为审计的介入,不论S集团之前是否知情,事情面临公开的风险,不论对赌失败还是财务造假,这样的丑闻对上市公司都是不能承担的,在对赌期的最后一年,将A公司剥离出去。
回购A公司后,周老板面临了很大的资金压力,因此不得不以明股实债的形式借款,辗转腾挪。而国企的股权收购,很可能是他的融资包装手段。
但是,客户并没有提供结汇账户信息,账面上,海外合作商有整套业务资料;账面的分红是公司借给股东的钱;股权交易是在公司体外的,并非扩股增资。
总之,我没有实锤证据。
局 面 被 动
结束尽调之后,我提出补充两个资料。
第一,周老板向国企和其他股东转让股权的协议和收款流水。
第二,海外合作商的投放内容。
这些属于比较常规的资料,项目经理小张也没有提出异议。
在我回到公司,向风控总汇报现场发现的疑点后,也认可我的判断,等客户补充资料。
但是,小张没有再提供资料,而是带着周老板来拜访公司VP,会谈照片挂在内网。
风控总和VP汇报后,说还有其他项目需要看,这个项目相信我,还是要慎重。
事情开始非常被动。
最 终 解 决
再拖了一星期之后,项目进入上会讨论阶段,客户迟迟不提供需要的资料。
我心里明白,A公司不会提供的。
即便提供,只会做实项目经理在前期工作中存在失误,他也不会承认。
现在项目做不做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能背这个锅,这也是他一直虚张声势的原因。
项目上会,我没有提在现场发现的种种问题和疑点,只是提出一点要求:
「国企融资是比较重大的事情,按照最新出的文件,请提供上级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党委会讨论决议,或者授权文件。」
风控总这次终于明确表态,「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
这样的一家子公司,股权隔着很多层,控股公司是否知道这家公司的存在都不一定。
小张这次没有说什么,情绪稳定。
之后,A公司副总老赵主动联系我。
「上级公司党委会流程时间太长了,比较着急,换成周老板个人提供担保,可不可以?」
我回复,公司对国企项目的惯例要求。
对方没再回复。
再之后,小张撤回了立项,私下抱怨,风控体系僵化,阻碍业务发展。
我没有说什么。
世界上最难改变的,不是扭转观点,而是触动利益。
事情过去半年,我听说这家公司在同业出现贷款逾期。小张因为新行业拓展不利,转岗去了别的业务线,再无交集。
这个项目无人再提。
不论如何,我自己还是松了口气。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奖励一瓶快乐肥宅水。
这件事谈不上很有趣,但是在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专业能力,客户沟通,乃至办公室政治。
跌跌撞撞,边挨揍,边成长。
最后贴上另一个回答,一群有热血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来源:91审计帮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