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11679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7272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6776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5725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4051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3863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3755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3576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3409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3151
内容导读:
为什么我们学习了那么多,却依然做不出一个审计模型
用好归纳思维,从案例到模型的关键5步
引子
知乎上有个“著名”而扎心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图源:《认知觉醒》
数字化审计过程中,也有个类似的扎心拦路虎:
为什么我们学习了那么多理论、案例、代码,却依然做不出一个审计模型?
我们学习了很多构建模型的思维框架:
· DIKW模型:数据(Date)、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智慧(Wisdom)的模型。
· FS-LDM模型:FS-LDM模型(FinancialServicesLogcialDataModel),快速理解数据的逻辑框架。参见《模型|FS-LDM模型:快速理解数据的逻辑框架》。
· CRISP-DM:跨行业数据挖掘标准流程CRISP-DM:cross-industrystandardprocessfordatamining。参见《思考|从CRISP-DM到数字化审计循环》。
我们对模型构建的三大方式了如指掌:
· 具身法(embodimentapproach):用这种方法构建的模型包括重要部分,同时对于不必要的维度和属性,要么剥离,要么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考虑。
· 类比法(analogyapproach):通过对现实进行类比与抽象构建模型,比如可以将犯罪行为传播类比为传染病传播。
· 另类现实法(alternativerealityapproach):就是有意不去表征、不去刻画现实。这类模型可以作为分析和计算的“演练场”,用于探索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我们也知道模型思路从哪里来?《思考|数字化审计模型的思路来源》。也了解了数字化审计循环:形成思路—>数据准备—>分析挖掘—>核实查证—>总结提炼—>完善思路,参见《思考|从CRISP-DM到数字化审计循环》。
学就屠龙空束手,剑锋腾踏绕霜花
如何从审计案例中提炼出一个数字化审计模型呢?
案例背景
在“快乐审计”公众号中看到一个典型的审计案例《小结算中揪出大猫腻》:
审计人员在运输项目结算审计中,发现结算项目未提供运输合同、供应商运输台账及其他相关资料,合同约定的结算依据为百度地图的直线距离。这明显不符合常识,带着这个疑点,审计人员调阅了公司内部运输台账、给供应商派发发运需求派工单、供应商的结算台账等资料,并借助百度地图发现:公司内部台账的运输距离>供应商结算台账距离>百度地图查询出来的距离,最终确认相关人员看到上级结算审核比较宽松,抱着侥幸心理,存在虚增运输距离进行结算的舞弊行为。
案例启示:
· 审计人员需要了解企业与检查相关的生产经营特点、业务流程以及控制措施。
·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任何事情的发生总要在时间、空间上留下痕迹,只要用心,终会水落石出。
· 制度能塑造人,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做好事,坏的制度能让好人做坏事。从内控的角度,这个审核控制是无效的,因为上级无法核实里程是否正确,侥幸就有了借口。
用数字化保护员工
这样的案例,审计人员每天都可能遇到。
在生产制造行业,运输结算更是个高频发生的业务,今天查了问题,换了相关人员,而人性是不变的,明年也许还会有同样的问题,只是会更加隐蔽。
为什么问题会屡查屡犯呢?
问题的根子没有挖掉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案例中,相关人员收到了处理,但人性是不变的,问题屡查屡犯是必然的,可能形式上会更隐蔽,更“完美”。
问题不是查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查与不查,它都在哪里,冷眼旁观!
审计检查的目的不是查出问题,而是推动解决问题,形成不去踩红线、碰高压线的威慑。
提到数字化审计,也不是要搭建一个大的系统,包罗万象,包治百病,而是要从问题导向出发,解决问题,一个点一个点拔除风险隐患。
这个案例中,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要素,可以提炼成模型,用数字化的手段盯着业务流程,不给员工创造违规舞弊的机会,也是保护员工,使其不敢做、不能做。
从案例到模型
1.梳理流程
业务始终是数字化审计思路的源泉,脱离业务现状谈数字化审计无疑是缘木求鱼。
数字化审计的核心和基础是了解并熟悉业务,而不是一头扎进数据的汪洋大海。
业务发展要讲场景,数字化审计也要讲场景,审计人员在进行数字化审计时,一定要看到数据背后的业务逻辑。
数字化审计最重要的也是还原到业务场景,用结构化思维梳理业务流程,分析重点环节,找到数据分析的切入点。参见《思考|业务是数字化审计之本》。
案例中这个业务的流程不复杂,大致如下:
公司履行合同,驱动业务
给供应商派发发运需求派工单
· 货运车辆装货
· 货物运输
· 公司收货签收
· 供应商运费结算请款
· 公司运费支付审批
· 支付运费给供应商
可以通过绘制流程图的方式,一目了然进行流程梳理,参见《应用|如何一目了然进行流程梳理?》
流程图是以简单的图标符号,通过箭头以及线条依次表示流程走向,一步一步地呈现某个过程或工作流程的示意图。它以简单直观的形式提供了一种结构,各种数据操作一目了然。
2.提炼规则
规则梳理需要用类比法转换视角,提炼出核心分析框架,用结构化思维层层剖析。
从案例可见,审计关注的重点是运费支付是否准确,那么问题的基本分析框架为:运费=Σ(运输里程*运费单价)+时间价值成本,问题就转换为如下关注点:
· 运输里程是否真实
· 运输里程准确性如何确认
· 运费单价如何确认
· 应付账款(应付运费)如何管理
· 运费支付如何审批
基于如上关注点,这个案例可以提炼出多个批量检查或预警的数字化模型:
· 根据运输台账获取每单运输业务的起点和终点地址信息、运输里程信息、运输日期等,利用百度LBS提供路线规划功能,批量计算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
· 将此距离与台账运输里程进行比对,提取偏离大的记录进行重点核实。
· 基于时空不相容原则,同一个车辆不可能在同一时刻出现在两个不同的路线上,排查同一车辆是否存在虚报业务的情况。
· 里程偏离大的记录是否集中在特定主体、特定路线、特定车辆等情况,集中度可以提炼为一个阈值N。
· 运费支付波动情况与业务情况是否匹配,运费是业务行为的衍生,波动是否具有相似性。
· 相关数据出现违背常识、商业逻辑的交易行为,如半夜的交易。
3.定位数据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数据都沉淀在各种各样的系统、电子表格中。从案例到模型的关键是要找到并获取这些数据。
可以从这个案例中梳理出基础的数据:
· 合同数据
· 给供应商派发发运需求派工单
· 公司内部运输台账
· 供应商的结算台账
· 费用支付流水数据
延伸数据:
· ERP系统审批流
· 运输车辆的GPS轨迹(《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 公司入口的车牌识别数据
· 入库数据
由于数据的来源不同,格式千差万别,可能还存在缺失、谬误等,需要进行数据清洗,为下一步数据分析做好准备。
参见《撷英|数据清洗的5个步骤和最佳实践》。
4.构建模型
提炼了规则,有了数据,下一步就是选择技术方案,根据审计需求,进行模型设计,跑出疑点清单。
比如,对第一条规则:
根据运输台账获取每单运输业务的起点和终点地址信息、运输里程信息、运输日期等,利用百度LBS提供路线规划功能,批量计算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
技术实现(模型的内在批量计算)就可以分为如下几步:
· 输入数据来源或数据文件路径
· 读取数据。从运输台账获取运输业务的起点和终点
· 调用百度LBS的地理编码服务,将起点和终点转换为对应的经纬度
· 调用百度LBS的物流路线规划服务,根据起点和终点的经纬度,设置车辆尺寸、车牌号(限行)、途经点等,计算物流运输距离
· 将计算出来的物流运输距离与供应商的结算台账进行比较,提取距离偏离度大于P(偏离阈值)的结算清单
· 将疑点清单通过邮件推送运费管理人员或审计人员
延伸开来,一定时间内合作的供应商是相对稳定的,基于此,如果可以获取多年的供应商的结算台账,可以按照月度分析运费的波动情况,找到异常波动的供应商,挖掘背后的原因。实现方法参见《如何分析交易型数据的异常波动?》
参考阅读:《随想|从想法到审计模型,究竟有多远?》
5.定期监测
模型构建完成后,对产生的疑点清单进行核查,排除正常因素导致的偏差,修正途经点、偏离阈值等,优化模型,并将模型代码参数化,打包成可单独运行的包或程序。
定期更新第3步的数据后,运行构建后的模型,进行监测,并将疑点清单生成核查单,推送运费管理人员,跟踪核查反馈,定期公布公示核查结果。
让问题不再出现,也就实现了从揭示问题到价值输出。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观点,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
参考文献
斯科特·佩奇,模型思维[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
――End――
作者:小叶
来源:数据化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