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11679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7271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6776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5725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4051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3863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3755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3576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3409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3151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一直是支撑着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更是肩负着治企兴企的使命和担当。为强化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一种新常态。
为了贯彻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发了《第22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指导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对本单位所管理的领导干部进行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评价和建议等活动。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个某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案例,案例中的一些收获和启示,我们认为还是值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俗话说,善复盘者有所为,做好复盘工作也是我们做好每一个项目的动力所在。本次复盘中难免存在审计思路不全面、审计程序不到位等情况,欢迎大家多多指正、多多交流,一起共同进步。
某省属集团公司下属A公司原董事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复盘案例分享
一、案例背景
1、基本情况
业主单位:某集团公司,省国资下属重点企业,下设50余家子公司。
被审计单位:A公司为某集团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资产规模10多亿,年均产值4000余万。下设有全资子公司及参股公司,员工300余人。
被审计对象:A公司原董事长,任期2年10个月。
2、项目背景情况
A公司原董事长因工作调动,按国家相关规定及集团公司制度要求需接受离任经济审计。
集团公司同时开展十余家子公司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因审计部门资源有限,按照《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有关规定,委托第三方对被审计对象开展离任经济审计工作。
二、审计目标与策略
1、审计目的
(1)财务管理审计:对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公司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
(2)企业绩效评价:采用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对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公司的绩效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估。
(3)经济责任评价:综合考虑公司发展基础、经营环境等方面因素,对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的主要经营业绩、存在问题和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估,对其履行工作职责情况得出全面、客观和公正的评价结论。
2、审计依据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2205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某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
3、审计内容
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公司财务状况;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重大经营决策和对外投资及效益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及遵守国家财经法纪情况;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执行集团公司决策情况;廉洁自律情况;前期审计问题整改等。
4、审计策略
审计组提前和被审计单位沟通,获取部分审计资料,研判审计重点,制定对应审计方案,以便后期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工作。现场审计时需快速取得审计证据,并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及集团公司、A公司有关制度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定和责任划分。
三、审计过程与方法
1、审计进场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本次审计安排具有丰富经责审计经验的组长带队。审计组成员由两名注册会计师、一位高级会计师、两名中级会计师组成。
审计组进场日,业主单位组织召开了审计进场会,被审计对象进行述职,并组织职工开展民主测评。
2、现场审计
审计组通过查阅公司财务资料、会议记录、合同档案、采购档案、目标责任书等资料,梳理公司内控制度,快速获取公司重大经济决策、对外投资、经营业绩等重要信息。同时,访谈公司高管和员工,做好访谈记录,以支撑审计结论。
在此基础上,审计组筛选出部分重要事项,通过比对资料、分析性复核和符合性审查等程序来查找问题。
针对审计发现问题,积极与被审计单位、对象进行沟通,展示问题及佐证资料,得到其认同,完成取证过程,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以下列示部分审计过程:
1.财务数据取数
此基础环节出现小插曲,审计组进场后发现前期远程取得公司的财务数据并不完整(正值月初,财务报表未出,取数后未能进行核对)。因新会计人员不熟悉财务系统、取数权限、系统故障等因素,导致进场后2天才取得完整、准确的财务数据,这是之前从没有遇到过的情况。
侧面反映出,一是可能公司财务管理基础较薄弱,二是可能财务部门不太愿意配合工作。审计组立即同财务总监进行沟通,在取得其理解的基础上,重新安排专人负责对接,使得后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梳理内控制度建立、执行情况
审计组收集整理公司有关制度,结合后续审计检查制度执行情况。A公司作为国企,制度基本框架较为完善,制定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投资管理等制度,建立起了较为全面的内控制度体系。审计组通过梳理公司制度,发现部分制度,如存货管理办法、采购管理办法等制定时间过长,与公司目前实际经营情况不相适应,存在一定制度漏洞。
审计组查阅财务及其他相关资料,检查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发现存在财务主管离职未办理书面移交手续、使用季度存货盘点单倒扎确认当季材料销售收入、现金安装收入无派工确认单、业务招待费签单按年进行结算和报销、资金支付缺少审批程序、取得不合规代开发票等问题。
上述情况反映出公司基础管理环节还存在薄弱之处,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3.检查“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建立、执行情况
任职期间,公司制定了《“三重一大”制度实施细则》、《党总支议事规则》、《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建立起了公司“三重一大”决策机制。
审计组抽查会议纪要等文档资料,发现任职期间有5个月时间,公司未按《党总支议事规则》规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总支会议;有6个月时间,公司未按《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规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总经理办公例会;抽查发现存在大额资金支付、重大自建项目未报经党总支会前置研究的问题。
上述情况反映出公司对“三重一大”管理贯彻执行不到位,党总支会未能充分发挥对“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指导作用。
4.收入管理审计
(1)现金收入管理
任职期间,公司营业厅设有4个窗口,采用轮班制,当值收费员在五点前将每日现金收入缴存至银行。
审计组在五点十五分对营业厅进行了突击检查,发现四名当值收费员均未将现金收入缴存至银行,滞留现金余额一万余元。审计组进一步抽查前三月现金缴款单情况,从现金缴款单日期发现多次出现收费员未按规定将每日现金收入缴存至银行的情况。
上述情况反映出公司对现金收入管理不到位,容易出现管理风险。
(2)非现金收入管理
任职期间,公司收入除由智能系统自动计费外,其余仍由抄表员人工抄录数据后录入计费系统。
审计组将部分月份的计费系统数据和当月财务数据(两个系统之间数据未互通)进行比对,发现计费系统中部分客户长期拖欠的费用未在财务账上进行确认和反映;比对人工抄录数据发现部分客户或部分月份的费用未录入计费系统。
上述情况造成了公司少确认收入和应收账款100余万元,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5.存货管理审计
任职期间,公司存货单位价值较小,但品种繁多,数量较大。公司未采用系统管理,手工登记出入库,excel登记管理台账。
审计组发现公司手工登记的出入库本上部分品种、数量、领用人签字等信息严重不清晰,甚至出现有破损、残缺的情况,无法清晰、完整的展示存货出入库情况;管理台账存在信息登记不全,未及时登记的情况。通过监盘,发现存货存在盘亏、盘损的情况,涉及金额50余万元。
上述情况反映出公司存货管理较为混乱,未能对验收入库、出库领用等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容易出现因人为原因导致的存货管理风险。
6.自建项目管理审计
任职期间,公司开展了新建厂房、库房、厂区内部道路、翻新办公大楼等自建工程项目,涉及金额1000余万元。
审计组审查工程项目的决策依据,预算、结算、决算报告,工程合同等资料,核对工程款的支付、在建工程转固等情况。发现公司在实施工程项目过程中,存在未严格履行竣工验收程序、规范记录验收相关信息,未及时办理竣工结(决)算审计,超额支付进度款、少扣质保金等问题。
上述问题反映出公司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管理不到位,有关职能部门未能有效履行监管职责,容易造成公司权益受到侵害。
7.采购管理审计
任职期间,公司开展工程类和非工程类采购,包括厂房库房设计、施工、监理采购,生产经营原材料采购、办公车辆采购、运输服务采购等多种类型,年均涉及金额近千万元。
审计组将采购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筛选出重点项目,通过查阅采购档案资料,比对财务资料等手段,发现公司部分项目存在供应商资质和业绩造假、投标资料非原件、出现阶梯报价、前后资料字迹不一致、先实施项目后开展采购等不合规行为,涉及采购金额300余万元。
反映出公司在供应商管理、采购实施过程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采购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较高。
8.重大投资事项管理审计
任职期间,公司对外收购某公司25%股份,投资金额三千余万元。
审计组收集立项、投资方案、投资协议、资金安排等相关资料,审查投资决策的过程、执行和效果情况。发现公司未在投资前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公司未按协议条款派出财务总监参与被投资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在投资后未及时进行股权转让工商变更。
反映出公司在投资事前未充分论证投资有效性、评估投资可能存在的风险;投资过程中未有效参与管理,未能正确履行投资主体责任,以充分保障公司投资的安全和效益。
3、报告阶段
针对审计发现问题的认定和责任划分等关键环节,与集团公司、A公司以及被审计对象进行多轮次的讨论与沟通,最终顺利提交审计报告。
四、审计结果
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列示;对公司经营绩效作出客观评价;对被审计对象履行工作职责情况作出评价结论;对被审计对象在工作职责范围内需承担的责任进行准确的认定和划分。根据公司提供的资料,审计过程中未发现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存在违反廉洁规定,利用职权、职务获取不正当利益、私设“小金库”等其他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报告共列示公司在内部控制、重大投资、采购管理等十二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共计40余点,针对性提出管理建议40余条。帮助公司完善存货、采购管理等4项制度,优化收费、存货管理等5条业务流程,为公司堵塞管理漏洞30余个,有效地为公司降低了管理风险,报告得到了集团公司、A公司及被审计对象的认可。
五、思考与启示
以第三方身份参与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需在满足业主单位管理诉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职业判断。
审计过程中,随时与上下级单位、被审计对象保持愉快的交流和沟通非常重要。一方面取得业主单位的支持,另一方面必须得到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对象的理解和配合,才能保障审计工作顺利地开展。
审计过程中,执行严谨的审计程序、取得扎实的审计证据,让审计判断做到有理有据,让审计结论做到合情合理,是关键中的关键,唯有此才能取得让各方都满意的结果。
来源:财审交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