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有放大效应吗?—为什么内审人员不被人喜欢?

发布日期:2022-10-21浏览次数:283标签:振兴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审计和咨询服务

挑毛病,找问题,这些并不可怕,也能获得理解。大家不都认可啄木鸟吗?啄木鸟虽然把树啄了个洞,但也啄出了虫子,使树木能够更加健康地生长,而不至于被不断繁殖的虫子把树木给啃死。当然了,现在也有人拍到照片,并声称啄木鸟也能给树木带来致命的伤害。不管怎样,还是有人把内部审计部门比作“啄木鸟”,其存在的价值是为了控制缺陷或潜在风险给找出来,为了组织整体上能够更健康地发展。

在组织里,作为一名理性的管理者,应该理解内部审计虽然会触碰到少数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但对于整个组织是有益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也很委屈:我们真的不是为了找问题而找问题,我们辛苦地出差、加班,就是为了揭示出问题,并通过促进问题的整改,使组织的内控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然而,内部审计人员仍然或多或少地感到,不仅审计工作得不到被审计单位应有的理解和支持,而且还可能受到“白眼”或给人讨厌的感觉,尽管在表面上被审计单位还是客客气气、恭恭敬敬的,甚至被审计单位还要主动要求审计,或主动邀请内部审计人员去讲课。

内部审计人员在抱怨不被重视的同时,可能还会忽视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既然内部审计不被重视,在组织中地位不高,也没有什么处理职权,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会有人在乎吗?真的会有人在乎,并且在乎的人以及在乎的程度超乎内部审计人员的想象。内部审计人员会说:不就是在审计报告中写了一条操作性的审计发现问题吗?被审计单位的领导至于那么较真吗?为什么反反复复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和描述进行沟通呢?原因很简单,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可能会让报告阅读者感觉到问题所在的整个业务流程都存在较多的问题,或者让被审计对象感觉到自己的管理能力可能会受到上面领导的质疑。

无论是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还是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审计报告的阅读者更或最关心的是审计报告的问题部分,即使审计报告中还包含基本情况、综合评价、审计建议等内容。内部审计人员要知道,组织的领导人很少因为审计报告的综合评价而对被审计对象产生看法,组织的领导人往往是通过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加上之前对被审计对象的印象,而产生新的看法,或者更加坚定了之前的看法。通常,审计报告中反映的审计发现问题只会“支持”组织领导人的看法……而对于被审计对象来说,审计报告中反映的审计发现问题会加重自己的“顾虑”,尽管审计报告的综合评价总体向好。

所以,审计报告中反映的审计发现问题往往有“放大”效应,即使内部审计人员都已经见怪不怪了,尽管被审计单位的整改力度依旧。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有三点清醒的认识:

一是,在审计报告中,审计人员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的描述。有时候看似一个小问题,却可能是很敏感的,写的稍有偏差,引起的结果可能不同。例如,有的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对被发现虚增两千元的招待费比被发现的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缺陷的问题更重视。虽然审计人员可能觉得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缺陷会给组织带来更大的风险或潜在损失,但是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觉得虚增招待费会引起纪检部门的注意,或者让上级领导质疑作风问题。

二是,在审计报告中,审计人员应该尽可能量化审计发现问题的影响程度。例如,要把抽样量写出来,审计抽样10亿交易金额发现一笔10万元的操作失误,与抽样1千万交易金额发现一笔10万元的操作失误相比,区别还是很大的。

三是,找问题、挑毛病容易,但是能对被审计对象进行整体的、客观的、深入的评价的确很难。这一点,也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者乃至具体经办人员“讨厌”内部审计人员以及避而远之的原因之一。换位思考一下,被审计单位各级人员辛苦一年或更长时间的工作成果,可能会因为审计报告里反映的几个问题而让上级领导产生负面的评价。

内部审计人员如何能让发现问题成为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水平的真正抓手呢?首先就是要把发现问题的影响程度客观反映出来;其次是能帮助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再次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实时审计,从而能为被审计单位提供风险预警;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内部审计部门的意见能对组织的领导人产生客观、正相的影响。

作者:strongrabbit          

来源:审计实践                

事务所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共绘网
手机端
关注官方微信
服务电话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55--83487163 / 82911663

QQ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