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5777
发布日期:2022-06-07浏览次数:5702
发布日期:2022-10-21浏览次数:2268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2254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2133
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次数:2053
发布日期:2024-03-30浏览次数:1441
发布日期:2022-10-21浏览次数:1256
发布日期:2022-10-21浏览次数:1234
发布日期:2022-06-18浏览次数:1080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指引——科学事业单位(征求意见稿)已发布,旨在为规范科研单位成本核算工作,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支撑对外提供服务收费标准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科研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动科研高质量发展。
本指引所称成本,是指科研单位特定的成本核算对象所发生的资源耗费,包括人力资源耗费,房屋及建筑物、仪器设备、试剂耗材、水电气暖等有形资产的耗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耗费,以及其他耗费。
科研单位按照不同层次,可以将科研单位整体、专业业务活动、科研活动等确定为成本核算对象。本指引主要规范科研单位业务活动相关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核算。科研单位的业务活动根据其职能目标确定,一般分为科研活动和非科研活动,非科研活动包括技术活动、学术活动、科普活动和试制产品活动等。科研单位应当将科研活动作为基本的成本核算对象,具备条件的科研单位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技术活动等非科研活动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成本范围:科研单位成本范围的界定应当与成本核算对象、成本信息需求相适应。
(一)当成本核算对象为科研单位整体时,其成本范围 包括科研单位发生的全部费用,即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 费用、经营费用、资产处置费用、上缴上级费用、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所得税费用、其他费用。
(二)当成本核算对象为业务活动时,其成本范围包括 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
(三)当成本核算对象为科研活动时,其成本范围包括 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中与开展科研活动相关的部分。科研单位在核算科研活动成本时,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划分为以下两个成本核算对象:(一)科研团队。为满足绩效考核、成本管理等需求, 科研单位以开展科研活动的各科研团队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核算科研团队开展科研活动直接或间接耗费的资源,即团队 科研成本。科研团队一般指单位内设的科研中心、实验室等。(二)科研项目。为满足绩效评价、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需求,科研单位以设置或承接的各科研项目作为成本核算 对象,核算科研项目直接或间接耗费的资源,即科研项目成本。
团队科研成本:科研单位核算团队科研成本时,应当将内设部门划分为科研活动的业务部门、 辅助部门和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一)业务部门是指直接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部门,根据科研单位组织形式的不同,一般包括科研中心、实验室等 ( 即科研团队) 。(二) 辅助部门是指为单位开展科研活动提供科研服务 或产品支撑的部门,一般包括测试中心、文献信息中心、科研设施平台、公共实验室等。(三)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是指开展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等活动的部门,一般包括财务部门、人事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等。
在完全成本法下,科研单位应当先将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归集的单位管理费用分配至科研活动。具体分配时一般采用参数分配法1 ,参数可以选择收入、费用、人员数量、工
时、工作量、房屋面积等。分配率=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费用总额÷单位各项活动 分配参数之和科研活动应分配的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费用=科研活动分配参数×分配率。
科研项目成本:科研单位基于团队科研成本计算科研项目成本的,能够直接计入科 研项目的团队科研成本应当直接计入,不能直接计入科研项目的团队科研成本应当选择适宜的方法分配计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法:
(一) 作业成本法。使用作业成本法时,应首先根据资 源动因将间接费用分配至有关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 将作业成本根据作业动因分配至科研项目成本。
作业是指基于特定目的重复执行的连接资源和成本核 算对象的任务或活动。科研单位应当在梳理科研流程基础上结合科研项目具体内容划分作业,例如测试、分析、调试、标定等行为。
资源动因计量某项作业所耗用的资源数量,是将各项资 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作业动因计量某个成本对象 所耗用的作业量,是将不同作业中归集的成本分配至科研项 目的依据。资源动因、作业动因参数可以选择工时、工作量、人员数量、房屋面积等。(二) 参数分配法。参数可以选择收入、费用、人员数 量、工时、工作量、房屋面积等。分配率= (某团队科研成本-直接计入科研项目的成本) ÷某团队科研项目分配参数之和某科研项目分配计入的成本=该科研项目分配参数×分配率。
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指标框架
(基础前沿研究类科研事业单位)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要点 |
备注 |
职责定位 |
职责相符性 |
1.职责定位的科学性、合理性 2.科技创新活动与职责定位的相符性 |
适用于综合评价 |
需求一致性 |
1.科技创新活动与国家、行业发展重大需求的一致性 2.科技创新活动与同领域国际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的符合性 |
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 |
|
管理规范性 |
1.国家科技创新法规政策落实情况 2.管理制度健全性 3.制度执行有效性 4.资金使用合规性 |
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 |
|
科技产出 |
绩效 完成情况 |
1.原创成果与水平 2.人才团队与条件平台建设。国际、国内相关领域领军科学家,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开放共享的研发平台等 3.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情况 4.科技服务情况 5.科研组织方式与管理机制创新 6.其他 |
1-4项指标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其余适用于综合评价 |
绩效 完成效率 |
1.科技创新组织实施的有效性 2.资源与条件优化配置的效率 3.不确定因素对绩效目标完成的影响 |
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 |
|
创新效益 |
创新能力 |
1.基础前沿研究能力。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提出重大科学发现,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理论,创造新的研究方法,研发重大科学仪器等 2.创新投入、产出情况 3.国家重点研发任务完成情况 4.其他 |
1-2项指标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其余适用于综合评价 |
创新环境 |
1.创新文化与环境建设效果 2.科研诚信建设情况 3.科研人员对组织管理满意度 4.其他 |
1-3项指标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其余适用于综合评价 |
|
创新贡献 |
1.科学价值及学术影响 2.对国家宏观决策的支撑作用 3.创新人才培养 4.其他 |
1-3项指标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其余适用于综合评价 |
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指标框架
(公益性研究类科研事业单位)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要点 |
备注 |
职责定位 |
职责相符性 |
1.职责定位的科学性、合理性 2.科技创新活动与职责定位的相符性 |
适用于综合评价 |
需求一致性 |
1.科技创新活动与国家、行业发展重大需求的一致性 2.科技创新活动与同领域国际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的符合性 |
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 |
|
管理规范性 |
1.国家科技创新法规政策落实情况 2.管理制度健全性 3.制度执行有效性 4.资金使用合规性 |
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 |
|
科技产出 |
绩效 完成情况 |
1.科研创新成果与水平。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在国内相关行业领域或所在区域发挥引领作用等 2.承担行业领域科研任务情况 3.人才团队与条件平台建设。把握国家需求、行业领域发展方向的国内权威专家,多学科、多领域有机结合的研究团队,开放共享的研发平台等 4.持续观测、长期积累的基础性研究 5.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情况 6.科研组织方式与管理机制创新 7.其他 |
1-4项指标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其余适用于综合评价 |
绩效 完成效率 |
1.科技创新组织实施的有效性 2.资源与条件优化配置的效率 3.不确定因素对绩效目标完成的影响 |
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 |
|
创新效益 |
创新能力 |
1.对领域、行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为领域、行业决策提供科学建议和系统解决方案,为领域、行业发展提供新理论、新方法、新标准,积累基础数据、资料等 2.创新投入、产出情况。 3.国家重点研发任务完成情况 4.其他 |
1-3项指标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其余适用于综合评价 |
创新环境 |
1.创新文化与环境建设效果 2.科研诚信建设情况 3.科研人员对组织管理满意度 4.其他 |
1-3项指标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其余适用于综合评价 |
|
创新贡献 |
1.对国家宏观决策的支撑作用 2.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 3.科技服务成效。与社会公众、新闻媒体交流互动,服务对象、社会公众满意程度等 4.行业科技发展的带动作用 5.科学价值及学术影响 6.创新人才培养 7.创新成果转化、转移、扩散的社会效益 8.其他 |
1-4项指标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其余适用于综合评价 |
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指标框架
(应用技术研发类科研事业单位)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要点 |
备注 |
职责定位 |
职责相符性 |
1.职责定位的科学性、合理性 2.科技创新活动与职责定位的相符性 |
适用于综合评价 |
需求一致性 |
1.科技创新活动与国家、行业发展重大需求的一致性 2.科技创新活动与同领域国际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的符合性 |
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 |
|
管理规范性 |
1.国家科技创新法规政策落实情况 2.管理制度健全性 3.制度执行有效性 4.资金使用合规性 |
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 |
|
科技产出 |
绩效 完成情况 |
1.科研创新成果与水平 2.承担产业技术研发任务情况 3.人才团队与条件平台建设。准确把握产业技术发展方向的技术带头人,科研、工程、产业化等类型人才的研发团队,开放共享的技术研发平台等 4.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情况 5.科研组织方式与管理机制创新 6.其他 |
1-4项指标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其余适用于综合评价 |
绩效 完成效率 |
1.科技创新组织实施的有效性 2.资源与条件优化配置的效率 3.不确定因素对绩效目标完成的影响 |
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 |
|
创新效益 |
创新能力 |
1.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供系统集成技术方案,形成新工艺、新标准,培育新企业、新产业等 2.创新投入、产出情况 3.国家重点研发任务完成情况,企业委托研发业务完成情况 4.其他 |
1-3项指标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其余适用于综合评价 |
创新环境 |
1.创新文化与环境建设效果 2.科研诚信建设情况 3.科研人员对组织管理满意度 4.其他 |
1-3项指标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其余适用于综合评价 |
|
创新贡献 |
1.行业科技发展、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带动作用 2.创新成果转化、转移、扩散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合作对象、社会公众满意程度等 3.创新人才培养。培育产业技术研发、工程技术人才等 4.科技价值及学术影响 5.其他 |
1-3项指标适用于综合评价、年度抽查评价,其余适用于综合评价 |
要实现高质量绩效评价,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培养非常关键,现在很多第三方机构业务质量参差不齐,门槛不高,但是绩效评价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政策范围广,单靠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工程师都无法获得一个客观、中肯、独立的评价结果,所以绩效评价师是未来要从事绩效评价行业必然的发展趋势,国家层面会规范,各地也都在落实政策,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