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5777
发布日期:2022-06-07浏览次数:5704
发布日期:2022-10-21浏览次数:2269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2255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2134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2054
发布日期:2024-03-30浏览次数:1441
发布日期:2022-10-21浏览次数:1256
发布日期:2022-10-21浏览次数:1234
发布日期:2022-06-18浏览次数:1080
【编者按】2022年8月,是我国著名会计学大师余绪缨先生的百年诞辰。余先生作为中国管理会计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学术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本刊将曾刊发的先生大作,再次分享给广大读者。
1995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会计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针对当前经济和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和普遍性问题,提出了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约法三章”,其基本点是: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依法建帐,保证会计工作的秩序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认真培训和大力提高会计工作者和注册会计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凡单位领导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弄虚作假、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必须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会计人员参与作弊的也要追究其责任;财政部门要从法规、制度、培训、监督等方面全面加强会计工作;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整顿会计秩序的活动,对工商企业整顿的重点是造假帐、隐瞒盈亏的真实情况、资产流失、乱摊成本、搞小金库、挪用资金铺摊子、炒买炒卖等。对整顿中查出的问题,要严肃处理,严明法纪。
朱镕基副总理提出的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约法三章”,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其实质是要在会计领域开展一场“打假”活动,以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有存在于会计领域内部的因素(如会计人员的素质问题和会计准则、规章等制定尚不够完备和配套等),也有存在于会计领域外部的因素。对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权衡,可以认定:起决定或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存在于会计领域的外部,而不是内部。正如财政部副部长张佑才所指出的:会计信息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人关注的焦点,更容易成为一些人、单位甚至部门谋求不正当利益的突破口。造成会计数字虚假、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是监督机制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社会风气不正等社会问题在会计上的反映。
笔者拟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因素,作一些较具体的初步分析,而对存在于会计领域内部的因素,则暂且不论。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其原因、后果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因此,任何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都是同会计的本性直接相违背的。由于会计信息是处理各有关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依据,种种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出现,就为某些素质差而又掌握一定权力的有关人员凭借“长官意志”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空、化公为私大开了方便之门。究其原因,是我国目前尚处于新旧经济体制的转型期,两种体制并存就可能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矛盾和缺口,为某些不良分子留下可乘之机。他们经不住一些地方流行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即以虚假的数字反映虚假的政绩,欺上瞒下,谋求权位的升迁)的诱惑,在利益的驱动下,通过“以权扰数”,达到“以数谋官”“以数谋位”“以数谋私”的目的,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较为保守地估计,1982-1992年,我国国有资产流失至少在5000亿元以上(5000亿元这个数字,是199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5.2%,国家财政收入的138.4%,固定资产投资的90.6%,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150%)。从流失的趋势看,近年来变本加厉,有增无减,流失的渠道五花八门,不能不引起国人的忧虑与关切。
而且以上种种以权谋私、贪婪、渎职的恶劣影响,还不仅仅在经济方面,同时还必须看到,它对毒化、败坏社会风气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因为以上种种情况,如得不到及时、坚决、严厉的惩处,而任其在较长期间内畅行无阻,就可能形成一种对物质财富顶礼膜拜的社会风尚,导致某些人对“争权于朝、争利于市”的向往,甚至为此而孜孜以求,而不择手段。这种不良倾向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对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二、必须采取坚决措施扫除一切障碍,为中国经济与会计跨世纪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会计信息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的失真及其种种表现,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在社会、经济有关领域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弊端的直接反映。且有些矛盾和弊端的形成与发展,已经历了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在某些方面甚至已呈积重难返之势。根据朱镕基副总理提出的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约法三章”,我认为,当今之计,首先要严肃法纪,严格使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真正实现经济活动的法制化;同时要严于执法,
坚决克服一段时期以来曾经出现的法纪松弛、惩治不力(特别对涉及较高层领导的违法、违纪行为惩治不力)的错误倾向,以维护法律的尊严,使之对一切违法违纪行为形成一种强大的威慑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在会计领域虽已颁布了一些相应的配套性法律、法规和制度,但同样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处理偏宽的情况,使之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为扭转这种情况,需要从许多方面做艰苦的工作。但我认为,其中强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全面贯彻执行,在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独立、超然并具权威性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中介机构的专业性社会公证与监督职能,对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从更深的层次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还应从我国正处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新旧两种体制并存所产生的矛盾与摩擦中去寻找原因。如政府职能的转变还远未完成,一些既得利益集团就有可能为市场取向的改革设置种种障碍,或使市场化带上“官僚化”的色彩,从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真正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难于在短期内普遍建立,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制化、规范化和有序化,自然也难于很快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受到某些居心不良的行政长官的干预,也就不可避免了。
由此可见,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不能孤立地、表面地去看待它,而必须由表及里,深入探索引发会计信息失真的体制性根源。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性改革,其中包括在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相应地进行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体制改革,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建立民主、廉洁、高效的政府,借以从整体上促进政治、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为中国经济与会计跨世纪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原载《财会月刊》199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